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 作品数:83 被引量:27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议题二: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合作求双赢
- 跨国资本流动对流出国和流入国的风险和意义:资本流出国的量化宽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量化紧缩面对大量资本流入,量化紧缩是否有效?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资本流入会延续下去吗?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动议题二讨论了新兴经济体以及发达经济体的量...
- Sergei GurievEdmond Alphanddery张健华Tatiana RositoMikhail DmitrievMario Garnero何平Joshua Aizenman
-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欧元区
- 文献传递
- 中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基于对国外指标的比较和实证检验被引量:7
- 2012年
- 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议各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预警系统。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的选取和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亚洲开发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集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对国外金融危机起到良好预警作用的指标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经济体系中反映银行业内部、外部各方面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集,建立线性概率模型,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宏观审慎监管指标集中的指标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中国监管当局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模型的基本设想。
- 李静婷何平孟繁旺
-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银行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线性概率模型
- 孙中山的“钱币革命论”与纸币的未来
- 2022年
-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近代中国对于货币问题的思考在新的语境下显示出新的内涵和目标。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短暂任职结束后,继续坚持未尽的事业,于1912年12月提出以“钱币革命论”为旗帜的纯粹单一纸币论。这里就以孙中山先生关于货币问题的代表文献为中心,从治国理念上解读孙中山对于货币问题的定位,分析他所提出的钱币革命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他对货币问题的思考。从中国自身的古今对比以及当时的中外货币环境来看孙中山单一纸币论的地位和性质。在今天数字货币的纷扰让人们对于货币又产生迷惑的情况下,从货币的历史与逻辑来看纸币的未来。
- 何平
- 关键词:数字货币临时大总统纸币孙中山治国理念
- 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人民币使用与中国的财富损失被引量:4
- 2019年
- 对外资产的价值缩水和负投资收益形成中国向以美国为主的储备货币国家的财富净转移,引致中国的财富损失。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的前提下,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加大了我国的财富损失风险。本文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出发,实证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国民财富造成的风险。研究表明,代表我国国民财富损益的对外资产负债综合回报率和代表我国国民财富转移的中美互相持有对方资产的综合回报率差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实际汇率、中美两国长期利差、我国对外资产结构和对外负债结构等因素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在目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的背景下,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增加,我国国民财富不仅出现损失,而且存在财富的对外转移效应。同时,汇率、中美利差和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因素也通过估值效应影响我国财富损失。
- 何平邓宁
- 关键词:跨境贸易结算估值效应
- 清代不完全财政体制引发的危机被引量:2
- 2020年
- 清代前期的财政体制是传统中国财政模式的代表,"不完全财政"是它的典型特征。不完全财政体制主要表现为官吏薪俸低微、地方经费缺乏、军费开支不足,在这三个因素的作用下,民众负担加重、国家税收失控。在民主法治的中国,清代"不完全财政"的制度条件已不存在,但其缺陷仍然是我们制度建设的一面镜子。
- 何平
- 关键词:清代财政政策
- 唐宋的“钱荒论”及其实质被引量:1
- 2019年
- 经济活动中货币资金的短缺,俗称“钱荒”。在传统中国的唐宋时代,由于商品交易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和财政收入以铜钱实现,出现了具有政策意义的“钱荒”现象。时人从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对钱荒事实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措施。他们的“钱荒论”及相关的政策实践,对于我们认识不同货币形态的性质和功能、特定货币条件下的货币运行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并为丰富今天的货币理论提供了充实的思想资源[1]。
- 何平
- 关键词:财政收入货币形态货币资金钱荒治理措施
- 论中国历史上的税收负担思想被引量:5
- 2004年
-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税负问题的论述,都是针对各自所处时代具体的财政征课而展开的。在古代中国,财政征课的内容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大体说来,财政征课包括三种类型:(1)贡;(2)赋;(3)力役。“贡”是最早出现的财政征课方式,是贡纳者必须履行的奉献义务。“赋”的内涵较为复杂。“赋”
- 何平
- 关键词:税收负担税收征管赋税税率税收思想
- 中国历史上的钱荒被引量:5
- 2016年
- 2013年6月中国出现了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高企、流动性短缺的情况,有人称其为“钱荒”。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代中叶和宋代都出现过具有典型意义的铜钱流通短缺的现象,那才是真正的“钱荒”。
- 何平
- 关键词:中国历史钱荒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中国古代历史流动性铜钱
- 货币与信用被引量:1
- 2019年
- 关于货币与信用的关系,是今天货币经济学中一个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宏观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繁复抽象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耶鲁大学教授马丁•舒贝克三卷本的《货币和金融机构理论》都是在解读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契约.要求信用发行人.信用的性质.债务人或债权人履行承诺的条件和违约后果等制度设施为其担保.而最简单的交换手段--商品货币,是依赖其内在价值为自身担保.
- 何平
- 关键词:债权债务金融机构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 孙李交恶与西南抗清败局的形成被引量:1
- 1994年
- 1646年秋在广东肇庆建立的以抗清复明为国本的南明小朝廷永历政权,作为立国基础的区域只有中南和西南数省,其社会基础包括明朝残余势力和农民军余部两大部分.初期,由于南明地主阶级歧视排挤农民军以及南明地主武装内部的自耗行径,终于导致困境;残明武装全然瓦解,大顺军退而自立于川鄂边区.永历五年(1651)永历帝朱由榔西走,大西军首领孙可望迎至安隆,进入永历政权后期.这时永历政权已失去体制上的意义,其后期的历史实即大西军余部把永历政权的精神旗号与自身的物质力量结合起来进行抗清.由于大西军余部领导层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西南抗清的败局.本文拟就孙李矛盾和永历后期历史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该段历史进程的一些人事因素.
- 何平
- 关键词:抗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