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燕
- 作品数:2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创建“村改居”社区充分就业平台的对策思考——东莞市松柏朗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调查
- 2012年
- 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促进了东莞市的大量农用土地改为工业用地,许多村完成了村改居、村民就地变市民的过程。为了村改居后失地农民就业和再教育问题,东莞市大朗镇松柏朗村村委会针对区域内主动失地农民的特点,积极创建劳动力就业平台,让这些主动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就业,接受自我认同的身份转变,以社区为单位教育主动失地农民丢弃依赖村组集体经济福利、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真正成为自食其力的新型城市社区居民。
- 吕海燕杨飞叶许光
- 关键词:就业平台
- 失地农民转移的障碍因素与对策——以江门市失地农民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概述失地农民转移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失地农民转移衍生的社会问题。以江门市失地农民为例,分析了失地农民转移的障碍因素,包括失地农民转移的机会成本大于期望收入、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用工市场需求、地域优势导致江门市失地农民转移困难、城市的歧视性政策影响失地农民转移,并进一步提出了失地农民转移的对策。
- 吕海燕
- 关键词:失地农民
- 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 2012年
- 珠中江处于珠江口西岸的有利位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国家发改委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基于区域物流资源共享层面上构建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产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构建珠中江区域协同物流体系的基本思路及相关政策建议。
- 吕海燕
- 关键词:协同物流
- 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浅析被引量:3
- 2011年
- 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育符合高科技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摆在各级政府及职业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借鉴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模式,提出符合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对策与建议。
- 吕海燕
-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
- 从校企差异中看当前职教问题
- 2013年
-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分析了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特点和差异,揭示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 吕海燕杨飞
-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 地理标志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地理标志农产品新会陈皮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深入调查研究地理标志农产品新会陈皮的物流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市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拓宽产品线的同时,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新会陈皮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并以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吕海燕
- 关键词:地理标志农产品物流发展
- 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由西方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具体实践与探索,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认可和接受。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做法为例,讨论和探索更切合客观现实的工学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效果,增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 吕海燕
- 关键词:工学结合
- 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被引量:1
- 2013年
- 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何整合、管理、应用这些资源,互联网技术为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支撑、以岗位技能为基础而建设一种大容量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本文在分析了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教学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建议。
- 吕海燕
-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
- 传统农区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辽西地区榆树林子镇、朱碌科镇和万寿街道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调查辽西地区榆树林子镇、朱碌科镇和万寿街道办事处等传统农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与需求,提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 吕海燕周虹
- 关键词:传统农区新农村建设
-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完善对策——广州市的调查被引量:1
- 2012年
-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HYPERLINK"http://www.studa.net/fazhan/"发展的关键。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下辖的三个县(市、区)农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流转规模、流转主体、流转前后的使用情况、流转方式等方面,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体现出经营规模化、主体多元化、结构非粮化、方式正规化、期限长期化等特征。
- 吕海燕陈利昌
- 关键词:农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