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昕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必净
  • 2篇脓毒
  • 2篇细胞
  • 2篇百草
  • 2篇百草枯
  • 2篇百草枯诱导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休克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水平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异基因
  • 1篇异性蛋白
  • 1篇诊病
  • 1篇肾近曲小管
  • 1篇肾近曲小管上...
  • 1篇特异
  • 1篇特异基因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田昕
  • 3篇卢中秋
  • 2篇洪广亮
  • 1篇方伟钧
  • 1篇赵光举
  • 1篇吕祝庆
  • 1篇邱俏檬
  • 1篇虞作春
  • 1篇邱伟文
  • 1篇潘景业
  • 1篇吴伟文
  • 1篇杨杰
  • 1篇陈海泉
  • 1篇尤伟波
  • 1篇黄金伟
  • 1篇任建敏
  • 1篇莫清飞
  • 1篇胡志强
  • 1篇罗欢
  • 1篇陈伟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实用休克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改善脓毒性休克微循环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临床上和其他类型的休克明显不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演变的主战场是体内各个脏器的微循环。针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除了抗感染治疗外,很多研究围绕如何通过药物去改善脓毒性休克的微循环而展开。尽管关于脓毒性休克的研究和治疗在进步,但是由于机体微循环改变因病原微生物的不同、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不同、器官代偿能力的不同、病情演变阶段的不同以及治疗者对这些差异性理解上的不同,导致药物对改善微循环治疗相关的研究结果的解读上存在不同结论和见解。对近些年来这些研究进展和结果进行解读,有助于学者们对脓毒性休克时微循环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性的再认识,从而促进相关研究的临床设计,以便实现通过改善微循环的治疗而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田昕潘景业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微循环药物治疗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研究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9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生理盐水组、脓毒症+Gas6干预(1μg)组、脓毒症+Gas6干预(5μg)组、脓毒症+Gas6干预(10μg)组,每组15只。脓毒症和脓毒症+Gas6干预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Gas6干预组术后立即尾静脉注射Gas6。假手术组仅行开腹,不予以结扎穿孔。术后24h收集血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处死小鼠,留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肺组织病理评分;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肺组织胞核NF-κB p65及胞浆IκB-α蛋白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两组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脓毒症组小鼠血清TNF-α(P=0.000)、IL-1β(P=0.000)、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P=0.000)、肺组织病理评分(P=0.000)、肺组织胞核NF-κBp65蛋白含量(P=0.006)的表达均增加,而肺组织胞浆IκB-α(P=0.001)表达明显下降。与脓毒症+生理盐水组相比,脓毒症+Gas6(1、5、10μg)组小鼠24h后血清中TNF-α(P=0.000)、IL-1β(P=0.000)、肺W/D(P=0.000)、肺组织病理评分(P=0.000)、肺组织胞核NF-κBp65蛋白含量(P=0.000)的表达水平降低,而胞浆IκB-α(P=0.009)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Gas6能够有效减轻脓毒症所致的肺损伤,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以及下调NF-κBp65胞核内转位有关。
卞佳兰莫清飞罗欢田昕胡志强陈伟卢中秋邱俏檬赵光举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干扰素-ΑIΚB-Α
血必净对百草枯诱导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2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2(HK-2)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K-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百草枯中毒模型组、血必净预处理组、血必净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百草枯含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结果随时间延长,百草枯中毒模型组和血必净预处理组HK-2细胞内百草枯含量逐渐升高,作用48 h达峰值,且血必净预处理组HK-2细胞内百草枯含量较百草枯中毒模型组明显降低(mg/L :4.26±0.20比5.77±0.18,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百草枯中毒模型组MDA.TNF-a和IL-6含量明显升高[MDA(nmo
张万里余兴蓉田昕洪广亮曹凯强项公强卢中秋
关键词:血必净百草枯氧化应激炎症
血必净对百草枯诱导HK-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xuebijing,XBJ)对百草枯(paraquat, PQ)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uman kidney cell line-2,HK-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HK-2细胞。(1)PQ及XBJ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实验:PQ组分为0、200、400、800、1 600、3 200 μmol/L PQ组,干预24、48、72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XBJ组分为0、5、10、20、40 mg/ml XBJ组,干预24、48、72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进行干预时合理的XBJ和PQ的浓度和作用时间。(2)XBJ拮抗PQ诱导HK-2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Q组(800 μmol/L)、不同浓度XBJ+PQ组(分别以5、10、20 mg/ml的XBJ预培养1 h后以800 μmol/L的PQ继续培养),各组分别培养24、48、72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3)将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PQ组(800 μmol/L的PQ作用24 h)、PQ+XBJ组(10 mg/ml的XBJ预处理1 h后以800 μmol/L的PQ作用24 h)、XBJ对照组(10 mg/ml的XBJ作用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caspase-3及caspase-9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caspase-3及caspase-9活力。结果(1)PQ能明显降低HK-2细胞的存活率,并且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800 μmol/L的PQ作用24 h后HK-2细胞的存活率约为55%;20 mg/ml以下的XBJ在72 h内对HK-2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2)与PQ组比较,PQ+XBJ组HK-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Q组比较,PQ+XBJ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组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较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Q组比较,PQ+XBJ组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
田昕张万里胡丽丽余兴蓉洪广亮陈黎明曹凯强卢中秋
关键词:血必净百草枯细胞凋亡
浙江省丽水市首次发现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2014年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发热8d”于2014年2月7日入院。患者8d前无明显诱因稍感胸闷不适,随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自觉乏力、头昏,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咽痛、流涕,无胸痛、喘息,无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
黄金伟田昕方伟钧吕祝庆尤伟波杨杰任建敏吴伟文虞作春陈海泉邱伟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