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亮
- 作品数:27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太平洋牡蛎中Cg-IL-17和Cg-TGF-β的表达及其免疫作用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Cg-IL-17和Cg-TGF-β在太平洋牡蛎中表达的组织定位、免疫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实时定量PCR研究表明,Cg-IL-17和Cg-TGF-β在弧菌感染后的太平洋牡蛎的鳃、外套膜、心包液、唇须、消化道和闭壳肌中表达明显增强。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Cg-IL-17和Cg-TGF-β在未染菌组牡蛎的消化道、消化腺、鳃、唇须、外套膜中都有表达;染菌组以上各组织中的Cg-IL-17和Cg-TGF-β表达量均有显著增高,而消化道、消化腺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闭壳肌中也均有微弱表达;感染弧菌前后两种基因在性腺中均未见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两种基因表达量在唇须和外套膜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g-IL-17和Cg-TGF-β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且都参与了太平洋牡蛎的固有免疫反应;消化道可能是牡蛎主要的免疫反应器官之一;Cg-IL-17和Cg-TGF-β在唇须和外套膜中可能存在调控关系或协同作用。
- 董洪亮刘乃国倪娜李彩玉郑静苗双
-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
- 产前筛查、无创DNA产前检测与改良的羊水产前诊断比较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学产前筛查、无创DNA产前检测与改良的羊水产前诊断3种方法在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利用联合血清学筛查检测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素(HCG)β亚基的水平,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通过Life-Cycle3.2软件计算得出风险系数;筛查高风险孕妇再抽取静脉血,利用无创DNA产前检测方法检测3条染色体(21、18、13)是否有数目异常;对于结果异常的孕妇进一步做改良的羊水产前诊断,以核实无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3557例孕妇中,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178例,阳性率为5.00%,其中21-三体和18-三体高风险孕妇共158例;ONTD高风险孕妇20例,阳性率为0.56%。筛查出的21-三体和18-三体高风险孕妇进行无创DNA产前检测,阳性结果为8例,占筛查阳性的比率为4.49%;这8例孕妇均行改良的羊水产前诊断,结果胎儿染色体均为非整倍体,证实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的符合率均为100.00%。结论无创DNA产前检测可以作为产前诊断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3种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首选,该技术大大减少了侵入性的产前诊断技术对胎儿和孕妇的创伤,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 郑静卓越李彩玉刘乃国倪娜董洪亮
- 关键词: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
- NR2F2过表达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2(NR2F2)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机制,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组织中NR2F2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将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NR2F2过表达组(NR2F2 OE组),待细胞密度达到70%时,分别转染mCherry对照病毒和NR2F2 OE过表达病毒,48 h后通过嘌呤霉素(puro)筛选稳定转染的SKOV3细胞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转染效率,RT-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NR2F2和性别决定区Y-box 2(SOX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NR2F2、SOX2、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穿膜细胞数,成球实验检测2组细胞成球数,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实验检测2组存活肿瘤细胞的相对密度,CCK-8法检测紫杉醇(PTX)和卡铂(CBP)对2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卵巢肿瘤组织中NR2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并随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级提高而降低;NR2F2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临床预后较好。成功构建过表达NR2F2的SKOV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细胞中NR2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CCK-8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1、2、3和4 d)NR2F2 OE组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P<0.05或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穿膜细胞数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细胞成球数减少(P<0.05),SKOV3细胞中SOX2 mRNA(P<0.01)和蛋白(P<0.001)表达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NR2F2 OE组存�
- 张硕夏云秀陈微微董洪亮崔冰洁刘翠兰刘志强王飞王飞
- 关键词:免疫逃逸
- 磷酸酶PPP5C在制备抑制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磷酸酶PPP5C在制备抑制肺癌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学领域。本发明公开了磷酸酶PPP5C在制备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抑制肺癌细胞转移并逆转顺铂耐药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揭示了PPP5C通过促进...
- 杜静武艳陈微微董洪亮
- PU.1和IL-9在肺纤维化大鼠周围免疫器官内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大鼠周围淋巴器官内PU.1和IL-9的表达以及1,25-(OH)_2D_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大组:预防组(对照组Ⅰ、模型组Ⅰ、给药组Ⅰ,n=30)和治疗组(对照组Ⅱ、模型组Ⅱ、给药组Ⅱ,n=20)。大鼠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给药组腹腔注射1,25-(OH)_2D_3进行预防和治疗。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肺纤维化大鼠淋巴结节和脾脏内PU.1和IL-9的表达状况。结果在建模14、21、28 d 3个时间点,模型组Ⅰ/Ⅱ的淋巴结和脾脏内IL-9蛋白质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中的表达(P<0.05)。建模21 d时,模型组Ⅰ的脾内PU.1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Ⅰ(P<0.05);建模28 d时,模型组Ⅰ/Ⅱ的淋巴结和脾脏内PU.1 mRNA和蛋白质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P<0.05)。而给药组Ⅰ/Ⅱ的淋巴结和脾脏内IL-9和PU.1的表达与模型组Ⅰ/Ⅱ相比,在各时间点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肺纤维化大鼠的外周淋巴器官中,IL-9较早出现高表达(14 d),并一直维持,而PU.1在较晚时期出现高表达(21 d),提示这2种细胞因子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都具有一定的作用。1,25-(OH)_2D_3对肺纤维化大鼠外周淋巴器官中的IL-9和PU.1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其治疗作用可能与IL-9和PU.1无关。
- 刘乃国董洪亮倪娜许梦婷郑静王楠李新静
- 关键词:肺纤维化SD大鼠IL-9淋巴结
- 大鼠肺纤维化和活性维生素D_3干预后P32和PKD1的表达及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透明质酸结合蛋白(P32)和蛋白激酶D1(PKD1)的表达及相互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_3(VD_3)干预后这2种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9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5 mg/kg)的方法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经气管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500μl/kg)。术后第2天,治疗组腹腔注射VD_3(2μg/kg),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的VD_3的溶剂(99.9%丙二醇和0.1%乙醇),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均注射1次/2 d。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21、28天处死10只大鼠。通过检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来验证肺纤维化,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32和PKD1的表达水平。结果纤维化早期(14 d),治疗组中P32和PKD1 m 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高于模型组;相关性分析发现这2种基因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具有相关性。结论在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活性VD_3可能在纤维化早期促进P32和PKD1的表达,通过P32和PKD1在线粒体内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抗氧化作用,进而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倪娜刘乃国高海洋郑静董洪亮王楠
- 关键词:SD大鼠肺纤维化活性维生素D3
- 1,25-(OH)_2D_3对肺纤维化大鼠中PI3K、AKT、mTOR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1,25-(OH)_2D_3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中PI3K、AKT、m TO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IPF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按5 mg/kg的剂量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00μl/只)。注射后第2天起,治疗组腹腔注射1,25-(OH)_2D_3(2μg/kg),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1,25-(OH)_2D_3溶剂(200μl/只)和无菌生理盐水(200μl/只),均隔天1次。各组于第14、21和28天分别处死10只,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从m 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肺组织中PI3K、AKT、m TO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PI3K、AKT、m TOR 3种基因的转录表达和蛋白质表达量,在第14、21和28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的上述指标,在各时间又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IP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I3K-AKT-m TOR通路具有重要作用,1,25-(OH)_2D_3对IPF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 TOR通路发挥其治疗作用。
- 董洪亮刘乃国苗双郑静倪娜王楠成苗青
- 关键词:1,25-(OH)2D3特发性肺纤维化
- 活性维生素D3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miR-29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miR-29a的影响。方法 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纤维化发生干预组(90只)和纤维化后干预组(60只),纤维化发生干预组分为模型组Ⅰ、给药组Ⅰ和对照组Ⅰ(n=30),纤维化后干预组分为模型组Ⅱ、给药组Ⅱ和对照组Ⅱ(n=20)。模型组Ⅰ/Ⅱ和给药组Ⅰ/Ⅱ经气管注入博来霉素(5mg/kg)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Ⅰ/Ⅱ经气管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组Ⅰ/Ⅱ分别于手术后第2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活性维生素D3,模型组Ⅰ/Ⅱ分别于手术后第2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等量的活性维生素D3溶剂(0.1%乙醇和99.9%的丙二醇),对照组Ⅰ/Ⅱ分别在术后第2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种处理均为两天1次。纤维化发生干预组分别于手术后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取材,纤维化后干预组分别于手术后第21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取材,各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肺中胶原纤维的差异,用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用实时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mRNA及miR-29a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SMA和ColⅠ蛋白质表达水平,并经图像分析进行量化。结果博来霉素处理后,第14天大鼠肺部已经出现纤维化,随着时间推移,纤维化进一步加重。模型组Ⅰ/Ⅱ和给药组Ⅰ/Ⅱ中的羟脯氨酸含量、α-SMA和ColⅠ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而其miR-29a表达与对照组Ⅰ/Ⅱ相比则明显减少。给药组Ⅰ/Ⅱ中miR-29a的表达与模型组Ⅰ/Ⅱ相比有所增加(P<0.05)。在纤维化发生干预组中,与模型组Ⅰ相比,给药组Ⅰ在3个时间点羟脯氨酸含量、α-SMA、ColⅠ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都显著降低(P<0.05),但在纤维化后干预组中的给药组Ⅱ中羟脯氨酸含量、α-SMA、ColⅠ的mRNA�
- 许梦婷刘乃国董洪亮郑静倪娜王楠
- 关键词:活性维生素D3肺纤维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
- LINC00973通过hsa-miR-150-5p/ABCG5轴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
- 2025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7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LINC00973在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RT-qPCR检测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和不同NSCLC细胞系及化疗耐药NSCLC细胞中LINC00973的表达水平。构建LINC00973过表达或敲减的NSCLC细胞系,采用细胞划痕、Transwell及干性成球实验检测LINC00973对NSCL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干性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LINC00973过表达或敲减后,化疗药和靶向药对NSCLC细胞半数抑制浓度的变化。RNA-seq分析LINC00973过表达后靶基因簇改变;LncBase Predicted v.2和TargetScan数据库分析LINC00973与靶基因共同结合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合成并转染目标miRNA-mimic/inhibitor至LINC00973过表达或敲减的NSCLC细胞中,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INC00973表达水平及其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LINC00973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表达上调,且与NSCL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不同NSCLC细胞系及NSCLC化疗耐药细胞(A549/DDP和A549/5-FU细胞)中LINC00973表达上调。过表达LINC00973后A549和H520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和干性明显增强,对化疗药和靶向药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敲减LINC00973后A549和H520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和干性明显减弱,对化疗药和靶向药的敏感性明显增强。RNA-seq结合RT-qPCR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INC00973的A549和H520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5(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5,ABCG5)表达上调,ABC转运体通道被激活。数据库分析结合细胞实验证实LINC00973通过竞争性结合hsa-miR-150-5p调控ABCG5的表达。结论:LINC00973通过与ABCG5竞争性结合hsa-miR-150-5p的方式,上调ABCG5的表达,进而激活ABC转运体通道并促进抗肿瘤药物外排,导致NSCLC产生多药耐药。
- 夏云秀董洪亮刘翠兰王飞崔冰洁陈微微杜静
- 关键词:多药耐药
- Col2a1基因选择性剪接体在胚胎及出生后不同发育期小鼠眼、耳、软骨中的表达变化
- 2020年
- 目的研究Col2a1基因4种选择性剪接体在胚胎及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鼠眼、耳、软骨中的表达变化,为阐明Col2a1在这3种组织或器官发育和功能维持方面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C57bl/6小鼠胚胎12.5 d(E12.5)、16.5 d(E16.5)及出生0d(D0)、7 d(D7)、14 d(D14)、21 d(D21)、28 d(D28)的眼、耳蜗、四肢股关节附近软骨,用real-timePCR检测Col2a1基因中剪接体(IIA、IIB、IIC、IID)的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织中均检测到Col2a1基因中4种剪接体mRNA的表达;IIA、IIB表达水平较高,IIC、IID表达远低于前二者;在眼、耳中各剪接体表达胚胎期较高,出生至成年后表达逐渐降低,在软骨中除IIB外,各剪接体表达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而IIB则相反,胚胎期表达较低,随发育时期到成年后表达明显升高;IIA与IIB的比值变化,在软骨中变化极其显著,随发育时期,逐渐出现比例倒置E12.5 IIA表达稍高于IIB(<2倍),到成年期IIB主导表达,IIA几乎检测不到,IIB表达值是IIA的上百倍,而在眼、耳中,IIA/IIB也随发育时期呈下降趋势,但在成年期,IIA表达仍然稍高于IIB。结论Col2a1基因4种剪接体的表达在眼、耳、软骨中均受发育时期调节,并以IIA和IIB表达为主;IIA在胚胎期中表达旺盛;成年期在软骨中以IIB为主,而在眼、耳组织中,IIA表达仍略高于IIB。
- 郝佩霞刘秀珍张肖林范义燕董洪亮任吉振尹晶晶马秀芳
- 关键词:发育时期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