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晨
- 作品数:73 被引量:24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输尿管阴道瘘的外科处理时机与策略探讨,附34例报告
- 蒋晨傅琦博吕坚伟方伟林刘东明
- “吊带折叠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术后复发--附2例报告
- 方伟林吕坚伟冷静李佳怡蒋晨薛蔚
- 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技术在零缺血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cT1b期肾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技术在零缺血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cT1b期肾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行零缺血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55例cT1b期肾肿瘤病例,其中三维重建组患者29例,CTA组患者26例。三维重建组患者术前行增强CT并在虚拟手术规划技术平台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重建结果确定肿瘤位置、肿瘤供应血管位置、周围血管分布情况,从而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根据术前制定方案行零缺血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CTA组患者术前常规行肾脏增强CT,并根据增强CT影像行零缺血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三维重建组与CTA组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或根治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肿瘤直径、R.E.N.A.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相比CT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结论: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技术通过术前可视化评估肿瘤、肾脏、血管解剖结构及相对位置,可帮助术者术前合理规划手术方式,在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小荣陈伟蒋晨翟炜刘东明
- 关键词:肾肿瘤肾切除术腹腔镜
- 改良腹腔镜技术在高位复杂膀胱阴道瘘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改良经腹腹腔镜技术修补高位复杂膀胱阴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位复杂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32例采用普通经腹腹腔镜修补法治疗(普通组),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26例采用改良经腹腹腔镜修补法治疗(改良组)。改良组即在普通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扩大了阴道残端和膀胱之间的游离范围,使阴道前壁与膀胱彻底分开,保证完全无张力缝合瘘口,并游离阴道后壁腹膜,包绕覆盖阴道残端使之腹膜化。普通组中位年龄52岁(33~67岁),中位病程12.0个月(3—40个月),瘘口大小(25.5±10.3)mm;改良组中位年龄50岁(37~65岁),中位病程11.5个月(3—36个月),瘘口大小(26.3±9.1)mm,两组的年龄、病程、瘘口大小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率、手术成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手术时间[(164.2±21.2)min]较普通组[(201.4±25.8)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治愈率(100.0%,26/26)高于普通组(84.4%,27/32,P〈0.05)。改良组与普通组的术中出血量[中位值50ml(10—100m1)与55ml(5—110m1)]、住院时间[(9.1±1.7)d与(10.0±1.8)d],以及术后感染[19.2%(5/26)与15.6%(5/32)]、尿失禁[7.7%(2/26)与9.4%(3/32)]、尿频[15.4%(4/26)与21.9%(7/32)]、肠梗阻的发生率[3.8%(1/26)与9.4%(3/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腹腹腔镜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治愈率,未增加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可用于高位复杂膀胱阴道瘘的修补。
- 蒋晨傅琦博方伟林吕坚伟刘东明薛蔚黄翼然
- 关键词:膀胱阴道瘘腹腔镜改良手术疗效
- “吊带折叠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术后复发--附2例报告
- 目的 评估“吊带折叠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术后复发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第1例女性患者,72岁,因中度压力性尿失禁于我院行经闭孔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TOT),术后效果好,无漏尿发生,但术后4周无明显诱因下再...
- 方伟林冷静吕坚伟李佳怡蒋晨薛蔚
- 关键词:尿失禁吊带
- 尿L-FABP和NGAL在梗阻性肾病所致急性肾损伤诊断及其肾脏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L-FABP)、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诊断梗阻性肾病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和预测肾脏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0例梗阻性肾病患者解除梗阻前后不同时相的尿液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uL-FABP、uNGAL水平。对不同时相、是否发生AKI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对这2个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随访1年,评估uL-FABP、uNGAL对梗阻性肾病肾脏的预后价值。结果与非AKI患者相比,AKI患者的uL-FABP和uNGAL水平显著升高[700.00(154.62~1216.14)μg/g·Cr比26.90(16.77~41.38)μg/g·Cr;1266.69(671.57~3396.07)μg/g·Cr比179.12(90.98~215.16)μg/g·Cr,均P〈0.01]。uL-FABP、uNGAL与Scr呈正相关(r=0.552,0.553,均P〈0.01);两者预测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和0.900。随访1年时肾功能未恢复患者各时间点u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恢复组(均P〈0.01)。术前uL-FABP水平在肾脏预后判断中的AUC为0.948,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0.9%:术后72huL-FABP在肾脏预后判断中的AUC为0.93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0.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术前uL-FABP〉366.57μg/g·Cr或术后72huL-FABP〉223.60μg/g.Cr,与不良预后呈明显相关性。结论uL-FABP、uNGAL对诊断梗阻性肾病所致AKI有较高的准确性。术前及术后72huL-FABP有助于判断梗阻性肾病的肾脏预后。
- 谢园园倪兆慧薛蔚蒋晨徐维佳牟姗
- 关键词:急性尿道梗阻
-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早期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前瞻性研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在经皮肾镜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1年lO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的90例行PCNL手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相关病史资料,其中男6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8±9.7)岁。采用比色法方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尿液NAG水平,并检测血清肌酐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CNL术后,患者尿液NAG水平较术前有不同程度上升,术后各时间点尿液NAG活性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1例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ury,AKI),79例未发生AKI。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基础肌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CRP、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小时,AKI组NAG水平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非AKI组(P〈0.05)。ROC曲线分析术后24小时尿液NAG上升幅度百分比,当检测截点为235.44%时,曲线下面积为0.878(P〈0.01),其诊断AKI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1.1%。结论:PCNI。术后发生AKI的患者尿NAG活性显著升高。其较血清肌酐更敏感、更早期地反映肾功能出现受损。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可能是发生AKI的风险因子,尿NAG活性在PCNL术后早期诊断AKI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蒋晨陈奇夏磊薄隽杰黄翼然
-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
- 经皮穿刺腹下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腹下交感神经阻滞(HNB)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难治性IC/PBS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电刺激检测仪定位穿刺针,准确定位双侧腹下交感神经,注射2%利多卡因20 m L、甲基维生素B120.25 mg、曲安奈德20 mg。该治疗每2周1次,一个疗程3次。比较患者治疗前1周、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评分(ICSI)及问题指数评分(ICPI)、24 h排尿次数及平均每次排尿量,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 78例患者均完成3次HNB,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79.5%、79.5%、67.9%、55.1%、30.8%、16.7%,患者疗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患者症状缓解维持时间为3~17(8.5±2.8)个月。治疗后患者膀胱区疼痛/酸胀缓解率高于尿频/尿急缓解率。患者治疗后1周及1、3、6、9、12个月的VAS评分、ICSI评分、ICPI评分、24 h排尿次数和平均每次排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经皮穿刺HNB能缓解部分难治性IC/PBS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损伤小、不良反应少。
- 伊庆同吕坚伟王咏蕾王珊娟蒋晨吕婷婷冷静邱丰
- 关键词:神经阻滞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失败的处理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各类手术治疗失败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7月-2006年5月,收治女性SUI各类手术治疗失败患者23例,平均年龄(65±9.8)岁。根据病情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2例,术后因排尿困难留置导尿管,予以留置导尿、定期尿扩、体育锻炼和“受体阻滞剂治疗;B组13例,其中3例轻度SUI者予以盆底肌群电刺激结合提肛锻炼,10例中、重度患者保守治疗3个月后再施行TVT吊带术;C组8例,为急迫性尿失禁(UUI)患者,予以电刺激盆底肌群结合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4~6周后可自行排尿;B组轻度尿失禁者经3个月治疗后症状消失,中、重度者再次TVT吊带术术后症状消失;C组患者治疗3月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中4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对于女性SUI各类手术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法。部分患者综合性保守治疗有效,待保守治疗无效后再选择手术;严重UUI患者因再次手术可能加重症状,故为再次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 冷静吕坚伟平萍蒋晨陈向锋刘东明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术电刺激
- 阴道内电刺激治疗女性尿失禁近期疗效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n=12)和急迫性尿失禁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内功能电刺激,两组患者的治疗频率分别为10~15Hz和50~100Hz,治疗持续8周后进行临床随访。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临床随访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组中,8例(66.7%)尿失禁症状消失,4例(33.3%)症状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组中,2例(10.0%)尿失禁症状消失,15例(75.0%)症状改善,3例(15.0%)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除3d总排尿量之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和ICI—Q—SF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能显著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 冷静吕坚伟平萍蒋晨陈向锋刘东明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