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淡墨

淡墨

作品数:36 被引量:9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毒性
  • 8篇药物
  • 7篇肝毒
  • 7篇肝毒性
  • 6篇细胞
  • 5篇微核
  • 5篇纳米
  • 4篇修饰
  • 4篇遗传毒性
  • 4篇雷公藤
  • 4篇雷公藤甲素
  • 4篇甲素
  • 4篇肝脏
  • 3篇药物肝毒性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生物分析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甘草酸二铵

机构

  • 28篇中国食品药品...
  • 6篇中山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南昌弘益药业...
  • 1篇百奥泰生物科...

作者

  • 28篇淡墨
  • 10篇刘丽
  • 7篇耿兴超
  • 7篇王雪
  • 6篇李佐刚
  • 6篇闻镍
  • 5篇黄芝瑛
  • 4篇徐丽明
  • 3篇李波
  • 3篇王三龙
  • 3篇于敏
  • 3篇张颖丽
  • 3篇王超
  • 2篇汪祺
  • 2篇苗玉发
  • 2篇李芊芊
  • 2篇陈亮
  • 2篇王欣
  • 2篇邵安良
  • 2篇郭雅娟

传媒

  • 6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北京环境诱变...
  • 1篇2015年(...
  • 1篇第二届(20...
  • 1篇2017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对A54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IONP_s)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染色体和DNA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方法:比较相同粒径范围(约5nm)的胺基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Amine-IONP)和聚乙二醇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PEG-IONP)对A549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高内涵法检测细胞经IONP_s处理后的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内质网(ER)状态的变化;采用体外胞质分裂法微核试验和彗星电泳评价IONP_s对染色体和D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两种纳米氧化铁颗粒处理48h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小于20%。相同浓度条件下,PEG-IONP主要表现为对A549细胞G0/G1期阻滞,自20μg/mL起即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率(P<0.01),320μg/mLPEG-IONP处理24h后可诱导p21与p5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48h时,Amine-IONP作用后细胞ROS、MMP及ER水平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20和80μg/mL,而PEG-IONP作用后产生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0、40和160μg/mL。此外,与PEG-IONP比较,Amine-IONP可在较低浓度条件下诱导微核和彗星拖尾形成(Amine-IONP的起始浓度为20和80μg/mL;而PEG-IONP则为40和160μg/mL)。经氧自由基清除剂乙酰半胱氨酸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预处理后,两者导致的胞内ROS含量和尾部DNA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带正电荷的Amine-IONP更易于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及与之有关的DNA损伤;相比之下,PEG-IONP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较弱,但除氧化损伤外也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干扰细胞增殖,作为肿瘤诊断试剂具有一定优势。
文海若郭雅娟郭雅娟黄芝瑛王雪
关键词:A549细胞微核试验彗星试验
ADC药物A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
李芊芊唐文王超淡墨张颖丽王三龙汪巨峰
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诱导胶质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差异及自噬的调控作用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s)诱导胶质瘤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杀伤作用的差异及自噬对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测定抑制自噬情况下,聚乙二醇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PEG-IONPs)、氨基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Amine-IONPs)和IONPs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生长的影响;然后利用高内涵的方法来评价3种IO NPs对诱导U87自噬能力的影响;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引起细胞早晚期凋亡的差异,并同时评价诱导和抑制自噬对凋亡的影响。结果:3种IONPs在10、50和200μg·mL-1浓度时均可抑制U87的增殖,并呈明显剂量依赖性。Amine-IONPs诱导U87凋亡的能力显著性高于IONPs和PEG-IONPs。3种IONPs均可以显著性诱导U87产生自噬。抑制自噬可以显著性增强低剂量IONPs,特别是Amine-IONPs诱导的凋亡;然而抑制自噬反而降低高剂量IONPs和Amine-IONPs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不同表面修饰的IONPs诱导U87产生自噬和凋亡作用与其表面修饰密切相关。Amine-IONPs诱导的自噬在低高剂量显示出双向调节作用。
淡墨赵继云赵华琛张琳刘丽徐丽明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凋亡自噬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测定大鼠血浆中LMV-12(HE003)及其代谢产物M4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SD大鼠血浆中LMV-12(HE003)(以下简称LMV-12)及其活性代谢产物M4的方法,并开展完整的生物分析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提取血浆中LMV-12及M4,用HPLC-MS/MS方法进行定量分析。采用ACQUITY HPLC^(■)CSH C18色谱柱,以0.3%甲酸/4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实现快速分离。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和选择反应监测(S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z 674.300→169.200(LMV-12),m/z 661.200→156.000(M4)和m/z 688.200→183.000(内标CH3-LMV-12)。结果完整的生物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在本方法中LMV-12血浆浓度在20~8000 ng/ml范围内、M4浓度在5~2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选择性、残留、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稳定性均满足生物样品定量分析要求。结论本方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能同时检测出LMV-12原型药及其代谢产物M4,适用于LMV-12的大鼠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研究。
刘淑洁闻镍王宇黄舒佳淡墨汤瑶王晓霞陶琳耿兴超王三龙刘丽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D大鼠生物分析蛋白沉淀
MDCK/L02共培养模型评价小肠吸收对雷公藤甲素诱导肝细胞活性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MDCK/L02体外肝肠共培养模型,评价小肠吸收对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培养体系,建立MDCK/L02模型。通过测定细胞间隙标记物荧光素钠的通透速率,评价共培养的模型,并进一步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小肠通透的影响。CCK-8法测定雷公藤甲素对MDCK的毒性。利用活性氧(ROS)探针结合高内涵,研究小肠吸收对雷公藤甲素诱导肝脏活性氧的影响。结果 MDCK/L02共培养模型形成良好的小肠吸收屏障,荧光素钠测得表观渗透系数为(4.10±0.36)×10-8cm·s-1。CCK-8法测定雷公藤甲素与MDCK孵育1、2和4 h的IC50分别为14、8和7μg·m L-1。雷公藤甲素加入MDCK/L02模型受池孵育1 h后,显著性增强小肠通透。经过小肠吸收后,雷公藤甲素对L02诱导活性氧的水平显著性降低。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MDCK/L02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评价显示雷公藤甲素显著性增强了小肠吸收通透,雷公藤甲素经小肠吸收后显著性减低雷公藤甲素的肝脏毒性。
淡墨于敏刘丽李佐刚
关键词:小肠吸收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
没食子酸通过内质网应激致HepaRG肝细胞毒性机制的研究
目的将对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致HepaRG肝细胞毒性的机制进行研究,阐明其产生内质网应激的具体通路,为何首乌中致肝损伤成分提供深入全面的探索基础和参考。方法采用CCK-8的方法检测GA对HepaRG细...
刘小茜淡墨耿兴超李波
关键词:没食子酸HEPARG肝毒性内质网应激
体外3D肝脏模型和肠肝共培养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外3D肝脏模型和肠肝共培养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细胞培养:将HepaRG细胞和人肝星形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培养,备用;细胞诱导:将上述HepaRG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
淡墨卢贤欢
文献传递
体外肝脏3D模型在药物肝毒性评价中的优势
目的:采用悬滴和凝胶支架技术建立肝脏体外3D模型,评价3D肝脏模型的肝脏功能相关指标与2D肝细胞培养的差异,并利用已建立的体外肝脏3D模型评价肝毒性药物,阐明体外肝脏3D模型在评价长期给药肝脏毒性的优势。方法:首先利用光...
淡墨赵华琛吴宇苗玉发张迪杨艳伟刘丽李佐刚
关键词:白蛋白肝细胞凋亡肝毒性盐酸胺碘酮
文献传递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采用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系建立微核细胞组学,比较其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并研究雷公藤甲素(TPL)和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成纤维肺细胞(CHL)和犬肾小管上皮细胞系(MDCK)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MMC)与CHL、L02、MDCK、Bhas42细胞作用6 h后给予细胞松弛素B(Cyto B)继续培养约1.5个细胞倍增时间。收获细胞、制片、染色及镜检。计算每个剂量胞质分裂增殖指数(CBPI)、复制指数(RI)、坏死(Nec)及凋亡(Apop)细胞的千分率、双核细胞中微核(MN)、核芽(NBUD)和核质桥(NPB)出现的千分率。然后进行方法的验证,采用CHL细胞经不同浓度(1、10和100μg/m L)DG预处理24 h后观察DG对上述细胞毒性和微核细胞组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微核细胞组学对遗传毒性靶器官评估的效果,MDCK细胞经DG(10μg/mL)预处理24 h后采用不同浓度(1和5μg/mL)TPL染毒1 h,观察其对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MMC诱发的不同细胞系细胞毒性(CBPI、RI、Apop与Nec)均随MMC浓度升高呈升高趋势。各组细胞的MN、NBUD和NPB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剂量相关性升高,但不同细胞系对MMC诱发的生物标志物峰值出现的敏感度不同。在验证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DG(10和100μg/m L)对MMC(0.2μg/mL)诱发的MN、NBUD和NPB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均<0.05)。TPL可诱发MDCK细胞NBUD和MN显著上升(P<0.05),且DG预处理可有效拮抗该效应(P<0.05)。结论: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实验法可同时对多项遗传毒性指标进行评价。DG对CHL及MDCK细胞产生的染色体断裂有保护作用,在临床配伍中可发挥抗细胞DNA损伤的功效。
文海若淡墨齐乃松耿兴超王雪
关键词:微核雷公藤甲素甘草酸二铵
纳米材料遗传毒性试验方法选择的技术共识被引量:2
2018年
纳米材料(nanomaterial)指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1~100 nm尺度范围,或由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的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我国已成为纳米技术研发和纳米产业大国。随着纳米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大量纳米材料的涌现,人体与纳米材料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加,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遗传毒性试验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其通过一系列试验评估受试物是否有遗传毒性,对受试物的致癌性进行预测,从而降低人群的危害风险。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和表面高活性等特点使它易于透过细胞膜,并可在表面活性和蓄积性的共同作用下,与细胞遗传物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携带金属离子的纳米粒子,在进入体内后有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或炎症等作用机制诱发染色体或DNA断裂。而纳米材料是否会因长期留存于某些脏器而对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并进而诱发肿瘤,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研究,当前已发展为一个专门的亚分支研究领域-"纳米遗传毒理学"。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评价具有一定特殊性。纳米材料通过较为缓慢的模式出入细胞,并具有易于在肝脏、肾脏、肺脏、脑及免疫器官分布,以及脏器蓄积性和缓释效应这些特点,与普通化合物和小分子生物制品有所区别,现行经典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可能无法有效而可靠地进行评价。比如,与啮齿类动物肿瘤相关度最高的标准细菌回复性突变试验无法有效检出纳米材料的潜在致突变性,而体外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彗星试验却通常可以得到阳性结果。此外,主要针对化学药物设计的体内遗传毒性研究通常使用外周血液作为监测窗,对检测时的采样部位和采样时间有一定限制,其结果可对纳米粒子的遗传毒性作出误判。如何合理评价纳米材料对
文海若徐丽明陈亮邵安良王雪淡墨
关键词:遗传毒性纳米材料染色体畸变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