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德昌 作品数:52 被引量:274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腹腔镜技术在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发作3次及以上的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经保守治疗缓解后予腹腔镜手术干预和继续随访观察,分腹腔镜手术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复发率和安全性。结果:随访半年以上,腹腔镜手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观察组(18.8%vs.77.8%P<0.05);腹腔镜组:肠粘连病理分型主要为混合型、片状粘连型及索带卡压型,随访发现:混合型复发率(66.7%,4/6例)明显高于片状粘连型(10.0%,1/10例)以及索带卡压型(6.3%,1/16例)。结论:在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缓解期,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降低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手术疗效与粘连类型密切相关。 卢新泉 刁德昌 熊文俊 刘鹏飞 李洪明 邹瞭南 万进关键词:顽固性 粘连性肠梗阻 病理类型 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探讨尾侧入路法(即以肠系膜根部右髂窝附着处与后腹膜愈着的“黄白交界线”为手术入路)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连续收治的行尾侧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1.3%)患者因术中损伤回结肠动脉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52.8±42.1)min,术中失血量为(70.4±43.5)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49.3±22.9)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58.5±17.6)h。术后出现并发症者7例(9.2%),其中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淋巴管瘘各1例.切口感染及炎性肠梗阻各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为(7.8±5.4)d。术后病理结果示:肿瘤直径(4.5±3.2)cm,淋巴结清扫数目(34.2±10.9)枚,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4.1±2.8)枚;肿瘤分期:Ⅰ期8例,ⅡA期14例,ⅡB期22例,ⅡC期2例,ⅢA期15例,ⅢB期12例,ⅢC期3例。结论尾侧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邹瞭南 熊文俊 李洪明 何耀彬 刁德昌 郑燕生 罗立杰 谭萍 王伟 万进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横向入路法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横向入路法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结肠脾曲游离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横向入路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横向入路法即先切断横结肠系膜后叶,进入并充分扩展胰腺前间隙后,切断胰腺后方下缘附着的筋膜,提前从上方进入左侧Toldt间隙。结果术中见附着于胰体尾后下缘及脾静脉近端的系膜为左结肠系膜后叶,而非横结肠系膜;3例术中可见Riolan血管弓。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无副损伤、意外出血及死亡。手术时间为(155±23)min,术中出血量为(20±1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28(平均15.4)枚,术后病理示:低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72h内肛门排气;术后出现吻合口渗血和切口感染各1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住院时间为(8.3±3.0)d。全组患者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术后78d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横向入路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可有效解决结肠脾曲游离困难的问题。 刁德昌 万进 王伟 邹瞭南 李洪明 郑燕生 何耀彬 熊文俊 卢新泉关键词:结肠肿瘤 腹腔镜 手术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27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诊治的27例联合肾切除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肾切除术的原因、肾功能不全进展情况及生存率。结果26例(96%)肿瘤实现R 0/R 1切除,1例行R_(2)切除。6例接受了联合单侧肾脏切除,21例患者接受了联合多器官切除,中位切除器官数量为4(2,5)个。术后病理提示合并切除的肾脏肿瘤浸润阳性17例。5例出现Clavien-Dindo3级及以上并发症,术后无30 d内死亡病例。在术后第90天时,19例(70%)患者肾功能下降(Z=2.88,P=0.0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数为60.4(40.9,70.8)ml·(min·1.73 m^(2))^(-1),中位下降-3.96(-30.36,0.31)ml·(min·1.73 m^(2))^(-1)。11例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其中8例术前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期1期的患者出现进展(6例进展到CKD 2期,2例进展到CKD 3期),2例CKD 2期的患者进展为CKD 3期,1例术前CKD 3期的患者进展至CKD 4期。随访时间为3~38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进展为CKD 5期,无1例患者需要透析治疗。结论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安全可行,并且可提高肿瘤的根治性。 林佳鑫 刁德昌 廖伟林 汪佳豪 唐新 李文娟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肾切除术 肾功能不全 预后 64例85岁以上超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85岁以上超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2003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64例85岁以上超高龄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择期手术58例(90.6%),急诊手术6例(9.4%);平均手术时间156.8rain,平均获取淋巴结12.4枚,手术中位出血量55ml。共19例(29.7%)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因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或心衰死亡,均为开腹手术者。超高龄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有无合并肿瘤梗阻、基础疾病类型及手术方式有关(均P〈0.05)。结论充分进行术前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微创手术是减少85岁以上超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对策。 刁德昌 卢新泉 万进 王伟 邹瞭南 李洪明 郑燕生 何耀彬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超高龄患者 外科手术 并发症 MEK5基因-1118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MAPK信号通路MEK5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收集737例散发性CRC患者(实验组)及70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DNA,利用TaqMan-MBG荧光探针法检测MEK5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饮酒和吸烟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K5基因位点-1118C>T等位基因在CRC患者人群与健康对照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BMI≥24kg/m2的肥胖人群中,-1118C>T突变基因型(CT+TT)较野生型CC有增加CRC风险的趋势(OR=1.42,95%CI=0.97~2.08,P>0.05),-1118C>T突变基因型与饮酒和肥胖存在交互作用,使CRC发病风险增加(OR=1.73和1.19;95%CI=1.24~2.42,1.04~1.37,P<0.01,P<0.05)。结论:饮酒和吸烟是散发性CR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EK5基因-1118C>T多态性单独与CRC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但其突变基因型(CT+TT)与饮酒和肥胖两个环境因素在增加CRC风险性上存在交互作用,使CRC发病的风险增加。 刁德昌 刁德昌 王磊 万进 王磊 彭俊生 鲜振宇 陈志强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 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近远期疗效分析: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围手术期有效性、安全性及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动脉入路)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完整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分为鞘内游离组(36例)和鞘外游离组(112例),两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进行病理学检查,使用示踪剂对鞘外游离组进行淋巴示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无病生存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各36例患者匹配成功,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鞘外游离组对比鞘内游离组术中出血量较少[45(20.0,50.0)mL vs.80(50.0,100.0)mL,Z=-2.743,P=0.006],术后住院时间较短[6(5,9)d vs.7(6,10)d,Z=-2.288,P=0.022];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总获取淋巴结数目[(22.5±8.3)枚vs.(19.7±10.0)枚]、阳性淋巴结数目[0(0,1)枚vs.0(0,1)枚]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鞘外游离组对比鞘内游离组术后腹泻发生率(11.1%vs.44.4%,χ^(2)=9.969,P=0.002)、淋巴漏发生率(8.3%vs.33.3%,χ^(2)=6.821,P=0.009)较低;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鞘内含有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未发现淋巴组织结构,淋巴结示踪未见血管鞘内显影;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3年总生存率(88.1%vs.89.5%)、3年无病生存率(74.0%vs.85.4%)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安全可行,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腹泻及淋巴漏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唐新 刁德昌 廖伟林 林佳鑫 汪佳豪 李文娟 谢嘉欣 敖琳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关键词: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肿瘤 腹腔镜 远期生存 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的安全性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应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45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并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热灌注组)及68例术后未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老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CHPPC结束时,热灌注组体温较治疗前升高,心率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血压、呼吸频率等变化不明显。热灌注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及尿素未见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轻度升高,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热灌注组出现4例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热灌注组CHPPC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6例出现明显腹膜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各重要生命体征影响轻微。该疗法骨髓抑制作用轻微,胃肠道反应可控,不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及腹膜炎出现概率,临床应用安全。 莫德龙 万进 刁德昌 何耀彬 李洪明 邹瞭南 王伟关键词:腹腔热灌注 化疗 胃肿瘤 结直肠癌 安全性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不同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介绍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7种食管空肠吻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癌病人93例临床资料,接受全胃切除后行完全腹腔镜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其中圆形吻合器法包括反穿刺、侧方置入、直接置入、荷包缝合及经口钉砧座置入装置(Or VilTM),直线切割闭合器法包括食管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Overlap)和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FETE)。分析术中及术后结果。结果手术时间(293.7±85.3)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3.0±5.8)min,直接置入法在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上略显优势,平均时间(18.2±3.7)min。术中并发症4例,术后并发症3例,均处理成功,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7种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均安全可行。 王伟 郑燕生 熊文俊 谭萍 彭祺祺 刘志伟 罗立杰 何耀彬 刁德昌 李洪明 邹瞭南 万进关键词:腹腔镜 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食管空肠吻合 T_(1)期结直肠癌黏膜下浸润深度评估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T_(1)期结直肠癌黏膜下浸润深度不同评估标准的应用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T_(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黏膜下浸润深度测量值、Kikuchi分级和Haggitt分级3种不同评估标准下的诊断结果,对3种评估方式的准确性、主要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6例pT_(1)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65(40~85)岁。病变位于升结肠9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21例;带蒂息肉26例(56.5%),无蒂息肉20例(43.5%)。中位黏膜下浸润深度3.5(0.2~11.0)mm,黏膜下浸润深度<1 mm者10例(21.7%),黏膜下浸润深度≥1 mm 36例(78.3%)。Haggitt分级下,评估为2级22例(47.8%)、3级4例(8.7%)、4级20例(43.5%)。Kikuchi分级下,评估为1级24例(52.2%)、2级14例(30.4%)、3级8例(17.4%)。量化测量、Kikuchi分级、Haggitt分级3种评估方式下,判断为黏膜下深度浸润的比例分别为78.3%(36/46)、47.8%(22/46)、43.5%(20/46);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50%,特异性分别为23.8%、57.1%、57.1%。量化测量和Kikuchi分级结果一致性最高(69.6%),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657,P<0.001);量化测量和Haggitt分级结果一致性最低(21.7%)。量化测量值受黏膜肌层毁损和息肉类型的影响(均P<0.001);Kikuchi分级受黏膜肌层毁损的影响(P=0.003)。结论3种评估方式中,Kikuchi分级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且不受息肉类的影响。黏膜下浸润测量值因受黏膜肌层状态和息肉类型的影响而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Haggitt分级敏感性最低且不适用于无蒂息肉。但3种评估标准下均存在高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导致过度手术治疗的弊端。 廖伟林 刁德昌 汪佳豪 林佳鑫 柯乙森 李洪明 易小江 卢新泉 冯晓创 陈昭宇关键词:早期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