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林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7连接酶-双信号放大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 :T7连接酶-双信号放大技术对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8种常见致病菌的核酸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
- 王滔林瑜蒋云林陈骏扬
- 关键词:儿童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
- 雷公藤红素对致敏肥大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中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P物质诱导P815肥大细胞致敏脱颗粒的抑制作用和对PI3K/AKT/GSK3-β通路的影响,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脱颗粒细胞模型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P815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红素各浓度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雷公藤红素干预前后PI3K/AKT通路Pik3r3、Akt2、Gsk3bmRNA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红素浓度在0~2.0μm,对P81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当雷公藤红素浓度>2.0μm,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无明显关系(P>0.05)。雷公藤红素组的Pik3r3、Akt2的mRNA平均光密度值比分别为(0.753±0.637)和(0.378±0.277),与模型组相比,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雷公藤红素组的Gsk3b的mRNA平均光密度值比为(3.969±3.403),与模型组相比,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对P815肥大细胞致敏脱颗粒反应的抑制功能,是通过减弱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主要靶基因Pik3r3、Akt2的信号介导作用,增加下游促凋亡基因Gsk3β的表达,从而抑制P815细胞的致敏脱颗粒反应。
- 姚赐玉王滔蒋云林郑鑫林平慧
- 关键词:P物质脱颗粒雷公藤红素
- 雷公藤红素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中性粒细胞mTOR mRNA表达、吞噬功能的影响,探索其对中性粒细胞相关免疫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孵育不同时间,RT-PCR检测mTOR mRNA表达量,同时采用预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法评价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结果雷公藤红素能够下调mTOR表达,抑制粒细胞吞噬功能,与浓度呈负相关性。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下调mTOR mRNA表达,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 林平慧蒋云林陈骏杨姚赐玉王滔
-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中性粒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应用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监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7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行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RNA,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检测时间仅需2~3 h,其灵敏度和可靠性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相当,但其不需要昂贵的特殊设备,具有实验室前期投入少,线性范围宽,无需内参,直接定量,试剂盒价格便宜等优点.结论 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可方便、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RNA,其检测效能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相当,适宜临床推广.
- 王滔林瑜蒋云林陈骏扬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 测定胃黏膜幽门螺杆菌乳胶凝集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 2012年
- 目的建立乳胶凝集技术快速检测胃Hp抗原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采用乳胶凝集技术快速检测胃黏膜Hp抗原,并与快速尿素酶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结果对于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制酸剂、铋剂或抗生素的送检者,乳胶凝集法和快速尿素酶法具有相等的检测效能;对于已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乳胶凝集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具有相等的检测效能。结论乳胶凝集方法具有灵敏、特异、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复杂仪器设备等优点,为临床检测Hp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新方法。
- 王滔付丹蒋云林吴芳王海燕陈骏扬
- 关键词:HP乳胶凝集快速尿素酶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