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德

作品数:19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化合物
  • 6篇模型化合物
  • 6篇辅酶
  • 6篇辅酶B12
  • 4篇电化学
  • 4篇卟啉
  • 3篇导体
  • 3篇金属
  • 3篇金属卟啉
  • 3篇超导
  • 3篇超导体
  • 2篇电极
  • 2篇氧化碳
  • 2篇水溶
  • 2篇水溶性
  • 2篇配合物
  • 2篇铋系
  • 2篇解离
  • 2篇光谱
  • 2篇二氧化碳

机构

  • 13篇湖南大学
  • 9篇吉林大学
  • 3篇中南工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大连轻工业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高德
  • 9篇郑国栋
  • 5篇高赛
  • 3篇俞汝勤
  • 3篇高孝恢
  • 3篇阎雁
  • 2篇孙浩然
  • 2篇蒋淑芬
  • 2篇李俊忠
  • 2篇张祥麟
  • 2篇汪浩
  • 2篇李洁
  • 1篇庞新宇
  • 1篇柴雅琴
  • 1篇徐吉庆
  • 1篇黄树坤
  • 1篇佟珊玲
  • 1篇黄楚宝
  • 1篇王清民
  • 1篇陈文灿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电化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中南矿冶学院...

年份

  • 1篇1996
  • 3篇1995
  • 7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甲苯磺酰胺和1.4-丁炔二醇在汞电极上的共吸附被引量:2
1995年
用电毛细曲线、微分电容曲线、Stuart模型和自洽场分子轨道法(CNDO/2)研究对甲苯磺酰胺和1.4-丁炔二醇在汞电极上的共吸附特性。此共吸附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吸附。在其最大的吸附电位附近,二者分别以侧卧与平卧方式吸附于汞表面,并在共吸附层中表现出静电斥力作用。当两者的浓度相等时,1.4-丁炔二醇的吸附占优势。
黄树坤谢乃贤高德刘强
关键词:丁炔二醇分子轨道法
几种卟啉及其配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被引量:28
1994年
合成水溶性卟啉的方法之一是先以Alder方法得到卟啉基本骨架,再在卟啉环周边接上不同取代基,使之成为水溶性卟啉。如水溶性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碘化四—[4—(N,N,N—三甲基)苯胺基]卟啉。由于经典的Alder方法产率低,特别是对于meso位有强推电子基团的卟啉产率更低,若以此类卟啉为骨架合成水溶性卟啉困难很多。因此,寻找此类卟啉的新合成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高德郑国栋杨国星王清民曹锡章徐吉庆
关键词:卟啉络合物
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电合成的光谱电化学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为研究辅酶B12在生物体内的多种新陈代谢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辅酶B12及其模型化合物的Co—C键极不稳定,为进一步研究这类化合物的性质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利用光谱电化学具有现场监测反应过程的特点,研究辅酶B12模型化合物的生成和解离过程,寻找合成模型化合物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用电有机合成方法合成.这是我们前期工作的继续.
高德俞汝勤郑国栋高赛
关键词:辅酶B12模型化合物电合成电化学
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Co—C键的电化学及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辅酶B12,作为自由基载体,能促进分子内重排反应的进行。一般认为辅酶B12在重排反应过程中Co—C键的均裂是整个酶催化反应的关键步骤,而Co—C键的强弱与轴向脱氧腺苷基及其对位的轴向有机碱的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辅酶B12及其模型化合物Co—C键强的影响因素对于认识辅酶B12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有关辅酶B12模型化合物的工作都是以钴Schiff碱为母体,轴向烷基为配体作模型化合物.
高德郑国栋高赛孙浩然曹锡章
关键词:辅酶B12模型化合物电化学
YBCO超导体中B位元素替代的簇模型计算研究
1995年
由计算电荷分布讨论了元素的氧化态,指出YBCO中不存在Cu ̄(3+),计算得到B位的Ba,Sr等元素有负电荷,直接解释了Ba3d,Ba4d.束缚能XPS测定的“反常”结果。同时指出B位元素与其配位氧原子形成电子库,其容量由B位原子上负电荷大小标志,它与O_(2p)空穴相关。还讨论了Y/BCO中一些化学键的性质,它们可能与高温超导电性相关联。
高德李洁汪浩高孝恢
关键词:YBCO超导体簇模型
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生成与解离电化学研究(Ⅱ)
1994年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钴卟啉与多种直键溴代烷的相互作用,表明Ⅰ价钴卟啉可以与溴代烷形成有σ钴-碳键的输酶B12模型化合物.计算了Ⅰ价钴卟啉与各种直键溴代烷的加合速率常数.详细讨论了直键烷烃的链长与模型化合物生成速率及烷基钴卟啉负离子稳定性的关系.讨论了几种模型化合物的优劣.
郑国栋阎雁王英黄楚宝高德安庆大
关键词:辅酶B12模型物解离电化学
Bi系超导相形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用化学动力学探讨了Bi系超导相形成的机理,提出反应活化能是控制超导相形成的关键因素。在纯Bi系2223名义成份下,2212相的形成满足“晶核形成生长”自催化动力学模型,其动力学方程为α_(2212)=1—exp(—k_(2212)t^(2.5))。2223相的形成较好地符合“收缩晶核界面”反应模型,动力学方程为1—(1—α_(2223))^(1/3)=k_(2223)t。以0.35molPb替代Bi后,2212相形成的动力学规律没有本质改变,但是2223相的形成表现出区域反应的自催化效应,其相应的动力学方程为α_(2223)=1—exp(—k_(2223t)。
李洁高孝恢蒋淑芬汪浩王小刚高德
关键词:铋系超导体超导相反应活化能
辅酶B12模型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高德
铋系2223相形成机理及单相块材的合成
1996年
在化学动力学基础上,指出了Bi系2223超导相的形成,经历了先由2201相与CaO、CuO相互作用生成2212相,随后由2212相再与CaO及CuO作用产生2223相的过程.同时,论证了CaO面进入2212相元胞是形成2223相的控制步骤,用分步法及加入籽晶的工艺,制备了2223单相块材.
高孝恢高德蒋淑芬
关键词:超导相动力学铋系超导体
脂溶性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其作为PVC膜电极载体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脂溶性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其作为PVC膜电极载体的研究李俊忠,庞新宇,陆素,高德,俞汝勤(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长沙,410082)关键词脂溶性金属酞菁,载体,PVC膜电极金属酞菁由于价廉、稳定及其所具有的氧化还原性、光导电和催化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在...
李俊忠庞新宇陆素高德俞汝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