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 作品数:24 被引量:10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政治法律 更多>>
结肠镜末端回肠检查1335例报告 被引量:4 2003年 近2年来,我院内镜室运用电子结肠镜对1 335例患者进行末端回肠检查.现介绍如下. 徐进康 刘桂章 徐宏伟 陈守英 沈俊关键词:结肠镜 病例报告 大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随访检查的意义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大肠镜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防止和降低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方法分析1986年6月至2007年6月大肠癌外科术后进行无症状定期结肠镜随访2762例患者的资料,随访方法为术后3~6个月内首次肠镜检查,以后每年1次,连续3年。并与1981年9月至1986年5月大肠癌术后有症状者结肠镜复查的218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2762例中发现多原发癌48例,其中同时多原发癌39例(1.4%),异时多原发癌9例(0.3%);TNM分类Ⅰ期癌6例,Ⅱ期癌31例,Ⅲ期癌11例。发现腺瘤583例(21.1%),病理检查证实17例(3.2%)为浸润性早期癌,58例(9.9%)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8例有症状检查者共发现多原发癌27例(12.4%),明确Ⅰ期癌4例,Ⅱ期癌6例,Ⅲ期癌16例。发现腺瘤29例(13.3%)。结论无症状定期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多原发癌明显低于有症状者,发现的早期癌、腺瘤比例高,说明无症状定期检查,能防止和降低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 沈俊 莫善兢 蔡三军 赵伟民 顾伟力 管祖庆 张绍珍 陈洁关键词:随访研究 结肠镜检查 多原发性 腺瘤 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2 2007年 胃印戒细胞癌是胃黏液癌中的特殊类型,具有较为独特的内镜及临床表现。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确诊的胃印戒细胞癌同其它各型胃癌进行对比分析。 张召珍 沈俊 陈洁关键词:胃印戒细胞癌 内镜 1.55um分立式拉曼光纤放大器 蒋凤仙 李苏明 沈骏 朱敏 魏敦楷 沈俊 陈康 马汝祎 简要技术说明:1、多泵浦拉曼光纤放大器的理论建模2、采用优化算法实现增益均衡设计3、实现了利用25km长的标准光纤作为增益光纤、增益为12dB±1.2dB,带宽为90nm的拉曼光纤放大器。应用前景: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关键词:关键词:拉曼光纤放大器 增益均衡 产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国别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实证研究 该文提出了产业发展阶段判断的理论框架,包括主要判据和若干辅助判据.人均GDP数值是判断产业发展阶段的主要判据,辅助判据包括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劳动力构成以及相对国民收入数值,主导产业群的构成也被用于产业发展阶段的判断. 沈俊关键词:劳动力构成 文献传递 结肠镜在大肠癌高危人群追踪随访研究 2001年 沈俊 莫善兢关键词:大肠癌高危人群 结肠镜 随访研究 大肠癌 人到中年警惕常见肠道症状 2001年 大肠癌是直肠癌与结肠癌的统称,大肠癌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常见癌症,上海是国内大肠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在各种癌症中的顺位已从七十年代的第六位上升到九十年代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胃癌);二十多年来,直肠癌,特别是结肠癌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结肠癌上升了一倍(106.8%),女性结肠癌上升近一倍(93.3%);结肠癌的发病数已占大肠癌的51%. 沈俊关键词:人到中年 肠道 大肠癌 肿瘤研究 癌发病率 发病数 大肠癌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追踪随访 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大肠癌在消化道肿瘤中预后较好,如能较早的发现和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根治。方法对1125例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的追踪随访检查。结果发现大肠癌37例(3.3%),其中28例(75.7%)为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发现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215例(19.1%)。结论结肠镜对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追踪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腺瘤最方便、最安全、最简便的方法。 沈俊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高危人群 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41 2010年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性息肉,而息肉的发现和切除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此,我们探讨不同年龄组的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和内镜特点以及内镜下治疗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5152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分析两组资料结直肠息肉的肠镜下特点和病理类型,以及内镜下息肉治疗情况。结果:老年组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和息肉癌变率(37.65%,11.18%)均高于中青年组(19.8%,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的息肉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30.53%,29.62%;29.78%,25.29%),均以腺瘤性息肉为多(61.19%,36.99%);而数目多、广基≥2cm以及病理为绒毛状腺瘤的息肉,癌变率较高。除息肉癌变和巨大息肉外,两组资料中80%以上息肉予肠镜下治疗(80.8%,91.3%)全部顺利完成,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并处理息肉的有效手段,腺瘤性息肉的形态、大小、数目和病理以及患者的年龄与腺瘤性息肉的恶变有一定关系;结直肠息肉应尽可能内镜下治疗,并定期随访,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张文明 沈俊 张召珍 贺益萍关键词:结直肠息肉 结肠镜 内镜下治疗 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内镜超声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的胃癌术前分期的检查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广泛开展,因此提高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本文旨在探讨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high frequency endoscopic ultrasound mini probe,UMP)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4月,对63例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UMP与MSCT对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26%(51/62)和88.71%(5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P与MSCT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则是79.25%和88.68%。结论:UMP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内镜下查找浅表病灶应首选UMP。 张召珍 贺益萍 沈俊 许玲辉 盛伟琪 师英强关键词: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