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血库在安全输血中的重要性被引量:5
- 2004年
- 为了全面发展安全输血事业,除了血液中心或血站与此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外,血库也是一个极其重要 的环节。本文从配血样本的严格把关;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科学合理用血;记录与核对;输血前的病毒检验几个方面 阐述了安全血液与血库的关系,强调血库的重要性,以全方位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沙宜芳刘凌莫水群
- 关键词:输血交叉配血
- 微板核酸杂交技术定量检测乙肝病毒的临床应用
- 2004年
- 目的 用微板核酸杂交技术准确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的含量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将患者血标本扩增后的产物 ,通过微孔板杂交显色对 5 4 0例不同临床表现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急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为 (174 96± 5 0 2 0 ) μg/L ,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为(94 32± 4 1 31) μg/L ,乙肝恢复期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为 (39 6 2± 2 4 5 1) μg/L ,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V DNA含量 <1μg/L ,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微板核酸杂交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能准确、快速进行HBV DNA定量 ,与临床诊断相符 ,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指导意义。
- 刘凌陈享梁莉红
- 关键词:微板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
- 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技术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及意义
- 1999年
- 目的:探讨儿童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检测了40 例G-6PD缺乏症患儿,并采用DNA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以1 388位点突变的15 例,以1 311 位点突变的6 例,以1 024位点突变的未发现,另19 例类型未定。本文发现以1 388 位点突变最常见。结论:采用PCR-SSCP技术筛查可疑突变点,再结合氨基酸序列分析了解G-6PD缺乏症发生的分子基础,对于遗传性酶缺陷的基因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 聂建民郭亮蔡定邦林焕馨林华锦刘凌
- 关键词:儿童基因型G-6PDPCR-SSCP
- G6PD/6PGD比值法诊断G6PD缺乏症619例结果分析
- 1999年
- 贾冰刘凌
- 关键词:G6PD缺乏症
-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重症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指导重症患者合理输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366例需输血重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83例采取常规凝血检查为输血提供指导,观察组183例用TEG指导输血,对比两组血制品输注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24 h内输注冷沉淀量较对照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量、血浆量相比对照组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率(67.76%)显著高于对照组(5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患者采用TEG检测,能为输血操作提供合理指导,节省血液,改善预后,临床价值突出。
- 李流娇黄旭荣刘凌
- 关键词:重症患者合理输血
- 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调查与持续改进措施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规范临床用血病历书写,提高输血疗效,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为处理输血治疗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方法:以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85号令)、《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广东省医院输血技术规范》为依据,按照《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本)》(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要求,抽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归档输血病历,每季度约100份,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结果:2014年较2012年份输血病历存在相关不合格项的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改进中和改进后的相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改进中=197.19,P改进中<0.01,χ^2改进后=129.71P改进后<0.01)。结论: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临床输血病历的规范书写,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培训,建立有效的输血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促进临床用血管理和持续改进,保障临床安全、有效和科学用血。
- 李流娇刘凌曾月婷
- 关键词:输血病历输血安全
- 固相凝集法在产前血小板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研究孕妇血小板血型抗体与习惯性流产的发病关系,并探讨胎母同种异体免疫血小板减少症(FMAIT)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红细胞固相凝集法,对580例正常孕妇和45例有早期流产史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查。结果 580例正常孕妇,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16例(2.76%);45例有早期流产史的患者,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8例(17.78%),血小板抗体与早期流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产前血小板抗体筛查可为早期流产发生的风险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 刘凌帅虎李流娇蔡肇丽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流产
- 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8例交叉配血次侧阳性的标本为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将受检红细胞分成洗涤组和非洗涤组,检测红细胞洗涤对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影响;同时对此检测方法阳性结果的186例红细胞进行IgG和C3d分型。对照组(208名)采用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4%(186/208)与53.8%(112/208),P〈0.05]。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生理盐水洗涤和非洗涤组受检红细胞的208份血液样本中同时检出阳性反应红细胞186份。观察组检测阳性的红细胞IgG、C3d、IgG+C3d分型分别为46.8%(87/186)、3.2%(6/186)、50.0%(93/186)。结论微柱凝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凌李流娇莫水群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微柱凝胶
- 红细胞一管定量法筛查地中海贫血的探讨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地中海贫血 (地贫 )红细胞一管定量筛查方法。方法 :对象 1~ 14岁儿童 5 0 0例 ;采用红细胞一管定量筛查法测定溶血度 <6 0 %者 ,进一步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分析。结果 :5 0 0例中溶血度 <6 0 %者80例 ,最后由电泳及基因确诊 β -地贫 12例 ,a-地贫 48例 ,其检出率达到 75 %。结论 :红细胞一管定量法操作简单、快速 ,无需复杂设备 ,结果可靠 ,为地贫诊断提供了一个初步的依据 。
- 罗丽茹林焕馨郭亮刘凌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
- 聚丙烯酶胺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及其Hb肽链分析的临床意义探讨
- 1999年
- 刘凌梁莉红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