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
- 作品数:1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女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女性体育电影:女性身体建构与现代性表达
- 2021年
- 在近百年的体育电影发展史中,女性运动员形象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体育电影创作的勃兴,女性运动员成为我国体育电影中常见的重要形象。在这些电影中,女性身体成为折射百年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多棱镜。在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白话现代性、革命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作为三种主调交替出现,而女性身体则成为这些历史主调的重要写作载体。
- 李月李攀
- 关键词:革命现代性启蒙现代性
- 影感与网感——网络大电影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自2013年爱奇艺推出网络大电影以来,网络大电影经历了快速发展。但目前业界与学界对网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若要对发展中的网络大电影进行有效的理论概括,首先应把握住网络大电影的两大核心元素:影感与网感。影感与网感不仅是理解网大发展中所产生问题的关键,而且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路径。
- 李攀温春然
- 新主流军事片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
- 2022年
- 近年来军事题材影片已经成为新主流电影的重要创作构成。虽然新主流军事片以男性为主要性别角色,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虽着墨不多但却具有特殊意义与功能的女性形象。通过柔美女性、赛博格女性、性感女性三个主要形象类型来分析新主流军事片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以及其背后的价值内涵,既可从社会性别视角更新对新主流军事片的既有认知,也能够助益于未来新主流军事片性别系统建构的可持续发展。
- 李攀
- 弥衍的视觉与触觉:科幻电影中的性别控制
- 2024年
- 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形象往往被赋予女性身份,并被片中男性统治者施加多种控制技术,从而削弱了女性人工智能在实现性别平等方面所具有的解放潜能。从视觉与触觉两个主要方面切入观察,可以洞悉相关电影作品中男性统治者针对女性人工智能所施加的性别控制。后人类语境下,男性统治者一方面将女性人工智能塑造为欲望对象,移除女性人工智能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也保留着针对物质身体的暴力性手段,确保女性人工智能最终无法挣脱男性统治。而视觉与触觉作为性别控制手段,其形态并非固定的,而是处在不断进化或繁殖中,最终弥衍于想象与现实的肌理之中。
- 李攀李攀
- 关键词:后人类科幻电影性别控制视觉触觉
- 布波族的狂欢:国产公路喜剧的文化价值观探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从《人在囧途》《泰囧》到《后会无期》《心花路放》,国产公路喜剧逐渐勾勒出一幅前后连贯的作品群像,其于外在形态上容易令人想起美国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公路电影。然而,与带有强烈反叛精神与出走欲望的美国公路电影不同,国产公路喜剧却体现出一种回归的欲望。对国产公路喜剧而言,旅途景观更像是一场狂欢,狂欢之后,剧中人物甚至包括观众都要重新回归。这一群体存在着出走与回归这对看似矛盾的冲动,是波西米亚与布尔乔亚的复杂交织,他们是布波族,而国产公路喜剧蕴涵的深刻文化价值也正在于此。
- 李攀马立新
- 从原子到比特:数字艺术生产权利的量变与质变被引量:7
- 2016年
- 艺术生产权利是艺术生产主体在人类社会政治共同体中天然享有的从事艺术生产创作的一种自由或资格。从原子艺术到数字艺术,艺术的本质发生了重大嬗变,数字艺术的本体特征表征为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正是这一机制导致了艺术生产权利的扩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艺术生产主体从原子艺术的精英主导转变为数字艺术的民主共享;二是艺术生产内容由以个人行为主导的加法递增(原子艺术)转变为以产业行为主导的乘法倍增(数字艺术);三是艺术生产工具由千差万别的原子形态(物理实体形态)转变为大同小异却能无限扩张的比特形态(人工智能形态)。数字艺术生产权利的极剧扩大一方面极大解放和提升了艺术生产力,大大增加了人类的审美机会和审美疆域;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的其他权利和社会公共安全构成新的挑战。
- 马立新李攀
- 关键词:数字艺术
- 焦虑的“小妞”:中国小妞电影中女性形象体认被引量:6
- 2016年
- 作为备受都市女性观众欢迎的"小妞电影"不仅是一种电影类型,更是剖析当下都市女性生存与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而对"小妞电影"中的女性身体与都市空间的仔细观照是体认片中人物乃至当下都市女性形象的有效策略。"小妞电影"集中且深刻地折射出当下社会都市女性所存有的精神焦虑,这是不同于传统性别二元对立冲突的生存焦虑,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对身体与空间的焦虑是都市女性焦虑的两大源头,通过对"小妞电影"中女性身体与都市空间的文化指认,我们可以准确地认识到当下都市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而在传统女性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为新时期女性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建议。
- 李攀
- 中国小妞电影对都市女性身份建构的影响研究初探——以《失恋33天》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是被形成、被构建的",而在参与女性构建的多种因素中,因社会的现代化而跃居显要位置的电影逐渐进入了女性研究的理论视野。在女性群体中,都市女性则占据着女性话语的顶层,并首当其冲地受到女性研究者的多方探究。而以都市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小妞电影"因受到强烈欢迎而成为研究都市女性身份建构的绝佳文本。以《失恋33天》为例,对中国小妞电影对都市女性在身份建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究,可为后续的同类型研究提供最初的参考。
- 李攀
- 关键词:都市女性身份建构
- 控制与抵抗:人工智能电影中的性别博弈被引量:1
- 2023年
- 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体往往被赋予女性身份,并被男性统治者从具身性的层面施加了多种控制技术,从而通过在视觉与触觉层面对人工智能物理身体施加的控制,力图维持男性的统治秩序,消除女性人工智能体所具有的解放潜能。对此,女性人工智能体展现了出人意料的能动性,从离身性的层面展开了一系列抵抗行为,通过阻断男性控制者的监控视线和疏离物理身体的具体方式保护了女性人工智能体处于生成过程中的主体性。人工智能电影中的性别叙事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不应再被视为一把双刃剑,而应当被更加认真地正视为后人类社会中具有生产功能的结构性力量。
- 李攀李百晓
- 关键词:后人类
-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公共新闻生产的转向——以《民生大接访》为例
- 2015年
- 随着新媒体的发生与信息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传统新闻格局被打破。因传统公共新闻生产策略的日益失效,中国公共新闻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日益支离破碎,并且摇摆于联播新闻与民生新闻之间,且在具体生产中面临公信力丧失与日益碎片化的窘境。山西卫视的《民生大接访》在面对新媒体挑战时,转变生产策略,以栏目为媒介搭建社会话语平台,改变传统对大众话语"堵"、"泄"的应对策略,代之以"疏"的方式,栏目本身既获得了收视成功又为构建中国真正意义上公共空间做出了示范。
- 李攀
- 关键词:新媒体公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