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梅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5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幼儿教师劳动力市场工资补偿——基于特征工资理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基于特征工资理论,利用湖北、贵州、上海三省市22个县的幼儿园及教师调查数据,探讨幼儿教师工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职称等因素对幼儿教师产生"投资型补偿",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不利工作环境对教师产生"消费型补偿"。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位于贫困县和农村等艰苦条件区域的幼儿园引起的教师心理效用损失分别需要12%和14%的额外工资补偿。贫困县和农村幼儿园聘用一名同等质量的教师的成本分别高12%和14%,贫困县的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工资成本高26%。基于"消费型补偿"估算的幼儿教师工作环境特征之经济价值有助于制定贫困县和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成本补偿政策。
- 雷万鹏马红梅
- 关键词:教师工资幼儿教师劳动力市场机制
- 教学时间与学业成绩:来自上海的经验证据被引量:3
- 2016年
- 基于PISA-上海(2012)的微观个体调查,通过构造学生-学科的伪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考察了周均学科教学时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均教学时间的回报率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教学时间的回报具有学科差异且在不同学生群体中具有异质性;时间安排是一个内生的决策,固定效应估计结果更可靠。具体而言,在单位课时长度变异较小的教育系统中,课时频次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明显;就数学、阅读和科学而言,周均学科课时量为6节时,教学时间的回报率达到最高水平。本研究对学校作息时间安排、学校效能评估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 马红梅郑盼
- 关键词:教学时间学业成绩边际收益递减
- 近十年我国教师流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182篇CSSCI文献的共词分析
- 2024年
- 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流动研究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知网2013-2023年收录的182篇与教师流动主题有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词分析法,结合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近10年来我国教师流动研究的热点议题和发展趋势。共词网络分析显示,这些文献主要围绕教师交流轮岗、农村教师等关键词展开,其中农村教师流动是研究重点。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教师流动研究领域三大热点议题是教师流动影响因素、教师流动政策、农村教师流失。这三大议题处于不同地位和发展阶段,其中,农村教师流失处于教师流动研究网络的核心地位;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研究极具发展潜力;教师流动政策研究在未来可进一步细化。
- 马红梅刘燕吴桐
- 关键词:教师流动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
- 农村教师行业内的职业经历变更:职初工资的作用被引量:7
- 2020年
- 利用甘肃基础教育调查逾千名农村教师的微观个体数据,本文在职业选择与流动的经济理性视角下,分析了职初工资对教师首次行业内工作单位变动和首份教职工作持续时间长度的影响。根据教师职业经历变更历史及其原因,笔者剔除了行政调动样本,进而集中分析由教师自主发起的第一次工作经历变更。基于概率回归和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首份教职工作的起始工资对教师主动发起的工作单位变动概率和首份教职的持续时间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只有职初工资达到一定阈限后,才能有效降低农村教师主动发起工作单位变更的概率和延长教师在首份工作上的停留时间;而且,任职于贫困县(区)的教师在首份工作岗位上的停留时间受起始工资的影响更明显。本文对边远艰苦或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 马红梅陈钰季洋
- “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启示被引量:6
- 2021年
-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是"针对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专门设立的补助",旨在"改善乡村学校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本质上与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背后蕴含的制度理念一致。本文回顾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政策的历史沿革,将它置于劳动者职业选择与权衡的情景中,基于特征工资理论关于工作岗位环境特征携带消费价值的基本立场,对"艰苦边远"等不受欢迎的工作岗位特征应如何补偿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技术说明。笔者以甘肃农村教师劳动力市场为例,说明了基于地区环境差异的工资成本补偿对公共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潜在影响。文章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参照价值。
- 马红梅
- 湖北省行政单位人才派遣管理模式的研究
- 目前我国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基础之上,人才派遣用工方式的优点在于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使人力资源实现了社会共享,并且通过有效的市场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有效缓解了我国人才...
- 马红梅
- 关键词:人才派遣派遣员工行政单位
- 文献传递
- 《教师法》对农村师资队伍质量的影响:基于断点回归的估计
- 2019年
- 基于“甘肃基础教育调查”两轮数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关于该行业从业资格最低学历要求的规定对农村教师职初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基于断点回归的研究结果发现: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对各级各类教师职业资格条例的最低学历限定显著提高了此后入职的教师初始受教育年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生效当年,农村教师职初受教育年限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此后一段时间内入职的新教师,其入职之初的最高学历水平所对应的受教育年限比此前同期增加了近一年。
- 马红梅
- 关键词:《教师法》
- 教育对缓解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高校扩招自然实验的证据
- 2024年
- 在以多维性为贫困重要属性的后脱贫时代,高等教育减贫相较于其他扶贫方式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有必要对高等教育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各省扩招政策强度差异和样本出生队列信息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高校扩招对个体陷入多维相对贫困概率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教育减贫的事实得以确认,高校扩招显著降低了个体陷入多维相对贫困的概率,其边际效应为-0.176。高等教育具有社会服务职能,教育扶贫是大学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第二,高校扩招后,个体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 马红梅刘燕
- 关键词:高校扩招社会服务职能教育扶贫自然实验相对贫困双重差分模型
- 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塌陷问题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运用省级统计数据,本文探讨了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塌陷问题。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师收入等方面相对均衡,但义务教育投入的生均指标显著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水平塌陷"与"低水平均衡"现象;(2)计量分析表明,东、中、西区域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增长塌陷"并有可能长期陷入"低水平陷阱"。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看,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强化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是扭转中部地区"教育塌陷"的必由选择。
- 雷万鹏钱佳马红梅
- 关键词:教育投入
- “二期行动计划”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影响——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的政策评估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首先通过泰尔指数对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的政策效果做出初步估计,并进一步利用201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非农村”部门作为“农村”部门的对照组,采用基于固定效应的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二期行动计划”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了“二期行动计划”之后,农村地区学前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约14.1%、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支出增长约14.7%,换算成2012年货币价格分别约为729.41元和542.09元,政策效果经得起稳健性检验且具有持续性;“二期行动计划”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影响上,对东部农村地区影响较小。总体而言,“二期行动计划”实质上提升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缩小了城乡学前教育投入差距,但仍存在经费投入水平不足等问题,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仍面临巨大挑战。
- 邓钟毓马红梅
- 关键词:城乡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