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星一

作品数:2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麻醉科
  • 3篇血肿
  • 3篇硬膜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手术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细胞
  • 3篇颅内
  • 3篇复习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周细胞
  • 2篇血管周细胞瘤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中日...
  • 10篇吉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24篇金星一
  • 11篇赵丛海
  • 11篇秦治刚
  • 6篇刘乃杰
  • 5篇于伟东
  • 5篇梁枫
  • 5篇孙岩
  • 4篇高宇飞
  • 4篇赵航
  • 4篇赵锐
  • 3篇刘乃杰
  • 3篇张金男
  • 3篇李东原
  • 3篇房晓萱
  • 2篇孙利波
  • 2篇孙利波
  • 2篇付超
  • 1篇谢丽娟
  • 1篇陈卓
  • 1篇方威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器械输送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麻醉科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器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柜体,所述输送柜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转门,所述翻转门上铰接有转杆一和转杆二,所述转杆一和转杆二的另一端固定铰接在输送柜体上,所述转杆二的端部连接有翻...
孙岩梁枫金星一
一种颅脑术后护理装置
一种颅脑术后护理装置,涉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用具领域,包括弧形导轨(1)和弧形护板(2),所述弧形导轨(1)的顶端与弧形护板(2)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弧形导轨(1)整体形状为优弧,且其底部设置多个定位卡孔(3),所述弧形护...
秦治刚赵锐赵丛海刘乃杰赵航孙利波李东原金星一
儿童脑干内神经鞘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颅内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5-8%,而脑内神经鞘瘤占颅内神经鞘瘤不足1%,该病种属罕见病种。根据术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多由术后病理回报明确诊断为神经鞘瘤。至今作者阅读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共86例病例报道,并分析肿瘤...
金星一
关键词:神经鞘瘤发病年龄文献复习
一种鼻胃肠双腔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胃肠双腔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针对现有的鼻胃肠双腔管无法在病房内开展,无法用于重症患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鼻胃肠双腔管,由鼻肠管、鼻胃管组成,所述的鼻肠管为中空的软管,其一端设有一个连接头可以与鼻...
秦治刚高宇飞赵航金星一赵锐
儿童脑干内神经鞘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颅内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5-8 %,而脑内神经鞘瘤占颅内神经鞘瘤不足1 %,该病种属罕见病种.根据术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多由术后病理回报明确诊断为神经鞘瘤.至今作者阅读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共86例病例报道,并分析...
金星一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2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李杰于伟东高宇飞金星一张鸿琪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对4例中枢性H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随访3~24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0岁。4例患者均先行肿瘤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行放疗。免疫表型:3例vimentin、CD34、CD99均(+),3例EMA(-)性,1例EMA灶状(+)。例3和例4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灶状5%和10%。随访3~24个月,肿瘤无复发及颅外转移。结论中枢性HPC发病率极低,其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确诊均需免疫组化标记来证实,但其与脑膜瘤在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及治疗预后方面均不同,故中枢性HPC患者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并给予及时处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金星一刘乃杰秦治刚姜成威李煜于伟东赵丛海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一种临床麻醉科用辅助麻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临床医学技术领域的一种临床麻醉科用辅助麻醉装置,包括防滑底板和麻醉针,所述防滑底板的顶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带动支撑杆转动的手轮,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一侧设有收纳盘,所述支...
孙岩梁枫金星一
去骨瓣减压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一直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灌注压,改善脑血流,仍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治疗的关键。临床上应用药物脱水降颅压、抗血管痉挛,腰池脑脊液放液等方法仍不能...
金星一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动脉瘤手术适应症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颅内未破裂囊状动脉瘤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学影像学筛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颅内囊状动脉瘤被发现[1].大量文献已阐述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及其进展,但其手术风险和预防性治疗带来的收益方面的报道很少.为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收益,临床医生必须考虑患者的年龄和寿命,并评估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及手术并发症.由于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显然对大多数未破裂动脉瘤进行手术干预是不科学的.如何正确对待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34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诊疗经过,探讨此类病例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
李淼金星一田耕任付超赵丛海
关键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显微夹闭术颅内囊状动脉瘤手术风险医学影像学手术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