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向东

作品数:75 被引量:282H指数:8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脑梗
  • 21篇脑梗死
  • 21篇梗死
  • 17篇急性
  • 15篇卒中
  • 12篇脑卒中
  • 10篇血管
  • 10篇急性脑梗死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7篇出血
  • 6篇细胞
  • 6篇疗效
  • 5篇预后
  • 5篇综合征
  • 4篇蛋白
  • 4篇电图
  • 4篇血清
  • 4篇尿激酶
  • 4篇疗效观察

机构

  • 75篇安阳市人民医...
  • 3篇郑州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南阳市第二人...
  • 1篇安阳市公安局

作者

  • 75篇张向东
  • 40篇杨清成
  • 24篇郭艳平
  • 14篇陈亮
  • 10篇吴海香
  • 10篇杨新丽
  • 9篇秦红霞
  • 6篇梁长春
  • 4篇李菁
  • 4篇张建刚
  • 3篇黄美风
  • 3篇李学仲
  • 3篇许绯
  • 3篇王琳
  • 2篇杜英
  • 2篇李红伟
  • 2篇刘恒方
  • 2篇孙科
  • 2篇张海军
  • 2篇李宝瑛

传媒

  • 17篇中国实用神经...
  • 8篇河南实用神经...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脑血液循环障碍及扩血管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了解脑出血血液循环障碍情况及扩血管药物应用效果。方法:病人共分三级:治疗组119人,于病后4周末始给予扩血管药物等,治疗14天;对照组56人,除不进行扩血管治疗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单纯高血压组78人,常规服用降血压药物。前两组病人于入院后2日内、病后第4周末、病后第6周末共进行3次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CBA)、检测,单纯高血压组仅于就诊时查CBA一次。将治疗组CBA指标与单纯高血压级比较,将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同期先后两次CBA各指标差值及两级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MDSND)相比较,做统计学处理,采用双侧t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单纯高血压级CBA指标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CBA差值及MDSND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可造成持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在恢复期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血液循环并提高疗效且无明显副反应。
李迎喜李许丽梁宪光李保英张向东齐尚书陈亮
关键词:脑出血脑血液循环障碍扩血管药物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治疗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常规治疗上加用尼莫地平片每次40mg,每天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1月、3月时随访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1月、3月随访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起效快,疗效好。
郭艳平杨清成张向东
关键词:血塞通软胶囊脑梗死疗效
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资料。根据磁共振成像,参考改良LA分级量表(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对脑白质病变进行量化评分。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后24h内复查头颅CT,根据是否发生sICH转化分为sICH组(n=29)与非sICH组(n=371)。比较两组脑白质ARWMC评分及病变体积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溶栓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脑白质ARWMC评分及病变体积对病人溶栓后发生sICH的预测效能。结果400例病人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率为7.25%(29/400)。sICH组糖尿病史占比、NIHS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占比、纤维蛋白原水平、ARWMC评分及脑白质病变体积均大于非sICH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ARWMC评分、脑白质病变体积及两者联合预测病人发生sICH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25、0.861、0.938。结论脑白质病变评分及体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sICH有关,可作为其预测因子。
王笑寒潘燕张小林张向东
关键词:脑白质病变
阿替普酶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采取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简化巴氏指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S100β蛋白水平,缓解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王楷张向东杨清成郭艳平吴海香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头部亚低温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S100Β蛋白
rt-PA联合依达拉奉时间窗内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时间窗内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局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7d.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变化,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变化,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2.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5,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增效作用,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纯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原激活剂治疗.
杨新丽张向东郭艳平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依达拉奉时间窗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鞘内注射及微创穿刺技术将培养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脑内,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ESS)、生活功能评分标准(BI)评价其疗效。结果 23例行鞘内注射患者移植后ESS(54.1±21.2)较移植前(51.4±21.1)明显提高(P<0.05);移植后BI(41.1±31.3)较移植前(36.6±32.1)明显提高(P<0.05);3例行微创穿刺术患者恢复良好,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有效可行。
杨清成张向东梁长春杜英李红伟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干诱发电位及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干诱发电位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脑干诱发电位及神经递质的变化,神经递质主要包括内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谷氨酸和乙酰胆碱。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脑干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及神经递质水平升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脑干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并且神经递质水平升高,安全型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黄美风杨清成张向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阿尔茨海默病脑干诱发电位神经递质
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神经脊髓炎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资料加以探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比对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视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膀胱直肠功能分值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RTX治疗NMO患者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改善其视力及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张海军张向东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利妥昔单抗有效性安全性
MGS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G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VP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多巴丝肼)、观察组40例(MGS联合多巴丝肼)。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评定第二、三分量表(UPDRSⅡ、UPDRSⅢ)、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DQ-39)评分、神经递质[神经丝蛋白轻链(sNFL)、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5-羟色胺(5-HT)]、微炎症状态[载脂蛋白A1、白细胞介素-32(IL-32)、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IL-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0%比67.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PDQ-39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NFL、IL-32、Hcy、IL-1水平降低,β-APP、5-HT、载脂蛋白A1水平升高(P<0.05)。结论MGS联合多巴丝肼治疗VP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纠正神经递质紊乱状态,抑制炎症反应。
随夏霏张向东孙九艳付越姣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多巴丝肼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炎症因子
早期针刺与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的对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与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训练组。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3个月、6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1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康复组较针刺组改善显著。3个月、6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较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较针刺治疗起效快, 效果好。
郭艳平杨清成张向东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运动疗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