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波
- 作品数:51 被引量:3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传统方法治疗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方案和传统方法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50例胃癌患者分为FTS组和传统方法组各25例。FTS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传统方法组采用传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FT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76±0.67)天,传统方法组为(5.15±0.74)天;FTS组术后输液时间为(5.49±1.16)天,传统方法组为(8.66±1.64)天;FTS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09±1.01)天,传统方法组为(9.66±1.57)天;FTS组SIRS发生率为12%,传统方法组为36%。两组间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FTS组12%,传统方法组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TS方案治疗胃癌能加速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应激后SIRS发生率,加速康复进程。
- 王国军陈宁波袁威令
- 关键词:胃癌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发伤预后关系的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与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多发伤患者 412例 ,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 ,SIRS组再根据诊断标准项目符合数分为轻、中、重 3组。另根据是否伴有感染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组。分别比较各组病例的病死率。预后情况以病死率作为指标。结果 多发伤后SIRS的发生率为 87.6% ,SIRS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 (P <0 .0 5 ) ,多发伤病死率随着SIRS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 (P <0 .0 0 5 )。多发伤伴感染患者的SIRS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感染者 (P <0 .0 5 )。结论 多发伤患者SIRS的发生以及感染与预后有关 ,可将SIR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作为多发伤预后判断及治疗指导的指标。
- 陈仿陈宁波
-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发伤预后
-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手术中胃肠吻合器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器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外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739例,其中器械吻合组526例(BillrothⅠ术式治疗485例,BillrothⅡ式34例,Roux-en-y胃肠吻合7例),手工吻合组213例(BillrothⅠ术式治疗194例,BillrothⅡ式15例,Roux-en-y胃肠吻合4例)。结果器械吻合组与手工吻合组比较,手术时间[(105.0±18.2)分钟vs(154.0±35.1)分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1.2±6.4)小时vs(65.6±12.4)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械吻合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无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5例;手工吻合组发生吻合口漏5例,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出血4例,器械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P<0.01)。结论术中应用胃肠吻合器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陈宁波陈仿曾杰先迪张建成李伟胡卫建
-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消化性溃疡穿孔胃肠吻合器
-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选择被引量:2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2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02例,开放性损伤26例;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113例。结果治愈123例(治愈率为96.1%),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外伤性肝破裂应及时诊断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严重的肝外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 胡康陈宁波李平
-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
- 412例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分析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SIRS与休克的关系。方法 :多发伤 4 12例 ,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 ,比较两组的病死率 ,并进行SIRS评分以及按休克严重程度分组 ,分析多发伤后SIRS与休克的关系及多发伤病死率与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 :多发伤后SIRS发生率为 87 6 % ,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 (P <0 0 5 )。随休克严重程度的增加 ,SIRS发生率明显升高 (r=1,P <0 0 0 1) ,同时多发伤病死率也随着SIRS分值的增加而增高 (P <0 0 0 5 )。结论 :大多数多发伤患者发生了SIRS,发生SIRS后病死率较高 ,SIRS的发生率与休克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早期进行脏器功能支持应是防治SIRS的有力的措施。
- 陈仿陈宁波
- 关键词:多发伤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休克
- 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分析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SIRS与休克的关系。方法:多发伤412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并进行SIRS评分以及按休克严重程度分组,分析多发伤后SIRS与休克的关系及多发伤病死率与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多发伤后SIRS发生率为87.6%,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随休克严重程度的增加,SIRS发生率明显升高(r=1,P<0.01)。同时多发伤病死率也随着SIRS分值的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大多数多发伤患者发生了SIRS,发生SIRS后病死率较高。SIRS的发生率与休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早期进行脏器功能支持应是防治SIRS的有力的措施。
- 陈仿陈宁波
- 关键词:SIRS多发伤病死率抗休克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脏器功能
- 损伤控制性外科在腹部血管损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血管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005年1月~2010年6月期间21例应用DCS救治的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腹部血管损伤患者应用包括腹主动脉夹闭、损伤血管结扎、置入暂时腔内分流管、填塞等作为腹部血管损伤时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的具体措施,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15例(71.4%)痊愈出院,6例(28.6%)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为了提高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DCS),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救治的关键。
- 陈仿陈宁波
-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外科腹部血管损伤
- CO_2气腹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研究组应用CO_2气腹下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3天和5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1天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TNF-α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5天与术后1天相比,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和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气腹能有效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 余洪涛陈宁波李伟龚晓波张良权
- 关键词:炎症反应CO2气腹
-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总结复发性结直肠癌再手术的诊治经验,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诊断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外科2000—2006年收治的2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再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8例为直肠癌术后复发,18例为结肠癌术后复发,全组患者均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14例,姑息性切除1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根治性切除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6%、47.8%,姑息性切除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53.5%、0。结论对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应根据复发部位、临床特征选择以再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达到根治或姑息性治疗的目的。
- 陈宁波张旭陈仿曾杰李伟胡卫建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复发再手术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外科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91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8例,女性23例。其中50例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腹股沟疝,41例行传统术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及复发情况。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患者术后止痛剂使用率,尿潴留发生率,阴囊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降低老年腹股沟疝的复发率和并发症。
- 陈宁波曾杰陈仿
- 关键词:老年人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