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强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直肠
  • 4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疗效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修补术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开腹
  • 2篇腹股沟
  • 2篇肠癌
  • 1篇血清
  • 1篇直肠前
  • 1篇直肠前切除

机构

  • 8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8篇陈永强
  • 3篇吴雄辉
  • 2篇严冰
  • 2篇何龙娟
  • 1篇张卓军
  • 1篇冼上福
  • 1篇严聪
  • 1篇严聪
  • 1篇郑志强
  • 1篇陈志强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成因分析及防治体会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53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538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清肿39例,血清肿的发生率为7.2%,其中Ⅰ/Ⅱ型33例(6.1%),给予观察及中药芒硝外敷处理后痊愈;Ⅲ型5例(1.0%),给予中药芒硝外敷、细针穿刺抽吸等处理后症状好转;Ⅳ型1例(0.2%),经反复抽吸症状未明显改善并伴有补片排斥反应,遂行二次手术取出补片及彻底清除血清肿后痊愈。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疝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和疝囊离断是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影响因素(χ~2=4.165、11.242、3.857、4.802,P=0.031、0.001、0.045、0.029)。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围手术期多种措施来防治血清肿的发生。
严聪何龙娟严冰陈永强郑志强
关键词:腹腔镜修补术
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肛瘘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肛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挂线组、结扎组。挂线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扎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挂线组愈合率为83.33%,结扎组愈合率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患者愈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挂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良好,能有效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永强杨光张卓军吴雄辉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
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效果比较
2020年
目的 比较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直肠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等量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15)与研究组(n=15).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103.5±2.1)min]和术后住院时间[(6.5±1.2)d]短于对照组[(154.6±2.5)min、(13.4±2.5)d],术中出血量[(80.3±16.9)ml]少于对照组[(115.4±17.5)ml],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直肠脱垂患者在治疗中实施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陈永强
关键词:开腹手术直肠脱垂
腹腔镜TME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2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低位直肠癌TME超低位保肛手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TME技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的保肛率均为100%。除了手术时间较长外,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176.3±22.8)min,对照组(137.6±36.6)min、切口长度腹腔镜组(5.5±2.3)cm,对照组(17.6±2.1)cm、VSA评分腹腔镜组(4.8±2.3)分,对照组(9.4±2.3)分、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34.2±12.1)h,对照组(85.3±22.2)h、下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2.7±0.6)d,对照组(8.5±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1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有效,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陈永强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不同通路的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对比性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经下肢皮下通路和经皮全腹膜外通路两种不同途径的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8月因腹股沟斜疝在我院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下肢皮下通路的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LHR-L),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全腹膜外通路的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48 h,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66%,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 LHR-L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严聪吴雄辉严冰陈永强陈志强何龙娟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腹腔镜
PPH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与传统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1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采用PPH治疗,53例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PH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较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冼上福吴雄辉陈永强
关键词:PPH传统手术混合痔疗效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1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Dixon手术治疗,观察组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术后疼痛时间、排便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术后疼痛时间、排便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术后排便功能评分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永强
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保肛率、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个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留置导尿管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一种相对较安全的方法,其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陈永强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低位直肠癌开腹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