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
-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寰枢椎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及注意事项被引量:3
- 2013年
- 由于寰枢椎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其毗邻重要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对于寰枢椎手术的方式、方法仍在进行不断的探讨、研究和改进.随着手术技术和内植物的更新加强了手术固定的强度和有效性,但因融合也造成颈椎活动度的丢失.因此,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实现优化治疗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 贺永雄刘斌张连生王东升包昌盛东家茂刘聪玉海刘宝江彭云生王永东
- 关键词:个体化手术治疗寰枢椎颈椎活动度手术固定手术技术内植物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高位脊髓损伤
- 目的:通过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观察其疗效方法:本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8±12.2岁,脊髓损伤C4水平3例,C4-5水平3例,C5水平...
- 贺永雄王永东王东升包昌盛东家茂刘斌
- 颈椎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治疗应用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被引量:1
- 2013年
-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是颈椎外科常规手术,因其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已成为治疗颈椎病的成熟手术。但植入钢板存在于椎体前方和食管后方,
- 包昌盛贺永雄刘斌东家茂王东升玉海刘聪彭云生张连生王永东刘宝江
- 关键词:颈椎病术后并发症内固定系统切迹常规手术减压融合术
- 双节段椎融合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
- 目的:探讨双节段椎融合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颈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一个节段不稳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为颈椎双节病...
- 贺永雄彭云生刘宝江刘斌王东升东家茂包昌盛刘聪玉海张连生王永东
-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微型钢板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 目的: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微型钢板支撑固定开门侧椎板,来维持开门侧椎管容积。通过对短期结果分析总结,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从2007年1月到2014年4月58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
- 张连生刘斌王东升王国强
- 关键词:微型钢板椎管成形术脊髓型颈椎病
- 双节段椎融合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节段椎融合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颈椎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一个节段不稳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为颈椎双节病变,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伴交感神经症状,病变在C4/5、C5/6节段10例,C3/4,C4/5节段3例,C5/6,C6/7节段5例。对病变双节段行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术中对影像学上表现为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均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邻近不稳定节段只做间盘切除处理,不干扰后纵韧带;评估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和交感神经症状20分法和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随访记录脊髓神经功能和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8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神经和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为12个月。JOA评分术前8.8±2.0分,术后1周12.6±2.2分,末次随访13.0±2.2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术前8.8±2.3分,术后1周1.8±2.0分,末次随访时2.0±1.8分,患者主观满意率84%;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植骨全部融合,颈椎内固定无脱落、断裂,椎间高度维持良好。结论:颈椎前路双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邻近节段不稳定的有效方式。
- 贺永雄刘斌王东升东家茂包昌盛刘聪玉海张连生王永东彭云生刘宝江
-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双节段前路内固定
- 前路术中一期牵引加撬拨复位治疗急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
-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手术治疗急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手术治疗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15倒,女2例;年龄22-52岁,平均39.5岁。...
- 刘聪刘斌贺永雄彭云生包昌盛王东升
-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交锁撬拨复位
- 文献传递
- 寰枢椎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及注意事项
- 目的:分析寰枢椎个体化手术治疗设计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寰枢椎疾患患者,男144例,女68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寰椎骨折83例,枢椎骨折95例,寰枢椎脱位23例,先天齿突不连6例,枢...
- 贺永雄王永东张连生刘斌王东升包昌盛东家茂刘聪玉海刘宝江彭云生
- 关键词:手术治疗固定术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比较常规高位硬膜外封闭与常规封闭药物结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高位硬膜外封闭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3年临床确诊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行高位硬膜外置管,硬膜外泵药治疗。治疗组:常规封闭加神经妥乐平封闭连续7d;对照组:常规封闭药物封闭,连续7 d。观察封闭后第1、4、12、24周的病情改善程度。结果封闭后第1周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后4、12、24周,治疗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副反应。结论常规封闭药加神经妥乐平行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
- 东家茂张铁贺永雄刘斌王东升彭云生包昌盛聂永祯
-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高位硬膜外
- 颈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椎布鲁杆菌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颈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8~78岁,平均54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3例合并腰椎病变;6例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采用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预后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结论颈椎布鲁杆菌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有骨质破坏、神经功能损害应手术治疗。
- 贺永雄东家茂刘斌包昌盛王东升玉海刘聪彭云生张连生王永东刘宝江
- 关键词:颈椎脊柱炎布鲁杆菌病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