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飒
- 作品数:49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2010-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6~18岁学生营养不良的流行趋势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0—2016年间上海市闵行区6~18岁年龄段学生营养不良流行趋势,为制定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0—2016年闵行区体质健康监测点学校健康体检数据,对所有6~18岁的学生利用2014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价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营养不良类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结果上海市闵行区2010—2016年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营养不良的类型以单纯消瘦为主,但是13~18岁男生组消瘦检出率由2010年的3.5%升高到了2016年的7.8%,13~18岁女生组的消瘦检出率由2010年的1.3%升高到了2016年的3.9%。结论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学生的营养不良总体控制较好,但是13~18岁组的消瘦检出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应依托闵行区医教结合工作,与学生的超重肥胖控制工作相结合来改善该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
- 张鑫毅何丹丹方红温晓飒陈迪迪郭琪汤红梅徐晓莉王娜
- 关键词:营养不良
- 儿童饮食行为习惯与肥胖关系的横断面调查——基于上海市闵行区学龄儿童健康的队列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儿童饮食行为习惯与肥胖的关联,为儿童肥胖的预防与干预策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参加体检的公办学校一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由研究对象的父母或监护人填写,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行为习惯、饮食偏好和运动睡眠等日常行为习惯的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CI。结果共计5 752名儿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健康体检,纳入本研究。闵行区一年级学生的肥胖检出率为15.16%,其中男性为18.35%,女性为11.83%;超重检出率为14.31%,其中男性为15.15%,女性为13.43%。平日饮食以荤菜为主(OR=1.58,95%CI:1.32~1.91)、早餐食用频率低(OR=1.87,95%CI:1.01~3.46)、咖啡因食品摄入过多(OR=1.66,95%CI:1.09~2.51)、吃饭速度快(OR:3.32~14.95)等均显著增加了儿童肥胖的危险性;而平日饮食以素菜为主(OR=0.51,95%CI:0.35~0.74)和挑剔食物(OR:0.38~0.64)与较低的儿童肥胖有显著性统计关系。在饮食偏好方面,喜欢吃肉类(OR=2.11,95%CI:1.42~3.14)和腌熏类食物(OR=1.42,95%CI:1.05~1.92)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与儿童肥胖存在关联性。
- 陈迪迪何丹丹温晓飒张鑫毅汤红梅徐晓莉方红付朝伟
- 关键词:儿童肥胖
- 上海市闵行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及不同甲状腺容积标准的适用性分析
- 徐晓莉汤红梅温晓飒陈迪迪何丹丹
- 上海市闵行区2010—2013学年中小学生门急诊就诊疾病谱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2010—2013学年门急诊就诊数据,了解学生门急诊就诊疾病的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学生疾病防治策略和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闵行区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检索2010学年至2013学年间闵行区在校中小学生的门急诊就诊数据,比较分析不同学年学生就诊人次数、学生就诊疾病类别、学生就诊时间分布特征和重复就诊情况,获得门急诊学生疾病就诊的特征。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占学生门急诊就诊人次的59.5%,学生门急诊就诊人次数最多的前5位疾病依次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乳牙滞留、结膜炎和腹痛;复诊前5位的疾病种类是扁桃体炎、鼻炎、便秘、牙齿残冠和肠功能紊乱;伤害、神经精神类疾病在学生疾病谱中的顺位持续上升。结论应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学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对学生意外伤害、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应引起高度重视。
- 张鑫毅方红何丹丹郭琪温晓飒应圣洁
- 关键词:疾病谱门急诊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期间中小学因病缺课监测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响应期间闵行区中小学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校园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应急响应期间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新冠肺炎应急响应期间闵行区中小学因病缺课率为1.50%,不同月份之间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31,P<0.01),且每月缺课率均高于2016—2019年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缺课率为1.28%,发热是首位缺课症状,不同年度间发热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1.33,P<0.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应急响应期间疾病首位缺课原因,而传染病是前期疾病中的首位原因,不同年度间传染病缺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62,P<0.01)。【结论】COVID-19应急响应期间闵行区中小学因病缺课率大幅升高,传染病缺课率明显降低,说明疫情期间校园防控措施对校园常态下的传染病防控有一定借鉴意义。
- 成玉萍温晓飒刘小华
- 关键词:应急响应因病缺课
- 上海市闵行区中学生食品营养标签认知度及应用现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整群抽取的闵行区4所公立学校514名中学生进行食品营养标签认知度和应用调查。结果 74.1%的学生知晓食品营养标签,25.9%的学生完全不知晓。83.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标示营养标签。学生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平均总得分为(15.61±4.86)分,属于"中下"水平。47.3%的学生经常阅读营养标签,30.9%的学生选购食品时经常会参考营养标签。不同学段、性别和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得分学生阅读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802,5.344,17.667,P值均<0.05);初中生、男生经常阅读比例高于高中生、女生,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得分越高者阅读比例也越高。结论中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不高。建议通过学校健康教育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营养标签健康教育活动,高中生和女生应列为重点教育对象。
- 汤红梅方红赵黎芳温晓飒田秀红
- 关键词:食品标签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 上海闵行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现况及对策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了解闵行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更好的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法进行抽样,于2018年9—11月抽取闵行区15所中小学校的1 4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及格率为48.17%,小学组和中学组的知识及格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χ~2值分别为8.08,6.45,P值均<0.05)。青少年对于青少年校园恋爱、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均较为宽容;大多数青少年都赞成积极学习避孕知识、积极预防性传播疾病、经常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有16.89%的青少年谈过恋爱,其中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0.94%。小学组男生从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从广播电视、家庭教育等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告率低于女生(P值均<0.05);中学组男生从社区宣传、医生专家等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告率均高于中学组女生,从家庭教育中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告率低于女生(P值均<0.05)。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青春期心理发育等方面。结论闵行区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欠佳。各部门应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青少年的需求特点,开展适时适度、全面科学的性教育。
- 徐晓莉徐东丽温晓飒吴燕
- 关键词:青春期性教育青少年
- 2001—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碘盐监测结果趋势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掌握2001—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户碘盐食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调整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01—2020年《上海市碘盐监测实施方案》进行抽样,共对6 226份居民户盐样进行盐碘监测,计算碘盐监测主要指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采用Joinpoint软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1—2020年闵行区非碘盐率、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13.0%、87.0%,90.1%和78.4%。2020年非碘盐率为44.0%,达到近20年来最高值,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56.0%、57.1%和32.0%,均为近20年来最低值。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01—2020年间,非碘盐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自2008年起以每年20.7%的速度快速上升;碘盐覆盖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每年以-5.0%的速度快速下降;碘盐合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0年起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继而又下降的过程;合格碘盐食用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自2009年起以-7.5%的速度快速下降。结论 针对上海市闵行区2001—2020年非碘盐率的快速上升趋势,以及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的逐年下降趋势,应继续坚持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碘缺乏病监测,加强盐业市场管理,同时扩大对群众食盐加碘科普覆盖面。
- 汤红梅宋峻许慧琳张芬温晓飒
- 关键词:碘盐碘缺乏病
-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呕吐腹泻因病缺课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呕吐腹泻症状缺课数据,了解呕吐腹泻症状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因病缺课中的流行特征,为做好校内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新版《上海因病缺课缺勤直报系统》收集2018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呕吐腹泻症状因病缺课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了解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的流行特征和聚集性疫情苗子特点。结果2018学年第二学期在闵行区的161所学校共监测85 d,因呕吐腹泻症状缺课3599人天数,缺课率为0.27‰。3月份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率最高,为0.35‰,与其他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840,P=0.000);不同学段学生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68,P=0.000),表现为小学最高(0.34‰)。小学中一年级缺课率最高(0.44‰),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27,P=0.000)。聚集性苗子事件时间分布与缺课率分布一致,但地区分布不同,苗子事件中48.75%的病例是3 d后复课。结论呕吐腹泻症状是中小学生常见缺课原因,缺课率较高,无法识别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校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重点在于及时报告和呕吐物的规范处置。
- 成玉萍温晓飒
- 关键词:因病缺课聚集性疫情
- 上海市闵行区青春期女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上海市闵行区青春期女生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3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上海市闵行区东、南、北和中片各选取1所初中,将其新入学的预初女生共386名纳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并收集其尿样及血样以检测尿碘及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青春发育量表(Pubertal Development Scale, PDS)评价研究对象青春发育分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尿碘质量浓度中位数为163.57(106.57,232.96)μg/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几何均值分别为0.29 mU/L、0.26 nmol/L、0.68 pmol/L、1.18 pmol/L,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均值为91.64 nmol/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偏高率为6.22%及4.15%。TGAb和TPOAb均偏高率为3.68%。青春发动期和青春后期TT4水平均低于青春前期(OR值分别为0.47,0.43),肥胖女生具有较高的TT3水平(OR=9.08,95%CI=1.52~54.07);运动时间增加(0.5~1,>1 h/d),FT4水平增高(OR值分别为2.45,2.19)。TGAb和TPOAb同时偏高者中TSH水平较高;TGAb偏高TPOAb正常的学生中,TT4和FT4水平较高。结论碘适宜地区青春女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青春期发育、肥胖和运动相关;TSH、FT4和TT4水平与TGAb、TPOAb水平相关。
- 何丹丹温晓飒温晓飒徐晓莉付晔苏华林徐东丽王娜
- 关键词:青春期甲状腺激素类女(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