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7
- 1998年
- 我院分析了94例早期大肠癌的形态,组织学起源,肉眼和病理学的诊断,以及内镜下高频电灼摘除术后,对50例浸润性早期大肠癌进行了补充性外科手术的研究。一、材料和对象:1981年9月至1995年12月,共进行12676例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癌1269例(10.0%),其中早期大肠癌94例(7.4%)。
- 沈俊张召珍莫善兢刘守业王懿令
- 关键词:大肠肿瘤内窥镜
- 大肠癌高危人群结肠镜追踪随访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探索大肠癌早期发现的有效监控措施。方法 对 6 4 7例大肠癌高危人群实行无症状定期结肠镜随访。结果 6 4 7例高危人群中发现大肠癌 18例 ( 2 .8% ) ,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 13例 ( 72 .2 % )。结论 实行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监控 ,积极治疗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 。
- 刘丕卫韩宏生沈俊
- 关键词:大肠癌高危人群结肠镜
- 大肠腺瘤早期癌变内镜下形态组织学特点与处置被引量:2
- 1990年
- 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已有详细描述,但其内镜下形态的报道尚很少,随着纤维结肠镜的技术发展,巳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腺瘤的早期癌变。内镜下形态学判断腺瘤是否存在癌变,对行内镜下高频电灼术。
- 沈俊莫善兢王懿龄
- 关键词:大肠腺瘤癌变内镜形态组织学
- 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早期大肠癌的治疗研究
- 2000年
- 目的 着重研究早期大肠癌内镜下治疗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是否追加外科根治性切除的问题。方法 对103例早期大肠癌局切后的标本病理连续切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3例中37例为粘膜内癌,66例浸润性早期癌,其中55例补充了外科根治性手术,发现14例(25.5%)局部淋巴、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管受侵,癌栓形成。结论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高频电灼摘除后,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管受侵是否补充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应根据患者年龄、癌细胞的分化及癌浸润程度等综合判断决定。
- 刘丕卫韩宏生沈俊
- 关键词:早期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
- 结肠镜在大肠癌高危人群追踪随访研究
- 对象:1997年8月~2000年3月我们对1125例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监控和结肠镜的追踪随防研究,大肠癌的高位人群:1.对集团、社区、单位10岁以上经体检筛选后,发现有以下症状的人群。大便隐血阳性、便血、腹泻、黏液便、大...
- 沈俊莫善兢
- 文献传递
- 大肠癌延误诊断病例分析
- 1998年
- 沈俊
- 关键词:大肠癌治愈病例分析误诊病例
- 早期大肠癌局部切除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 1998年
- 鲁家明沈俊莫善兢张召珍
- 关键词:早期大肠癌局部切除术淋巴结转移肠镜研究会
- 大肠小的扁平腺瘤内镜和病理学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为着重研究大肠小的扁平腺瘤和非腺瘤性的早癌,本组146例(168枚)大肠小的扁平隆起病变经病理活检进行内镜下形态和组织学对照研究。结果证实粘膜慢性炎19例,炎性息肉63例(72枚)、增生性息肉34例(42枚),小的扁平腺瘤27例(32枚)不含腺瘤成份的早癌3例。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肠腺瘤的概念必须重新认识。在肠镜检查过程中,仅仅注意息肉样病变是不够的,还要观察小的扁平和凹陷性病变,才能提高我们对腺瘤和早期癌的诊断水平。
- 沈俊王懿令
- 关键词:大肠肿瘤内镜病理学
- 胃角溃疡52例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溃疡癌变的特点 ,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 对 5 2例胃角溃疡进行内镜及病理追踪分析。结果 5 2例胃角溃疡 ,14例经病理或手术后证实属溃疡癌变 ,癌变率 2 6 .9%。结论 坚持正规治疗、定期内镜和病理随访 。
- 刘丕卫茅静娟沈俊
- 关键词:癌变幽门螺杆菌内镜病例分析
- 10081例大肠镜检查无肠穿孔的经验总结被引量:7
- 1997年
- 为总结大肠镜检查无肠穿孔的经验,搜集1981年至1994年共进行大肠镜检查10081例,其中3531例(35.2%)有腹部手术史的大肠镜检查,研究创立了应用力学原理,避免袢曲形成,体位改变大肠镜的操作技巧和方法,至今检查过程中无一例肠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 沈俊
- 关键词:肠穿孔大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