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颖

作品数:27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放疗
  • 5篇鼻咽
  • 5篇鼻咽癌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沙坦
  • 4篇受体
  • 4篇替米沙坦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3篇游离钙
  • 3篇游离钙离子
  • 3篇小细胞
  • 3篇基因
  • 3篇非小细胞
  • 3篇肺癌
  • 3篇钙离子
  • 2篇丹参

机构

  • 27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作者

  • 27篇梁颖
  • 8篇张秀萍
  • 6篇林勇平
  • 5篇袁太泽
  • 5篇刘忠民
  • 5篇黄汉辉
  • 5篇严鹏科
  • 5篇刘少志
  • 4篇郑师明
  • 4篇余锦秀
  • 3篇陈定强
  • 3篇黄赖机
  • 3篇关秉恩
  • 3篇张欢欢
  • 3篇宋金龙
  • 3篇李果
  • 2篇罗娅莎
  • 2篇郑荣辉
  • 2篇蒋月婷
  • 2篇陈金生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今日药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第七届粤桂琼...
  • 1篇2016年广...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对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进行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给予两组常规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BIS及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术中的平均动脉压、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对比,观察组均更低(P<0.05)。两组给药后3 min、6 min、9 min、12 min、15 min及插管后3 min的BIS对比,观察组均更低(P<0.05)。两组打开腹膜时(T1)、腹腔操作10 min(T2)、腹腔操作20 min(T3)、腹腔操作30 min(T4)、手术切除时(T5)、缝合后(T6)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对比,观察组均更低(P<0.05)。结论:在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BIS,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金晶唐靖梁颖赵年章
关键词: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脑电双频指数血流动力学
血清CEA、CYFAR21-1、SCC、CA12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AR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125(CA12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水平的变化,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进行放射治疗后评估疗效和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中CEA、CYFAR21-1、SCC和CA125浓度,并对以上四种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数值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效者108例,有效率为54.0%;放射治疗后有效的患者放疗后的CEA、CYFAR21-1、SCC及CA125浓度均低于放疗前(t=5.978、6.087、8.086、5.366,P<0.05);放射治疗无效的患者放疗后的CEA、CYFAR21-1、SCC及CA125浓度均高于放疗前(t=-6.080、-16.125、-14.169、-10.518,P<0.05);肿瘤标志物下降组的治疗有效率(83.6%)显著高于升高组(17.8%)(χ2=86.433,P=0.000)。结论血清中CEA、CYFAR 21-1、SCC、CA125水平可用于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判断。
梁颖张秀萍张欢欢郑荣辉黄赖机
关键词:晚期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25
丹参酮胶囊对临床细菌分离株的体外抑菌作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单独及联合用药时,对革兰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丹参酮胶囊对G^+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无乳链球菌、肠球菌)和G^-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万古霉素或美罗培南与丹参酮胶囊联合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的MIC,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结果丹参酮胶囊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MIC值分别为(19.69±6.75)μg/m L和(20.15±13.56)μg/mL。对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MRCNS)及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MSCNS)的MIC值分别为(40.00±20.24)μg/m L和(44.24±20.86)μg/mL,两组组内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炎双球菌的MIC值为(179.2±64.34)μg/mL,对肠球菌、无乳链球菌和4种G^-杆菌的MIC值均>256μg/mL。万古霉素单独用药和与丹参酮胶囊联合用药的MI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时对MRSA及MSSA的FIC分别为0.91±0.15和0.95±0.11,呈相加作用。结论丹参酮胶囊对葡萄球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时能减少万古霉素的用药量,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用药。
梁伟雯陈源梁颖蒋月婷刘忠民陈定强林勇平
关键词:丹参酮胶囊抗菌谱最低抑菌浓度联合用药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7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治疗组给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1、6、12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两组术后12个月时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82%)及术后12个月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6.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26%、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3,P=0.032;χ~2=6.778,P=0.009)。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可避免再次置入支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颖黄汉辉赖天幸邹端林彩燕陈晞明严鹏科
关键词: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SNI大鼠镇痛效果的评估及可能机制
目的:  研究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对坐骨神经部分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 SNI)疼痛模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 mechanical withdrawa...
梁颖
关键词:脉冲射频神经病理性疼痛背根神经节小胶质细胞P2X7受体
文献传递
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游离钙离子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细胞钙库的应激效应及替米沙坦对此的拮抗作用。方法:预防性实验分:正常对照组、AngⅡ0.1μmol·L-1组和替米沙坦60,300和1000μg·L-1预处理组;治疗性实验分为:正常对...
黄汉辉郑师明荆冬冬刘少志梁颖关秉恩严鹏科
关键词:替米沙坦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
文献传递
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还原失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及替米沙坦的保护作用。方法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株接种于35 mm玻璃底细胞培养皿中,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ngⅡ模型组及3个浓度替米沙坦试验组(60,300,1 000μg·L-1),每组42例样本。测定不同取样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AngⅡ刺激后,细胞MDA含量瞬时激增,SOD活性受到抑制,替米沙坦预处理过的血管内皮细胞能有效抵御AngⅡ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SOD活性和抑制MDA含量的升高,并呈现替米沙坦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替米沙坦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从多方面保护动脉血管。
郑师明黄汉辉刘少志梁颖张欣严鹏科
关键词:替米沙坦氧化应激反应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乳腺图像处理和重建的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乳腺图像处理和重建的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各体位的乳腺DM影像和DBT投影图像数据,根据体位识别截断发生的区域,按区域对乳腺DM影像进行随机裁剪,获得DM图像对和DBT投影图像对;通过DM影像...
吴书裕梅颖洁王琳婧张书旭梁颖
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游离钙离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细胞钙库的应激效应及替米沙坦对此的拮抗作用。方法预防性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AngⅡ0.1μmol/L组和替米沙坦60、300、1000μg/L预处理组;治疗性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AngⅡ0.1μmol/L组和AngⅡ+替米沙坦60、300、1000μg/L组。分别检测各组试验前胞内钙离子浓度,记为0 h。体外培养的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预防性给予替米沙坦60、300、1000μg/L培育30 min后,加入AngⅡ0.1μmol/L;或AngⅡ0.1μmol/L培育30 min后,再加入替米沙坦60、300、1000μg/L,分别于共同作用0.5、2、8和24 h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成像法检测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预防性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60、300、1000μg/L作用细胞30 min对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无明显影响,加入AngⅡ0.1μmol/L后,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立即(0 h)显著升高,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显著低于AngⅡ组,并且替米沙坦预处理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0.05),作用时间对此无影响。治疗性实验:AngⅡ0.1μmol/L先诱导30 min后,再加入替米沙坦60μg/L对升高的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无抑制作用;替米沙坦300μg/L作用2 h或替米沙坦1000μg/L作用0.5 h才显示其抑制作用(P<0.05),但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替米沙坦的作用时间对此无影响。结论 AngⅡ能诱导内质网钙库向胞浆释放游离钙离子,而替米沙坦能有效拮抗AngⅡ对内质网的应激作用及促使胞浆游离钙离子重新被内质网重吸收。预防性给予替米沙坦的拮抗作用较治疗性给予的拮抗作用显著。
黄汉辉郑师明荆冬冬刘少志梁颖关秉恩严鹏科
关键词:替米沙坦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
16S rDNA序列分析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其可靠率在99%及以上的常见细菌10株和常规方法难以鉴定或少见菌17株。通过PCR扩增16SrDNAv3.v4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与16SpathDB2.0数据库上已知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细菌种属。当v3.v4序列片段不能明确鉴定细菌时,结合16SrDNA长片段测序及管家基因dnaJ和rpoB的序列做进一步分析。结果经16SrDNAv3.v4区序列分析,10株(100%)临床常见菌都能鉴定到种水平,其可靠性大于98.0%。17株不常见菌株中,10株(58.8%)细菌只与1种菌相似性大于98.0%,成功鉴定到单个种水平;6株(35.3%)细菌与不止1种菌的相似比大于98.0%;1株菌与已知菌相似性在96.0%~98.0%之间只能鉴定到属(棒状杆菌)。进一步结合16SrDNA长片段及管家基因dnaJ和rpoB的序列分析,所有菌株均可鉴定到单个种水平。结论结合16SrDNA和管家基因序列分析,可用于临床常见及不常见细菌的分子鉴定。
宋金龙林勇平梁颖罗娅莎陈定强刘忠民
关键词:管家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