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涛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滴丸
  • 1篇滴丸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猝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性猝死
  • 1篇血塞通
  • 1篇血塞通注射液

机构

  • 6篇吉林省吉林市...

作者

  • 6篇王洪涛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6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华法林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华法林用于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并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有1例出现缺血性脑卒中,2例出现暂时性脑缺血,没有外周动脉栓塞和死亡的发生;对照组有2例出现外周动脉栓塞,5例出现缺血性脑卒中,6例出现暂时性脑缺血,1例死亡。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选用华法林进行治疗,不仅减少了缺血性脑卒中和暂时性脑缺血的发生率,而且没有死亡与外周动脉栓塞情况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洪涛
关键词:华法林心房颤动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5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首先采取常规有氧、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在此基础治疗上再对所有患者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4%,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提高到Ⅰ~Ⅱ级,且患者的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均得到很大改善;心胸比也有所减少。结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王洪涛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4年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8例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与补中益气丸进行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与胸闷发生率分别为9.1%、6.1%,低于对照组的25.7%、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补中益气丸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王洪涛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缺血复方丹参滴丸补中益气丸
阿托伐他汀治疗89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89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3例),在对所有患者采用安慰剂基础治疗与饮食清淡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模拟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本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对心律失常合并血脂正常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王洪涛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律失常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9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选取同期的49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10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有效率分别为95.9%、91.8%,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5.5%、79.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栓通过注射液辅助治疗心绞痛效果明显。
王洪涛
关键词:心绞痛
56例心源性猝死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 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心室晚电位、影像技术、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及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和采取实验室尸体解剖检查等来判断患者可能发病的原因。结果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78.57%)、心室肥厚(67.86%)、急性心力衰竭(58.92%)和瓣膜心脏病(48.21%)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比较高,尤其是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率占首位,其比率达78.57%。结论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复杂,要根据患者病史及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但因其具有发病速度快、出人意料和自然死亡的特点,所有应多以预防为主。
王洪涛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