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中
- 作品数:35 被引量:206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适用于索伯网的底栖动物收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索伯网的底栖动物收集装置。该装置使用固定螺丝固定在索伯网后端开口处,用滤水部分滤掉多余的水后将收集部分底端套入标本瓶或标本袋,拉开挡板,使样品都落入标本瓶或标本袋。该装置...
- 汪兴中郑园园
- 文献传递
- 洱海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4
- 2012年
- 根据2009年8—11月对洱海鱼类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研究了洱海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旨在为洱海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洱海鱼类群落可分为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洱海西岸与南北端湖滨带群落类型(群落Ⅰ)、东岸与湖心区群落类型(群落Ⅱ)和上游小型湖泊群落类型(群落Ⅲ)。群落Ⅰ的主要特征种为(Hemiculterleucis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黄(Hypseleotris swin-honis)、子陵栉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80.71%。群落Ⅱ的主要特征种为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鲤(Cyprinus carpio),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98.20%。群落Ⅲ的主要特征种为鲫、麦穗鱼、长身(Acheilognathuselongatus)、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中华鳑鲏(Oryzias latipes sinensis)、子陵栉虎鱼等,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94.94%。群落Ⅰ和群落Ⅲ在种类和数量组成上以小型鱼类为主,群落Ⅱ则以大中型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在空间分布上的环境差异明显。
- 费骥慧汪兴中邵晓阳
- 关键词:鱼类群落鱼类多样性洱海
- 洱海流域水生态分区被引量:18
- 2012年
- 分区边界的确定是生态分区的重要步骤,但目前多数水生态分区的边界确定以定性分析、专家判断为主。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建立了一套两级分区体系。该体系基于GIS技术,用子流域作为分区基本单元,并用相关分析法,定量筛选一、二级分区指标。其中,一级分区指标为高程、坡度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二级分区指标为农田百分比和城镇百分比。通过指标图层的叠加和重分类,合并同质性子流域,从而将洱海流域划分为5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区。藻类群落分布的验证结果表明分区合理。本研究将定量分析和子流域边界应用于水生态分区,使分区边界的确定更科学,在实际管理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结果为水生态分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洱海流域水生态管理提供了基本管理单元。
- 杨顺益唐涛蔡庆华肖文汪兴中李凤清唐佳
- 关键词:洱海流域子流域
- 洱海流域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被引量:17
- 2011年
- 2009年5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茈碧湖和西湖3个小型湖泊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以期阐明该流域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其与水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洱海底栖动物密度为1556ind·m-2,生物量8.9g·m-2。主要以摇蚊、霍甫水丝蚓和萝卜螺为密度优势种,相对丰度分别为43.5%、39.5%和8.6%;生物量优势种为刻纹蚬、萝卜螺和摇蚊。GIS插值显示,洱海北部密度最高,中部沿岸区生物量最高,南部密度和生物量均较低,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湖岸区较高。其余3个湖泊以线虫、摇蚊科、颤蚓科和幽蚊科为主,其中以茈碧湖的密度和生物量最高(260.8ind·m-2和1.14g·m-2)。CCA分析表明:洱海底栖动物主要受水体TP和Ca2+浓度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4%和27%;西湖与洱海群落组成最相似,主要由水体中较高的TN含量引起。对比历史数据可知,洱海寡毛类和摇蚊科比例继续增加,表明湖泊有机污染进一步加重。
- 张敏蔡庆华唐涛汪兴中杨顺益孔令惠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高原湖泊洱海
- 一种浮游植物样品浓缩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浮游植物样品浓缩装置。该装置使用带吸管的盖子替换水样瓶盖,然后加鲁哥试剂沉淀浮游植物样品。沉淀后的水样瓶盖连接虹吸管,并联的虹吸管汇成一根管子后与后端带出水孔的注射器相连。该...
- 汪兴中沈树钟
- 文献传递
- 应用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评价东苕溪下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被引量:6
- 2018年
- 于2013年7月(夏季),10月(秋季),12月(冬季)和2014年4月(春季)对东苕溪下游9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和营养盐状况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并采用摄食均匀度指数(Feeding Evenness Index,j_(FD))评价东苕溪下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栖动物摄食类群以收集者为主,且各摄食类群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东苕溪下游小微颗粒有机物丰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功能摄食群在各个季度中均与总氮关系最为密切。j_(FD)值表明东苕溪下游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但个别样点较差。这说明该河段可能存在点源污染,且生境可能出现片段化。
- 汪兴中邹霞何思霞刘忱邵晓阳
- 关键词:生物评价底栖动物
- 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性差异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探索城镇化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性差异,于2019年春季的4月和秋季的9月,对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质进行季节性调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季节溪流的水质特征、底栖动物群落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探索水质与底栖动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水体的总氮含量偏高,春秋季盐度和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春季底栖动物的最优势种为长跗摇蚊(Tanypus sp.),秋季底栖动物的最优势种为纹石蛾(Ceratopsyche sp.);春秋两季的功能摄食类群均以收集者和滤食者为主.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化学需氧量具有强相关性,秋季与总氮关系最密切.春季功能摄食类群与化学需氧量具有强相关性,秋季与pH关系最为密切.研究揭示:济南南部山区城镇溪流底栖动物的生长与水质有关.
- 季雨琦仲振刘虎张显睿汪兴中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群落组成城镇化
- 一种便于浮游动物计数的载玻片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游动物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浮游动物计数的载玻片。该载玻片四周是石蜡覆盖区,中间是放样区。四周的石蜡可以将水样聚集在放样区,便于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操作。狭长的放样区带刻度线,避免载玻片在载物...
- 汪兴中姚建良
- 文献传递
- 一种便于底栖动物分拣的镊子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底栖动物分拣的镊子。镊子的头部连接挑针,镊子一只脚边上使用合页连接吸管,合上合页时,镊子的长度大于吸管,放开合页时,吸管能伸到镊子以外。因此该镊子集合镊子、挑针和吸管三种...
- 汪兴中徐维媛汤佳俊吴琪
- 文献传递
- 东苕溪下游水质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期间,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东苕溪下游水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东苕溪下游氮磷含量季节间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表明,苕溪下游东边支流水质特征差异较小,而西边支流3个样点差异较大.应用水质指数评价苕溪下游水质,表明该河流水质在中等和差的范围内,并且溶氧可以反映这一地区河流水质状况.
- 汪兴中李颖芳刘忱邵晓阳
- 关键词:河流水质指数水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