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欣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院前急救
  • 8篇急救
  • 4篇心理学
  • 3篇心理
  • 3篇医疗纠纷
  • 3篇医疗纠纷防范
  • 3篇临床心理学
  • 3篇律法
  • 3篇纠纷
  • 3篇纠纷防范
  • 3篇法律
  • 3篇法律法规
  • 2篇院前
  • 2篇院前转运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患者
  • 2篇转运
  • 2篇危重
  • 2篇危重症
  • 2篇危重症患者

机构

  • 13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13篇胡辉莹
  • 13篇鲁欣
  • 9篇吕丽萍
  • 5篇华黎电
  • 3篇韩丽文
  • 3篇陈坚帅
  • 2篇向杰
  • 2篇朱海彬
  • 1篇翁剑波
  • 1篇李丽娜

传媒

  • 2篇人民军医
  • 2篇2014第十...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5第十...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院前急救中临床心理学的运用与医疗纠纷防范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充分认识院前急救的特点,提高院前急救中医疗纠纷风险防范能力。方法分析部分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中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运用临床心理学知识探讨院前急救时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结果找出风险存在的因素,提出防范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对策和措施。结论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的科室之一,加强院前急救中医患协调沟通技巧的培训,了解患者就诊心理,是有效防范医患纠纷、保证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重视急诊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引导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让急诊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是每一位急诊管理者的职责。
胡辉莹吕丽萍鲁欣华黎电韩丽文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理医疗纠纷
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防范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体系(EMSS)的首发环节,在紧急医疗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人员不仅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还应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同时还应掌握必要的医患沟通技能和心理学知识,才能有效...
胡辉莹鲁欣陈坚帅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理学知识急救工作伤病员
文献传递
急危重症患者院前转运全程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全程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近5年内广州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中被投诉量,分析原因和对策.结果:2013年本院院前急救全年零投诉.结论:扎实的专业素质、精湛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应急沟通能力、先进到急救设备...
胡辉莹吕丽萍华黎电朱海彬陈坚帅鲁欣
关键词:急危重症患者安全管理
院前急救全程安全性探讨
目的 通过探讨影响院前急救安全的因素,解决可能引发纠纷的关键点,保障院前急救的全程安全.方法 回顾我科10年来院前急救安全性的主要因素:1、院前急救反应速度.2、院前医疗行为条件.3、转运途中不确定因素等.通过教育所属人...
胡辉莹吕丽萍鲁欣
关键词:院前急救纠纷法律法规
院前急救中临床心理学的运用与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充分认识院前急救的特点,提高院前急救中医疗纠纷风险防范能力.方法:分析部分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中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运用临床心理学知识,探讨院前急救时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结果:找出风险存在的因素,提出防范院前急救医疗纠...
胡辉莹吕丽萍鲁欣华黎电韩丽文
关键词:院前急救临床心理学医疗纠纷
文献传递
搞好官兵健康体检工作的做法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某医院通过建立体检中心、优化体检环境、前来医院体检与上门补检相结合等方法,提高了部队官兵健康体检率和满意度。
向杰胡辉莹尹存芳鲁欣
关键词:部队官兵体检管理
院前急救全程安全性探讨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院前急救安全的因素,解决可能引发纠纷的关键点,保障院前急救的全程安全。方法回顾我科10年来院前急救安全性的主要因素:1.院前急救反应速度。2.院前医疗行为条件。3.转运途中不确定因素等。通过教育所属人员做...
胡辉莹吕丽萍鲁欣
关键词:院前急救纠纷法律法规
文献传递
院前急救中临床心理学的运用与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充分认识院前急救的特点,提高院前急救中医疗纠纷风险防范能力。方法分析部分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中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运用临床心理学知识,探讨院前急救时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结果找出风险存在的因素,提出防范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对...
胡辉莹吕丽萍鲁欣华黎电韩丽文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理医疗纠纷
文献传递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提出的胸外按压频率由最初60次/分钟增至100次/分钟以上,按压深度由最初3cm增至5cm以上。从变化趋势看到:现有的按压方法只提出了频率、深度等需要达到的基本指标,但不是最终或最佳指标,需要达到最佳的胸...
胡辉莹尹存芳翁剑波吕丽萍鲁欣
关键词:胸外按压生物力学心搏骤停
皮肤代谢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探讨
胡辉莹尹存芳鲁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