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鹏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房颤
  • 1篇代谢
  • 1篇胆碱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毒性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梗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炎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性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河南省胸科医...
  • 1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山东省肿瘤防...

作者

  • 9篇蒲鹏
  • 3篇雷森
  • 2篇黄玮
  • 2篇常静
  • 2篇罗素新
  • 2篇何泉
  • 1篇周建中
  • 1篇李梦来
  • 1篇郑晓雅
  • 1篇毛敏
  • 1篇高凌云
  • 1篇张丽静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罕见病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疾病特点、临床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妊娠期合并VET会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31例(93.94%),肺动脉栓塞(PE)1例(3.03%),DVT合并PE 1例(3.03%);VTE部位:VTE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左下肢26例(78.79%)、右下肢6例(18.18%);32例下肢VTE患者的患侧下肢和健侧下肢进行周径测量,结果患侧较健侧均值增加(1.9±0.7)cm;根据腓肠肌静脉丛或腘静脉丛将DVT患者分为周围型5例(16.13%)、中央型11例(35.48%)和混合型15例(48.39%)。16例患者D-二聚体检测显示水平升高。32例并发下肢DVT的患者治疗前的下肢平均周径差值为(4.2±0.6)cm、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周径差值为(3.5±0.5)cm,治疗后周径差值较治疗前显著地减小(t=4.990、P<0.001);33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18天后,在孕第24周由于宫颈机能不全而流产,其余32例患者均成功妊娠,其中12例(37.50%)经阴道正常分娩,20例(62.50%)采用剖宫产分娩,所有新生儿均正常,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64±0.72)分、5 min Apgar评分(9.01±0.45)分。结论:妊娠期合并VTE患者可以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妊娠合并VTE不是终止妊娠的合理指征,应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雷森李梦来蒲鹏罗素新何泉黄玮常静
关键词:妊娠期静脉血栓疾病特点
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发表现的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一例
2023年
冯·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又称脑视网膜血管瘤病,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发病率较高,且遗传性极高,可涉及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各个脏器和各种组织部位等。本文报道1例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表现的VHL综合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蒲鹏郑晓雅刘瑞闪周建中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
神经节消融对乙酰胆碱诱导房颤碎裂电位时空稳定性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神经节消融对乙酰胆碱(Ach)诱导房颤的碎裂电位时空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Ach应用于10只犬,在应用前后,测量5个心房位点的不应期及房颤诱发率。于脂肪垫消融前后,分析Ach诱发出的前2次房颤,计算记录到碎裂电位的点数和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结果 Ach缩短平均各点不应期[(1 38±14)vs(100±15)ms,t=5.86,P<0.01)],脂肪垫消融增加平均各点不应期[(100±15)vs(115±14)ms,t=2.31,P<0.05)。Ach应用后房颤诱发率增加[(76±9)%vs(4±6)%,t=29.77,P<0.01],脂肪垫消融后减少[(76±9)%vs(54±6)%,t=9.10,P<0.01]。记录到碎裂电位的点占全部记录点的百分比于脂肪垫消融后减少(24%vs 82%),并且脂肪垫消融减少碎裂电位的持续时间[(188±63)vs(139±31)s,t=3.12,P<0.05]。结论选择性脂肪垫消融可影响犬Ach诱导房颤碎裂电位的时空稳定性。
雷森蒲鹏何泉黄玮罗素新
关键词:房颤
基于JITT模式的移动APP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移动学习成为热点。适时教学(JITT)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作为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改革之路”的范例而受到推广。将JITT教学模式与移动APP相结合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作者探索了基于JITT模式的移动APP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该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毛敏陈月茗常静蒲鹏
关键词:临床教学大数据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调查县级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以更好地指导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统计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长寿区中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住院病历。对纳入病例应用CHA_2DS_2-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分层和HAS-BLED评分进行出血风险分层评价规范化抗凝情况;并电话调查未抗凝治疗的原因。结果共1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CHA_2DS_2-VASc评分≥2分有抗凝指征148例(79.6%),抗凝治疗16例(8.6%);抗血小板治疗138例(74.2%);卒中高危患者中未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医生因素占81.6%。结论县级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率较低,以抗血小板为主,医生因素是患者未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
陈林蒲鹏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
荷叶碱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荷叶碱对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24周的胰岛素抵抗小鼠为模型,分析荷叶碱对肥胖、血糖、胰岛素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的影响,同时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结果经过24周的高脂饮食,模型小鼠形成了明显胰岛素抵抗:肥胖(t=8.1274,P<0.01)、高血糖(P<0.05)、高胰岛素血症及HOMA-IR指数(t=10.215 4,P<0.01;t=7.2897,P<0.01)。荷叶碱有效降低了体重(t=3.750 9,P<0.01)及高糖血症(t=5.236 9,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指数也分别降低了60.2%和66.8%(t=6.870 3,P<0.01;t=5.185 6,P<0.01)。荷叶碱通过上调肝组织中IR、IRS1、Glut2及Glut4 m RNA表达改善了糖代谢、提高了胰岛素敏感性(P<0.05),但对IRS2影响不大(t=0.6261,P>0.05)。结论荷叶碱降低了肥胖、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缓解了胰岛素抵抗,这一作用可能与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活化葡萄糖转运信号通路有关。
蒲鹏张丽静雷森
关键词:荷叶碱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糖代谢
黄芪甲苷通过RNF10-NF-κB途径改善小鼠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小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手术构建AMI心室重构小鼠模型。根据饮食不同,将60只小鼠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S低剂量组(40mg/kg)、AS高剂量组(80mg/kg)。记录各组小鼠2周内心脏破裂发生率及心脏重构相关超声指标。Real-time分析心脏重构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炎症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环指蛋白10(RNF10)-P65关键信号基因的表达,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各组小鼠心脏破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超声提示AS能减轻心脏扩大、改善室壁变薄、增加心肌收缩(P<0.05)。AS高剂量组在局部室壁形态上改善更为明显(P<0.05)。Real-time PCR结果提示模型组MMP-2、MMP-9表达上升(P<0.05),TIMP-2表达下降(P<0.05);心肌炎症基因(IL-6、TNF-α、VCAM-1)表达升高(P<0.01);关键信号基因RNF10明显下调(P<0.01),P65显著升高(P<0.01)。AS干预后所有基因表达均得到逆转(P<0.05),其中AS高剂量组逆转效果更好(P<0.05)。结论:AS能改善AMI心脏重构,可能与其能调控RNF10-NF-κB途径,影响心肌炎性因子释放及抑制MMP活性有关。
李康鞠洪君蒲鹏
关键词:黄芪甲苷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基质金属蛋白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心肌炎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已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其中,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1(PD-1/PD-L1)的ICIs治疗效果显著。其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反应来发挥作用,并改变了现有癌症治疗的格局,目前多种ICIs已被批准用于不同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各种器官和组织的ICIs相关多种免疫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免疫相关心脏毒性反应虽发生率低,但病死率极高。心肌炎是ICIs心脏毒性常见的类型,发病机制复杂,且症状具有非特异性,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增加了治疗的困难程度,并且重症心肌炎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如何早期诊断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就ICIs相关心肌炎的起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防治ICIs相关心肌炎提供指导。
石宏伟唐恒韩光皮国良胡德胜蒲鹏王琳琳
关键词:心肌炎
冠心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及靶向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中国居民的生命健康。既往认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及动物模型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菌群中间代谢产物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指出调控肠道菌群平衡可能是冠心病防治的新策略。现综述冠心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并总结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以期指导冠心病的临床防治。
涂诗琴蒲鹏高凌云
关键词:冠心病肠道菌群失调干预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