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璐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蛋白酶D在不同类型种植体骨界面改建中的变化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比较非埋植型与埋植型种植体在完成义齿修复受载后种植体-骨界面中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Beagle犬8只,于下颌骨两侧分别植入非埋植型与埋植型种植体各3枚,第1枚种植体不做冠修复的种植体为对照,其余采用钴-铬合金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加载后2、4、8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种植义齿修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非埋植型与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Cath-D表达的灰度值动态变化。结果:2个对照组Cath-D表达不随时间变化(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种植义齿修复受载后,2周时,种植体-骨界面Cath-D灰度值开始升高,但与对照组无差异;4周时达高峰,8周时表达略有降低,但4周和8周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2周时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所有非埋植型和埋植型种植体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埋植型和埋植型种植体在种植义齿修复受载后,引起种植体-骨界面Cath-D表达的变化,促进其界面的改建。
- 袁林杨征毅宋晶晶郝璐王涵孙晋
- 关键词:非埋植型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组织蛋白酶D
- 不同种植方式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过程中白细胞介素8和骨形成蛋白2表达变化的研究
- 研究背景: 口腔种植修复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常规修复方法之一。种植义齿有着传统义齿无法比拟的优点,如:美观性、舒适性、高效性、稳定性、持久性,且无需消磨邻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牙...
- 郝璐
- 关键词:牙列缺损修复种植体植入
- 文献传递
- 白细胞介素-6在不同种类种植体牙骨界面改建中的表达
- 2013年
- 目的:对比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后种植体-牙骨界面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选用纯种Beagle犬8只,在其下颌骨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3个月后行固定金属全冠种植义齿修复,按不同时期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比不同时期的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变化的异同。结果: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于2周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均于4周时达到峰值,12周时恢复至对照组相似水平。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械应力通过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义齿传递至种植体-骨界面,均刺激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
- 谭华根袁林潘广嗣杨征毅郝璐王涵孙晋曹依娜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种植体-骨界面骨改建
- 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过程中种植体骨界面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比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种植体骨界面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健康成年Beagle犬8只,于每只实验犬下颌左侧植入埋植型种植体3枚,右侧植入非埋植型种植体3枚,共植入48枚种植体。双侧第1个种植体均不修复,作为对照组,其余种植体均行铸造全冠修复,作为受载组。实验犬分别在加载2、4、8、12周时各处死2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修复后不同时期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的种植体骨界面IL-1β的表达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义齿修复受载2周时种植体骨界面IL-1β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4周时达高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表达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12周时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修复后受载的4个检测时间点种植体骨界面IL-1β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所承受的机械负荷均能经过种植体传递至周围骨组织,刺激种植体骨界面IL-1β表达的变化,但二者的表达变化无显著差异。
- 袁林王伟东杨征毅郝璐王涵孙晋曹依娜洪乐鹏
- 关键词:埋植型非埋植型白细胞介素-1Β种植体骨界面
- 颌骨和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人颌骨与长骨来源的2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方法:体外组织块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培养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MMSCs);骨髓穿刺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别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克隆形成、CCK8法以及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骨向诱导后检测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能力。结果:OMMSCs和BMMSCs均阳性表达STRO-1、CD105,阴性表达CD31、CD34、CD45。OMMSCs和BMMSCs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4.23±1.13)%和(17.87±1.22)%(P<0.05);处于增殖(S+G2)期的细胞分别为35.89%和30.41%,OMMSCs增殖速度快于BMMSCs(P<0.05)。成骨诱导3、5、7、10 d后,OMMSCs ALP活性强于BMMSCs,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OMMSCs矿化能力强于BMMSCs。结论:OMMSCs增殖及成骨能力均强于BMMSCs。
- 袁林王涵孙晋杨征毅郝璐潘广嗣曹依娜钱钧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颌骨长骨成骨
- 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种植体骨界面BMP-2表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非埋植型和埋植型不同种植方式种植体义齿修复受载后其骨界面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取纯系Beagle犬8只,于每只犬的两侧下颌分别植入非埋植型和埋植型种植体各3枚,每侧第1枚不作义齿修复用于对照,其余各枚均采用钴-铬合金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分别于修复后2、4、8、12周各随机处死2只实验犬,取下颌相应骨段,在每个种植体周围10mm处制作颊舌向纵行石蜡切片(片厚4μm),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期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组织中BMP-2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种类型种植体未进行冠修复时,其骨界面组织中BMP-2的表达均呈弱阳性,且不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变化(P>0.05);而冠修复受载后,两种种植体骨界面组织中BMP-2表达的阳性强度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8周时达到高峰,12周时下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埋植型与埋植型种植体之间相比,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各时间点内两者的BMP-2表达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埋植型和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所承受的机械载荷均能刺激种植体—骨界面组织中BMP-2表达的规律性变化,两种种植体相比无明显差异。
- 袁林郝璐曾玉潘广嗣杨征毅王涵孙晋
- 关键词:种植体-骨界面非埋植型埋植型骨形成蛋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