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加强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5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难治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经脑室.腹腔分流治疗成功二例被引量:1
- 2007年
- 例1 女性,52岁,以“反复头痛、呕吐1个月余,视物不清20d”为主诉于2005年6月7日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双视乳头水肿,颈抵抗,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头颅CT、MRI未见异常,HIV抗体(-)。腰穿脑脊液压力100mm H2O(1mm H2O=0.0098kPa,慢性脑疝),白细胞210个,单核为主;葡萄糖0.7mmol/L,氯化物111mmol/L,蛋白1.15g/L,脑脊液涂片检出隐球菌。
- 林若庭蔡若蔚叶励超钱加强
-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脑室-腹腔分流神经系统查体脑脊液压力
- 巴曲酶体外清除超氧自由基的研究被引量:34
- 1998年
- 目的研究巴曲酶是否是真正直接的自由基清除剂。方法超氧自由基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在该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巴曲酶,然后记录自氧化曲线,巴曲酶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通过计算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率得出。同时,测定邻苯三酚自氧化的耗氧率,间接证明巴曲酶的直接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巴曲酶能明显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并能降低邻苯三酚自氧化的耗氧量。研究中还发现巴曲酶热稳定性强。结论巴曲酶是一种有效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剂。
- 钱加强伍其专包鹤丘王燕华
- 关键词:巴曲酶超氧自由基自由基清除剂
- 多发性硬化合并不宁腿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特点,且进一步研究MS患者合并RLS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确诊的70例M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RLS分为伴RLS组和单纯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S发病年龄、病程及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EDSS评分)等临床资料;分析RLS症状严重程度与EDSS的关系。结果70例MS患者中12例合并RLS,发生率为17.1%(12/70)。伴RLS组患者发病年龄为(47.6±10.0)岁,单纯MS组为(40.1±10.4)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30);病程分别为(12.6±6.8)、(8.2±6.6)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39);EDSS评分分别为(4.5±2.5)、(2.5±2.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04)。RLS严重程度评分与EDSS评分无相关性(r=0.45,P=0.15)。结论RLS在MS患者中发病率较高,MS发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发生RLS的可能性越大。
- 叶励超蔡若蔚黄玉婷洪志林钱加强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不宁腿综合征
- 多发性硬化复发缓解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
- <正>目的测定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不同时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RMS复发期患者36例、缓解期25例,并选择正常人28例为对...
- 叶励超蔡若蔚黄玉婷钱加强洪志林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纤维蛋白原含量
- 文献传递
-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
- 1993年
- 脑叶出血的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 CT 的普遍应用,使得临床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脑叶出血得以及时诊断。1年来。本科收治以 SAH 表现为主,经 CT 证实为脑叶出血患者12例,现报道如下。
- 林健康钱加强
- 关键词:脑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CT
- 对氧磷脂酶-1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以及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另选择128例同期行体格检查或经头部CT检查无异常的轻度颅脑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均在国人正常值范围。但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且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等项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分别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23,0.383,0.339;均P<0.01),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r=0.205,P<0.01);而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r=0.223,P<0.01),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呈正相关(r=0.315,0.203;均P<0.01)。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的下降与其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有关,而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下降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 钱加强张志坚张萍林健康李秋兰吴宝花
- 关键词:脂蛋白类LDL脑动脉硬化脑梗塞
- 脑梗塞复发的预测因素探讨
- 目的探讨脑梗塞复发可能的预测因素,选择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纤维蛋白元、颈内动脉中层厚度,对脑梗塞进行为期二年的随访,以了解这几个因素预测脑梗塞复发的可能。
- 钱加强
- 关键词:颈内动脉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内皮素
- 文献传递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机制研究近况被引量:5
- 1998年
-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卒中,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十分重视。现已证明脑缺血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异常增高,神经元内钙稳态的破坏,一氧化碳和花生四烯酸的大量合成及自由基的产生等均与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神经元死亡关系密切。与其它组织损伤一样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病理上称为“假炎症反应”。近年来在动物缺血模型的研究中这一炎症反应过程也能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由于以前只限于细胞水平的研究,对免疫机制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有限,近几年来由于分子免疫学的进展,从而推动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机制的研究。
- 钱加强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机制粘附分子
-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男36例,女24例,分为3组:①溶栓治疗24小时内NIHSS评分减少大于或等于4分为溶栓治疗成功组,共有36例;②溶栓治疗24小时内NIHSS评分改善小于4分为溶栓治疗不成功组,共有11例;③采用改善循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共有13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炎症反应指标(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与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溶栓治疗成功组与其他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炎症反应指标与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相关.治疗前NIHSS评分越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越多,在发病后第2、3天明显(P<0.05);体温升高在第3天明显(P<0.05).与其它两组比较,溶栓治疗成功组在治疗后1d、6d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第2d体温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越严重,炎症反应越明显,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超早期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 叶励超蔡若蔚杨美丽钱加强洪志林
- 关键词: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炎症反应NIHSS评分白细胞数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体温升高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 IR) ,并了解 IR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的关系。方法测定 3 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 3 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及 2 4例健康人的血糖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并采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 ISI)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测定他们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对 ISI与 TNF-α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 FSG及 FINS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其 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 P<0 .0 1) ,其 TNF -α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 P<0 .0 5 ,P<0 .0 1)。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组血清 TNF-α与 ISI呈负相关 ( r=-0 .5 2 ,P<0 .0 1) ,脑出血组 TNF-α与 ISI呈负相关 ( r=-0 .79,P<0 .0 1)。结论急性期脑梗死与脑出血均存在胰岛素抵抗 ,且血清 TNF-α水平与 IR密切相关 ,因此 ,降低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 TNF-α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
- 钱加强林健康黄春玲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