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星
- 作品数:87 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宿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材料摩擦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金属材料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小课题式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开发学生的研究、总结、探索、创新的科研兴趣,更好地完成高质量的科研行为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课程进展情况、实验室条件、结合教师科研制定实验项目,以小课题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学生最终提交小论文式实验报告。实践证明,此类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其研究兴趣,使学生在材料工程项目管理如设计、分析、团队合作、学术交流等环节得到专业训练。
- 王红侠李新星汤亮
- 关键词:实践教学
- 含稀土Ce的Fe-Mn-Al轻质高强钢的热力学计算及组织性能
- 2024年
- 为了掌握含稀土Ce的Fe-Mn-Al轻质高强钢相组成及组织性能特点,进而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采用热力学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含稀土Ce的Fe-Mn-Al轻质高强钢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典型力学性能,分析900~1100℃固溶处理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600~1200℃时的相组成主要包括铁素体、奥氏体、κ碳化物、Ce_(2)C_(3)和NbC等;当温度高于865℃时,碳化物几乎全部溶于基体,奥氏体单相区存在于温度865~915℃,当温度超过915℃时,高温铁素体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高温铁素体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915~1200℃温度区间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的两相区。热锻试验钢中奥氏体体积分数约为86.4%,只有少量带状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奥氏体晶粒约为28μm,内部含有大量孪晶。固溶处理后,铁素体含量增加、晶粒开始粗化,大部分带状组织铁素体破碎分离,呈小颗粒状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奥氏体内部有大量孪晶,试验钢抗拉强度显著降低,塑性明显提高。固溶温度为1000℃时,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为889.6 MPa,断后伸长率为47.1%,强塑积达到最大(42.08 GPa·%),这一方面是由于铁素体含量增加使得试验钢的塑性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两相组织分布均匀,且晶粒细小,匀细小的晶粒有利于强塑性的提高,因此相较于900℃固溶条件下,试验钢的抗拉强度没有明显下降,而塑性约为原来的2倍。
- 胡志强张昊轩赵家琛崔磊李新星王开坤
- 关键词:固溶处理热力学计算
- 助熔剂H_3BO_3对Sr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 2015年
- 通过低温燃烧法合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掺入量配比的助熔剂H3BO3对Sr 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溶剂促进了Sr Al2O4纯的单相晶体的形成,提高了激活剂Eu2+、Dy3+进入晶格的数量,提高了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当H3BO3的掺入量达到0.6%时,余辉时间最长达到640 s,初始亮度也达到1.98(cd·m-2),发光性能最佳。
- 杨在志李新星孙虎
- 关键词:燃烧法助溶剂余辉
- 稀土La、Nd对A356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在A356铝合金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La、Nd,采用金相分析、拉伸试验、断口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添加La、Nd对A356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和Nd能够细化A356铝合金中的α-Al相,缩小合金的二次枝晶臂间距和共晶Si长度,使得粗大的针片状共晶Si向颗粒状转变。加入La和Nd后二次枝晶臂由16.52μm分别减小到5.67μm和7.11μm,共晶Si长度由原来的7.5μm分别减小到1.24μm和2.06μm。抗拉强度明显提高,由原来的158 MPa分别提高到218 MPa和210 MPa。
- 王红侠李新星李新星
- 关键词:A356铝合金变质断口形貌
- 一种线切割机床设备用冷却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切割机床设备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箱、动力机构、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设在冷却水箱的内壁顶部且靠近动力机构的位置,驱动装置设置在筒体的内部中央位置,除渣装置设置在筒体的内部且靠近驱动装置的位置,清洁装置设置...
- 崔磊陈志强李新星王红侠徐艳
- 退火态42CrMo钢的热变形行为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研究退火态42CrMo钢的热变形行为,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单道次热压缩实验,获得了变形温度930~1230℃、应变速率0.001~1 s^(-1)条件下的高温流变应力曲线。分别应用Arrhenius方程和Yada模型构建了42CrMo钢的高温本构模型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应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峰值应力构建了其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变形条件下,高温流变应力曲线呈典型动态再结晶特征,由于动态再结晶的作用,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基于峰值应力构建的42CrMo钢高温本构模型和动态再结晶模型可以用于预测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和微观组织演变。此外,根据42CrMo钢的热加工图,最佳热加工工艺参数范围为1100~1230℃、0.01~1 s^(-1)。
- 胡志强王开坤崔磊李新星
- 关键词:热变形行为动态再结晶本构模型热加工图
- 38CrMoAl钢低温碱性Ni-P化学镀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控制化学镀液的温度,在38CrMoAl钢上获得了很好的Ni-P化学镀层组织。利用高倍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镀层的厚度,利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镀层的硬度,采用碱液全侵蚀腐蚀法测量了试样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在化学镀镀液温度为40℃时,镀层的表面颗粒细小且均匀,分布致密,镀层厚度适中、边沿平整,其显微硬度为920HV;对4%NaOH溶液,镀层最大腐蚀损失量为0.005mg·cm^(-2),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 杨在志傅小明孙虎李新星王红侠
- 关键词:化学镀碱性耐腐蚀性耐磨性
- 《复合材料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 2016年
- 依据《复合材料概论》课程的内容特点,结合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实践应用情况,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结果表明,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 杨在志傅小明孙虎李新星
- 关键词:复合材料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 温度和载荷对TC4合金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采用MG-2000型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合金在环境温度为25~600℃、载荷为50~250 N时的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SEM、EDS和XRD等对试样磨面和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5~300℃,TC4合金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磨面呈犁沟及黏着痕迹,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400℃时,磨面局部被摩擦氧化层所覆盖,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缓慢下降,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在500~600℃,磨面大部分被摩擦氧化层所覆盖,磨损率很低且随载荷变化很小,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可见,TC4合金在500~600℃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 王兰张秋阳李新星王树奇
- 关键词:TC4合金磨损
- Ti-6Al-4V合金热氧化涂层的高温磨损行为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热氧化/真空扩散处理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氧化涂层,采用高温磨损试验机对涂层在400℃空气中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涂层的高温磨损行为和机制。结果表明:Ti-6Al-4V合金经氧化/扩散后表面形成氧化物涂层,厚度达250μm。相比于未处理的材料,氧化物涂层的磨损失重非常小,高温耐磨性显著提高。磨损表面均形成摩擦氧化物层,涂层的高耐磨性可归功于硬化的陶瓷涂层与具保护作用的摩擦层的共同作用。主要磨损机制为剥层磨损。
- 周银李新星张秋阳王树奇
- 关键词:TI-6AL-4V合金高温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