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栋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电针对脑梗死灶周胶质细胞及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赵文栋李常新吴晓巍李羚王状状
- 关键词:电针治疗胶质细胞MCAO神经功能
- 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神经功能可塑性物质基础及电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电针对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电凝法制备MCAO模型。随机分为MCAO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MCAO后各组分别于1d、7d、14d、28d进行神经前体细胞(NPCs)标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电针治疗,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取脑行病理学处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观察各组各时间点病灶周围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阳性细胞数。结果电针组7d、14d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两组均于28d恢复正常。急性脑梗死灶周增殖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且梗死灶边缘Nestin、GAP-43及GFAP细胞在7d为高峰期。各时间点电针组BrdU、Nestin及GAP-43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1周末达到高峰。MCAO后各时间点病灶周围GFAP细胞数均增加(P〈0.05),7d时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仍在1周时细胞数最多。结论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在4周可恢复,电针治疗1~2周有促进作用。脑梗死及电针治疗后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干细胞及生长相关蛋白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相应变化,构成神经功能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可能是各种治疗措施发挥作用的前提。
- 李新果赵文栋李常新
- 关键词:电针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
- 电针对脑梗死灶边缘胶质细胞及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赵文栋李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