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
- 作品数:75 被引量:4,12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东金融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金融监管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被引量:27
- 2021年
- 金融监管是政府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重要政策手段,对新时代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借助中国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与金融监管数据集,检验金融监管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强度的增加有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这种影响随着企业外部地域属性和内部特征差异的变化展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效果。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水平,刺激企业多元化投资(包括R&D与实物资本投资),并减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为自身财务风险稳定提供保障,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增加。特别地,对于金融科技新业态的监管,使得企业融资的创新行为倾向更加聚焦。本项研究从微观经济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金融监管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在功能和内容上强化对金融监管的优化,是新时代下创新驱动转型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
- 李华明邓云峰吴非
-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科技
- 中国土地财政依赖的区域差异之谜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深入研究土地财政区域差异规律,借助中国1999~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土地财政依赖的驱动机制及区域性异质性,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受到晋升压力影响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的晋升压力和财税制度都是其土地财政依赖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其土地财政依赖基本上是以经济发展程度为归依的。总体而言,东、西部地区的土地财政依赖有着由升转降的合理轨迹,而中部地区的依赖度却没有展现出下降的端倪。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中央应当根据中国区域的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结构禀赋等因素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官员晋升规则及财税政策工具,以规范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行为。
- 吴非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金融科技与企业绿色转型——影响特征、作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识别被引量:1
- 2024年
-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金融科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1—2021年数据集,对金融科技和企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影响和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特别地,金融科技对于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驱动力更为突出。机制识别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缓解财务困境、平滑企业风险与增强绿色创新活力,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绿色转型实践的深度开展。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具有强烈的地理扩散溢出效应,并形成较为显著的“本地—外地”金融科技协同效果,对企业绿色转型产生了可叠加的积极影响。本项研究能够为理解金融科技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借鉴。
- 吴非袁普盈向海凌
- 关键词:金融科技文本识别
- 谁为中小企业融资?——基于信息处理能力跨期演化视角被引量:15
- 2014年
- 主流观点认为,银行机构与其融资对象之间,天然存在规模对应格局,其理论支撑是"小银行优势"假说。然而,对于广东省辖内大银行(分支)机构的田野式调研发现,大银行机构正积极布局小企业市场。本文的解释是,其一,凭借其范围经济优势,大银行机构具备以低利率水平向小企业融资的充分条件;其二,中国的大银行机构惯性地拥有"软"信息贷款技能;其三,将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置于跨期模型,动态综合分析其信息处理能力,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的"软""硬"信息处理能力,存在消长演化,即在阶段Ⅱ的竞争格局中,大银行机构越来越凸显出其综合信息处理的成本优势。该项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思维方式,不能拘泥于增设中小银行机构,而应更多关注大银行机构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拓展效应。
- 李华民吴非陈哲诗
- 关键词:融资技术竞争优势
- 银行业发展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了吗?被引量:12
- 2018年
- 本文借助1999~2015年银行业存贷款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集,检验银行业发展的区域创新效应。研究表明,银行业部门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单一市场条件下,银行业部门更倾向于支持"低含金量"的专利开发项目,其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不够明显;但嵌入政府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条件后,银行业发展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明显,展示出较强的"结构性创新"效果。政府重视政策导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是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 李华民李华民吴非
- 关键词:银行业发展市场逻辑
- 新三板市场是否有效?——基于融资效能和风险衍生视角下的经验证据被引量:7
- 2017年
- 为了深入研究新三板市场的有效程度,本文选取新三板企业2011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检验分析企业融资行为的效率和风险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的定向增发和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经济效率而言弊大于利,特别的,定向增发更为明显地减损了企业的经济效率;对于融资行为所衍生的风险而言,股权质押行为更有可能衍生出经营财务风险。基于此,从资金需求端看,企业自身应当从融资事前准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端正融资观念入手来改善当前的境况;从资金供给端看,应通过差异化的制度供给来增加市场的有效信息含量,提高市场流动性,并逐步提高企业融资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融资监管体系是新三板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 李政吴非李华民
- 关键词:融资效率
- “金融科技-金融监管”匹配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基于中国沪深两市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集,检验“金融科技-金融监管”匹配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应。实证发现,匹配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对于短期金融化行为的抑制效果更佳。在异质性特征上,匹配度提升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期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金融化有更为显著的治理效果。机制检验发现,匹配度提升能够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改善投资效率、优化资产配置等方式来抑制企业金融化;当存在金融科技超越金融监管的“正差距”情形时,金融科技的“过度”发展反而会助推企业金融化活动的增长。
- 吴非冯静向海凌
- 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监管金融化匹配度
- 财政R&D补贴、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创新被引量:37
- 2018年
- 本文借助中国2007—2014年上市企业与宏观经济数据集,检验财政R&D补贴及地方政府行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研究表明,财政R&D补贴所引致的企业创新投入产出效应有着极强的异质性。更进一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压力促进了财政R&D补贴效果,但财政失衡问题依旧是有效使用财政R&D补贴的桎梏。此外,政府强烈的补贴意愿有可能面临企业的"迎合"行为,并造成企业融资需求的挤出效果,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基于此,想要改善财政R&D补贴的创新绩效,就必须从绩效考核和财税激励结构入手,导出针对地区异质性的政策路径。特别地,如何释放财政R&D补贴信号,以实现"政府—市场"的联动,是实现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路径。
- 吴非杜金岷杨贤宏
-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市场融资
- 税收激励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上市企业年报文本识别的经验证据被引量:76
- 2022年
- 税收政策是驱动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借助上市企业年报文本信息(2007—2019年)刻画了企业绿色转型强度,并基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税收激励与上市企业绿色转型的关系与机制。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显著驱动了企业绿色转型,并实现了污染减排和绩效提升的双重效果。特别地,该政策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期,以及低碳试点城市和国有企业组别中的转型驱动力更为显著。机制检验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能够显著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行为,增强研发和绿色创新动力,改善企业内外部预期,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绿色转型。拓展检验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在企业绿色转型同群效应的叠加下,对目标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了更大的驱动力,从而展现出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果。本文为理解税收工具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 吴非黎伟
- 关键词:税收激励文本识别
- “金融科技-实体经济”匹配与企业绿色转型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11—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实体经济”匹配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实证结果表明,匹配度提升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金融科技发展滞后的普遍情形中稳健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匹配度提升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条件下有更好的绿色转型促进效果;在地区维度上,匹配度提升在污染排放较高地区有更强的绿色转型驱动力。机制检验发现,匹配度提升能够通过改善融资约束、提升环保支出、增强主动性风险承担路径强化对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政策优化上,有效的金融监管和绿色信贷政策支持是充分发挥匹配度绿色动能的重要制度因素。本文研究的结论为优化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及完善政策工具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 徐斯旸丁子家向海凌吴非
- 关键词:金融科技匹配度金融监管绿色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