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占奎

作品数:58 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肾移植
  • 11篇细胞
  • 10篇骨节
  • 10篇大骨节病
  • 9篇排斥
  • 9篇关节
  • 8篇排斥反应
  • 8篇疗效
  • 7篇受者
  • 7篇急性排斥
  • 7篇急性排斥反应
  • 5篇移植受者
  • 5篇肾移植受者
  • 5篇关节炎
  • 4篇腰椎
  • 4篇膝关节
  • 4篇骨关节
  • 3篇心绞痛
  • 3篇胸腰椎
  • 3篇血清

机构

  • 35篇陕西省人民医...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辽源市中医院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市儿童医...
  • 2篇陕西省临床检...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57篇靳占奎
  • 17篇常彦海
  • 16篇田普训
  • 16篇徐翠香
  • 15篇孙正明
  • 14篇吴学元
  • 13篇董向辉
  • 12篇丁晨光
  • 12篇薛武军
  • 11篇凌鸣
  • 10篇丁小明
  • 8篇易智
  • 7篇项和立
  • 7篇葛冠群
  • 6篇潘晓鸣
  • 6篇陈明
  • 6篇段万里
  • 6篇黄晓燕
  • 5篇燕航
  • 5篇刘时璋

传媒

  • 4篇药物生物技术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中华地方病学...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多生物标记分子检测预警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检测TNF-α、IFN-γ、IL-2、IL-6、sCD30、IP—10、IFN-γELISPot、Fractalkine、KIM-1和OPN等生物标记分子在肾移植受者中的水平,结合DSA、PRA探讨多生物标记分子联合...
田普训项和立赵艳龙段万里席敏薛武军林远丁小明靳占奎丁晨光毛天赐郑瑾潘晓鸣
能够诱导神经元hnRNPA1蛋白发生核-质易位方法的比较
2024年
神经退行性病变是多发性硬化(MS)疾病进展的重要特征,异质核糖核蛋白A1(hnRNPA1)的功能障碍已被证明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临床研究发现,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促进MS患者病情加重,但具体机制不明。实验通过探讨影响hnRNPA1蛋白发生核质易位的可能因素,为MS的发生机制提供基础数据。首先培养人神经细胞SHSY5Y,然后检测该细胞中是否有hnRNPA1基因的表达;其次用细胞因子IL-17、TNF-α和IFN-γ及甲型流感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人hnRNPA1蛋白的自身抗体H1-84处理神经细胞;最后检测hnRNPA1蛋白的定位是否发生了变化。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的IFN-γ及抗人hnRNPA1蛋白的自身抗体H1-84均可引起SHSY5Y细胞中的hnRNPA1蛋白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发生错误定位,功能失调的hnRNPA1可能在流感病毒感染促进MS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春艳靳占奎靳占奎封青冯杨萌徐翠香
关键词:干扰素自身抗体流感病毒
大骨节病骨关节炎诊治关键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常彦海靳占奎陈明王晓庆杨波董向辉雷鹏真
大骨节病(Kashin-Beckdisease,KBD)是一种患病率致残率很高的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是中国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也是政府每年重点投入防治的主要病种据2020年KBD年鉴统计,全国现症患者已经达到17....
关键词:
关键词:大骨节病骨关节炎
基于欧洲五维三水平健康量表评价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2024年
目的评价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应用欧洲五维三水平健康量表(EQ-5D-3L)评价249例来自陕西省洛川县和榆林市、甘肃省庆阳市农村地区被诊断为KBD的成人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结果以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效用指数和视觉模拟量表(EQ-VAS)评分描述;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Q-5D-3L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KBD患者EQ-5D-3L"行动能力"维度水平为"有些困难"的占77.5%(193/249);"自己照顾自己能力"维度水平为"没有任何困难"和"有些困难"的分别占47.0%(117/249)和51.4%(128/249);"日常活动能力"维度水平为"有些困难"的占67.9%(169/249);"疼痛或不舒服"维度水平为"有些困难"的占87.1%(217/249);"焦虑或抑郁"维度水平为"没有任何困难"和"有些困难"的分别占45.4%(113/249)和48.2%(120/249)。EQ-5D效用指数中位数为0.57,范围为-0.05~0.94;EQ-VAS评分中位数为50分,范围为0~10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高分组和KBD分度的EQ-5D效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KBD分度的EQ-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高和KBD分度均可影响EQ-5D效用指数(均P<0.05),KBD分度可影响EQ-VAS评分(P=0.008)。结论陕西省洛川县和榆林市、甘肃省庆阳市的成人KB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低,身高和KBD分度是影响成人KBD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靳占奎田昕田昕孙正明董向辉陈明孙正明刘时璋吴学元易智陈明徐翠香
关键词:大骨节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α)在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DE3)]中表达条件的优化
2017年
目的构建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α)表达质粒,并对其进行鉴定,优化hTNF-α蛋白表达条件使之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高效表达。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获得hTNF-α基因片段并进行相应的鉴定,将鉴定后的hTNF-α基因克隆到pET24a载体中,获得pET24a-hTNF-α表达质粒。将此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4a-hTNF-α质粒,PCR和酶切技术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与目的片段一致。将此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得到最佳表达条件为:M9+LB培养基,37℃,0.5 mmol/L IPTG,pH值=7.5,诱导时间为5 h。优化后的菌体干重增高了2.56倍,hTNF-α产率增加3.68倍,hTNF-α表达率从9.38%增加到32.74%,增高了3.49倍。结论优化了pET24a-hTNF-α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条件,使hTNF-α蛋白得到高效表达。
靳占奎王曦杨乐徐翠香张丽洁
关键词:人肿瘤坏死因子Α质粒大肠埃希菌基因克隆
分泌干扰素-γ的效应T细胞在预警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外周血中分泌干扰素(IFN)-γ的效应T细胞数量变化在预警急性排斥反应(AR)中的意义。方法本前瞻性对照非连续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20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根据移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两组:AR组(24例)和移植肾功能正常(stable allograft function,STA)组(176例)。其中AR组根据病理严重程度再分为Ⅰ级(9例)、ⅡA级(7例)、ⅡB级(4例)、Ⅲ级(4例)4种等级。另外随机选择行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10例)。3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14、21、28、60、90 d留取外周血;另外AR组于临床拟诊AR当日开始留取外周血,即0、1、3、5、7、14、21、28 d。通过体外刺激因子佛波酯(phorbol myfismte acetate,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释放IFN-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pot assay,ELISPOT)方法,动态监测外周血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数量(IFN-γELISPOT值)。比较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FN-γELISPOT值的动态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FN-γELISPOT值对AR的诊断效果;比较AR组患者冲击治疗前后IFN-γELISPOT值的动态变化;比较AR组中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IFN-γELISPOT值的动态变化,以分析IFN-γELISPOT值与AR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术后1、2、4 d,AR组和STA组的IFN-γELISPOT值明显高于HC组(均为P<0.05),肾移植术后1、2、4、7、14、21 d,AR组的IFN-γELISPOT值均明显高于STA组(均为P<0.05)。IFN-γELISPOT值诊断AR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最佳临界值为23 spots/5×105PBLs,其评价AR的灵敏度为0.920,特异度为0.875。在诊断前3 d、前1 d及穿刺当日,4组患者之间IFN-γELISPO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AR发生前7 d内,IFN-γELISPOT值上升
毛天赐田普训薛武军潘晓鸣项和立丁晨光靳占奎段万里席敏
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佛波酯体外刺激
大骨节病软骨中内质网应激性蛋白分子表达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活化转录因子6(ATF6)和内质网应激相关促凋亡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在大骨节病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软骨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7例大骨节病患者术后关节软骨标本(KBD组),7例骨关节炎病人关节软骨(OA组)作为疾病对照,6例正常软骨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三组关节软骨组织中AFT6和CHOP表达趋势,分析其关节软骨内阳性表达率差异。结果:KBD组和OA组中层ATF6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软骨组,而三组表层和深层软骨ATF6阳性细胞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OA组软骨表层CHOP表达显著高于KBD软骨组和正常软骨组,而KBD组和正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KBD组软骨和OA组中层CHOP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软骨组;OA组软骨深层阳性率高于KBD组。KBD组与OA组ATF6主要表达于中层,正常软骨组主要表达于中层和深层,KBD组与OA组CHOP主要表达于中层,正常软骨组CHOP在三层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KBD软骨中层的ATF6和CHOP显著上调,表明CHOP高表达可能与大骨节病软骨损伤密切相关,而ATF6高表达与其软骨损伤后反应性细胞增殖有关。
易智武世勋凌鸣刘时璋刘宗智孙正明靳占奎
卒中一级预防: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卒中死亡率仅低于心血管病和肿瘤,位列第三位,其致残率位居第一,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而高血压是卒中充分且可控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治疗高血压在卒中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靳占奎
关键词:脑卒中心血管病肿瘤高血压
大骨节病患者SIRT1异常表达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KBD)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的表达及其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从青海省KBD病区贵德县选取20例KBD患者作为KBD组,同时在病区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SIRT1及硒蛋白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2、GPX3、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1、TXNRD3、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Ⅰ(DIO1)、硒磷酸合成酶2(SPS2)]mRNA水平;并采用曲线拟合法进行KBD患者外周血SIRT1与硒蛋白基因表达关联分析。同时,体外培养人正常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单纯白藜芦醇(RES)组(验证RES对SIRT1的激活作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损伤组(软骨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RES保护组(RES预保护后进行tBHP损伤),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SIRT1,硒蛋白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肿瘤抑制基因P53]mRNA水平。结果人群研究中,KBD组外周血SIRT1 mRNA水平(1.12±0.38)低于对照组(1.8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2)。经曲线拟合分析,KBD组外周血GPX3、TXNRD1和TXNRD3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均有所升高(R^(2)=0.48、0.66、0.95,均P<0.001);DIO1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R^(2)=0.51,P=0.024);GPX2、SPS2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均未见显著变化趋势(R^(2)=0.16、0.12,P=0.064、0.114)。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1.00±0.10)比较,单纯RES组SIRT1 mRNA水平(1.79±0.07)较高(P<0.05)。与tBHP损伤组比较,RES保护组硒蛋白基因GPX3、TXNRD1、TXNRD3、DIO1 mRNA水平均较高(均P<0.05);凋亡相关基因BAX、P53 mRNA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较低,BCL2、NF-κB p65 mRNA水平均较高(均P<0.05)。结论KBD患者SIRT1低表达;RES激活SIRT1后可能通过上调硒蛋白基因表达来增强软骨
杨晓莉车景敏张迪徐翠香靳占奎熊咏民
关键词:大骨节病凋亡相关基因
大骨节病对下颈椎椎间隙高度及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测量中老年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患者下颈椎椎间隙高度,观察椎间隙的影像学形态,明确大骨节病对下颈椎椎间隙高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甘肃宁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的KBD患者(KBD组)92例,其中男38例,女54例;年龄47~70岁,平均(58.89±7.67)岁,以及非KBD人群(对照组)98例,其中男42例,女56例;年龄49~69岁,平均(58.35±7.38)岁。两组人群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观察下颈椎间隙影像学表现;测量两组C_(2~7)椎间隙前缘、中间及后缘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KBD组男、女C_(4~7)椎间隙中间高度均低于C_(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BD组男、女C_(2~4)椎间隙中间高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_(4~7)椎间隙中间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BD组男、女患者C_(2~4)椎间隙中间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性别C_(4~7)椎间隙中间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椎间隙的高度及形态X线表现,可分为间隙正常型27例(29.35%)、增宽型11例(11.96%)、狭窄型42例(45.65%)及椭圆型12例(13.04%)。其特征性改变为部分椎体终板上下面凹陷、凹凸不平、硬化。结论KBD并不影响颈椎间盘发育,但KBD患者更倾向于发生椎间盘退变,高度丢失。本研究初步证实KBD与颈椎椎间盘退变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吴学元易智马宏伟凌鸣靳占奎孙正明
关键词:大骨节病椎间高度终板下颈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