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胃癌
  • 3篇蛋白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多柔比星
  • 2篇增殖
  • 2篇凝胶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外渗
  • 2篇外渗性损伤
  • 2篇胃癌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理教
  • 2篇芦荟
  • 2篇芦荟凝胶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内科
  • 2篇内科护理

机构

  • 11篇湖南环境生物...
  • 7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1篇罗文
  • 4篇夏红
  • 3篇苏琦
  • 3篇董琳
  • 3篇李群芳
  • 2篇苏坚
  • 2篇周秀田
  • 2篇刘芳
  • 2篇严超
  • 1篇刘健
  • 1篇刘雪花
  • 1篇周建国
  • 1篇吴洁
  • 1篇艾小红
  • 1篇曾颖
  • 1篇苏坚
  • 1篇汤欢
  • 1篇刘芳
  • 1篇周娟
  • 1篇刘艳萍

传媒

  • 3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学园
  • 1篇求知导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J-1异常表达与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研究显示DJ-1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异常表达,并且,作为抑癌基因PTEN的主要抑制因子,与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一个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靶点。
罗文董琳苏琦
关键词:DJ-1肿瘤临床病理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异常兔血清和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下血脂异常兔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以及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联素分泌量的变化,推测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5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进行血脂造模。造模结束后,留取兔主动脉标本并切片做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取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称量,并进行脂肪组织孵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及腹股沟脂肪细胞提取液中脂联素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兔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高胆固醇组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后能明显降低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浓度(P<0.05);高胆固醇组兔血清脂联素浓度和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浓度较对照组低(P<0.05);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后能明显升高血清脂联素浓度并提高脂肪组织分泌脂联素的浓度(与高胆固醇组比较,P<0.05);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浓度呈正相关(P<0.05);RT-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组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的表达高于高胆固醇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上调血脂异常兔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和脂联素mRNA表达从而升高血清和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分泌水平,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多效性机制之一。
刘健吴洁李群芳罗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脂联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芦荟凝胶通过上调bFGF和下调ICAM-1的表达防治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对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的防治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动物模型,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未损伤对照组、假手术组、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组、溶媒对照组、芦荟凝胶低浓度保护组(芦荟凝胶0.1g·L-1)、芦荟凝胶中浓度胶保护组(芦荟凝胶1.0g·L-1)和芦荟凝胶高浓度保护组(芦荟凝胶10.0g·L-1)。测量外渗性损伤的面积以观察损伤程度,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损伤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的bFGF、ICAM-1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芦荟凝胶保护组的外渗性损伤面积均小于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组,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芦荟凝胶保护组大鼠外渗性损伤处其损伤程度轻于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组与未损伤对照组比较,bFGF表达减少,ICAM-1表达增加。而不同浓度的芦荟凝胶保护组与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组比较,bFGF表达递增,ICAM-1表达递减,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bFGF的表达和抑制ICAM-1的表达有关。
刘艳萍罗文夏红艾小红周秀田董琳
关键词:芦荟凝胶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BFGFICAM-1
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为寻找胃癌肿瘤标记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与6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研究PTEN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组织表达85.94%(55/64)明显高于癌前病变51.85%(28/54)与胃癌20.71%(29/140)(P<0.05),而癌前病变表达显著高于胃癌(P<0.05)。PTEN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黏液癌与印戒细胞癌分别表达44.83%(13/29)、26.08%(6/23)、14.58%(7/48)、7.40%(2/27)与7.69%(1/13),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TEN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11.53%(12/10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7.22%(17/36)(P<0.05)。在Ⅰ+Ⅱ期表达38.30%(18/47)明显高于Ⅲ+Ⅳ期11.83%(11/93)(P<0.05)。结论 PTEN蛋白下调与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罗文周娟夏红苏坚刘芳汤欢苏琦
关键词:胃癌PTEN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DJ-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DJ-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140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以及6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J-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DJ-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92.1%(129/140),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17.2%(11/64)和癌旁组织的59.3%(3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J-1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DJ-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组织中DJ-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表达与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全组胃癌患者的中位OS为34.9(95%CI:23.8~46.8)个月;DJ-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OS为32.3(95%CI:21.4~42.5)个月,劣于DJ-1低表达患者的52.3(95%CI:44.2~5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结论DJ-1蛋白与胃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预后有关,可能成为胃癌诊断与预后的标志物。
罗文夏红刘芳刘芳苏坚曾颖苏坚
关键词:胃癌DJ-1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特征
多渠道全真病例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年
多渠道全真病例教学模式是基于案例教学法衍生而来的,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调动起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本文就多渠道全真病例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罗文
SerpinA3对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行为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SerpinA3高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方法首先根据试剂操作说明成功构建pcDNA3.1-SerpinA3真核表达载体,分别采用pcDNA3.1-SerpinA3、pcDNA3.1转染人胃癌MGC803细胞系,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实验分为三组,即空白对照组(MGC803正常培养)、pcDNA3.1转染MGC803组、pcDNA3.1-SerpinA3转染MGC803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平板克隆形成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比较克隆形成和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pcDNA3.1-SerpinA3组细胞增长率显著降低,克隆形成和集落形成率减少,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rpinA3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有望成为诊断胃癌的敏感标志物。
罗文李群芳严超萧赪
关键词:胃癌增殖凋亡
芦荟凝胶对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芦荟对多种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有良好的防护作用。本实验主要研究芦荟凝胶对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的防治作用,初步探讨芦荟凝胶促进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SD大鼠采用自身对照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实验组(芦荟凝胶1g/L)和硫酸镁组(50%硫酸镁湿敷),测量各组大鼠外渗性损伤的面积,观察损伤程度;在治疗后第1、4、7、11、18天各组分别随机取2只大鼠,切除损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另取30只外渗性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组,分组同上。于损伤后第5天切除外渗损伤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间断缝合,术后第7天拆线,观察手术伤口Ⅰ期愈合情况和愈合时间。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芦荟凝胶组和硫酸镁组的外渗性损伤面积及程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对照组、芦荟凝胶组和硫酸镁组的手术伤口Ⅰ期愈合率分别为20.0%、60.0%和66.7%,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1±2.1)d、(9.6±1.6)d和(9.3±1.4)d,对照组与另外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芦荟凝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VEGF、EGFR的表达呈现上调。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可能与组织中VEGF、EGFR的表达上调有关。
刘雪花夏红周秀田罗文周建国董琳
关键词:芦荟凝胶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VEGFEGFR
挂图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内科护理”这门课程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和理解,由于学时紧张,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挂图式教学法就是将难点、重点知识用挂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直观的形式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文章就作者的教学经验谈谈挂图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罗文
乳腺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与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Ki-67阳性表达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分子生物学指标——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和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7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石蜡切片资料,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与CerbB-2和Ki-67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2阳性表达率为73.83%(79/107),Ki-67阳性表达率为81.21%(87/10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64,P=0.001)。乳腺癌边界、直径、形状、肿瘤纵横比>1、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微小钙化和血流分级2~3级与乳腺癌CerB-2表达有关联(P<0.05)。肿瘤纵横比>1、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微小钙化和血流分级2~3级与乳腺癌Ki-67表达有关联(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包括CerB-2蛋白()表达(P=0.002)、Ki-67蛋白()表达(P=0.006)、血流分级2~3级(P=0.036)、后方回声衰减(P=0.001)和肿瘤纵横比>1(P=0.002)。结论:乳腺癌超声图像的某些表现与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有关联。
郑芳欧阳征仁欧阳靖霖周诗力罗文
关键词:KI-67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