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旭
- 作品数:31 被引量:2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iR-148b-3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 李鑫范秋灵汪旭陈桐杨莹李露露徐莉王海龙马冰王力宁
- 糖尿病肾病患者循环miRNA表达谱的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并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表达差异的miRNA。方法用TaqMan miRNA芯片检测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性表达的miRNA,实时PCR验证其中3个差异表达的miRNA,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3组血清中存在249个差异性表达的miRNA;实时PCR检测发现miR-1179呈递增式上调,miR-148b、miR-150呈递减式下调。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涉及多个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结论差异性表达的miRNA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提供依据。
- 李露露蒲实范秋灵汪旭李卅立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基因芯片生物标志物
- NAC壳聚糖膜干预大鼠腹部术后腹膜核转录因子Sp1和NF-κB的表达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NAC(N-乙酰半胱氨酸)生物膜对大鼠腹膜损伤粘连修复演变过程中核转录因子Sp1和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回盲部手术动物模型,术中腹膜创面覆盖留置NAC壳聚糖多孔膜,术后腹腔镜连续观测、提取相应腹膜粘连组织,监测腹膜粘连分级变化。大鼠分4组:正常腹膜组,腹膜损伤组(无生物膜覆盖处理),NAC壳聚糖多孔膜组,壳聚糖多孔膜组,每组40只。应用EMSA方法检测Sp1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Masson染色法检测Sp1和SP染色法检测NF-κB表达。结果腹膜损伤导致Sp1和NF-κB被激活,壳聚糖多孔膜和NAC壳聚糖多孔膜覆盖损伤的腹膜可以一定程度抑制Sp1和NF-κB的表达。在抑制Sp1和NF-κB表达方面,NAC壳聚糖多孔膜显著优于壳聚糖多孔膜。NAC壳聚糖膜组比壳聚糖膜组更显著减低粘连级别(P<0.05或P<0.01)。结论 NAC壳聚糖生物膜可显著下调核转录因子Sp1和NF-κB表达,并有效减轻腹膜粘连形成。
- 赵金铭汪旭赵启忠王钢刘志
- 关键词:腹膜粘连壳聚糖SP1NF-ΚB
-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微小RNA-148b-3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微小RNA-148b-3p(miR-148b-3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组人群分为3组,(1)糖尿病肾病组:。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n=25,男14例,女11例);(2)2型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F1/尿肌酐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n=10,男4例,女6例);(3)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n=9,男3例,女6例)。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24h尿蛋白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胱抑素C(Cys—C)、血白蛋白(ALB)、尿微量白蛋白(UMA)、三酰甘油(TG)、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和利用CKD—EPI公式计算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入组人群的血清miR-148b-3p水平,分析血清miR-148b-3p水平与人组人群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组血清miR-148b-3p水平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1.82倍和1.73倍(均P〈0.05)。血清miR-148b-3p水平与HDL—C(r=-0.374,P=0.013)、UMA(r=0.426,P=O.004)、FBG(r=0.330,P=0.046)及TG(r=0.423,P=0.005)有明显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MA与血清miR-148b-3p独立相关(β=0.338,P=0.044)。血清miR-148b-3p在诊断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受试者丁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35和0.665。结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miR.148b-3p水平显著升高。UMA与血清miR-148b-3p水平独立相关。血清miR-148b-3p有望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李鑫范秋灵汪旭常圆圆马天魁陈桐杨莹李露露徐莉王海龙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小RNA生物标志物
- 87例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比较分析87例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治疗前的个性化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个性化护理应列为常规的肠息肉治疗的护理内容。
- 张爽谢莹车爽张华汪旭刘东屏孙明军
- 关键词:肠镜心理护理
- 不同级别胃黏膜上皮内肿瘤和胃癌组织sFas/mFas mRNA表达比的改变及意义
- 2010年
- 目的:研究Fas基因的两种拼接异构蛋白基因表达在胃黏膜瘤变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在基因水平上探讨Fas系统的表达与胃上皮组织瘤变及免疫逃逸形成的关系,评估胃镜下活检的胃黏膜组织进行Fas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胃镜下活检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肿瘤,20例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30例胃癌组织检测sFas/mFas mRNA表达比。结果:sFas/mFas mRNA表达比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为0.47±0.07,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组织为0.55±0.05,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织为0.22±0.04,胃癌组织为0.19±0.03,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的sFas/mFas mRNA表达比低于低级别上皮内肿瘤(P<0.01),低级别上皮内肿瘤sFas/mFas mRNA表达比明显高于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P<0.001),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P<0.001)。结论:正常胃黏膜及瘤变胃黏膜组织Fas mRNA以可溶型Fas mRNA(sFas mRNA)为主,伴少量的膜型Fasm RNA(mFas mRNA),胃黏膜不同级别上皮内肿瘤和胃癌组织sFas/mFas表达比的强度各不相同,胃黏膜瘤变过程中的Fas基因表达形式具有可修饰性并伴有凋亡易感性的改变,胃镜下Fas基因表达形式的检测,有望指导临床在瘤变发生的早期,即免疫逃逸阶段这一基因水平上提早预知。
- 刘东屏谢莹汪旭刘晓东孙明军
- 关键词:FASMRNA
- miRNA-148b靶向AMPKα1通过氧化应激介导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148b(miRNA-148b)在高糖诱导肾小管损伤中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分为正常糖组、甘露醇高渗对照组、高糖组,培养48 h后,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8b表达;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HK-2细胞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NOX2、NOX4、Bcl-2、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培养48 h后,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组、高渗组HK-2细胞内miRNA-148b表达上调(P<0.01),ROS产生增多(P<0.01),NOX2、NOX4蛋白表达增多(均P<0.01),AMPKα1蛋白和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减少(均P<0.01),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糖上调体外培养HK-2细胞miRNA-148b的表达,靶向抑制AMPKα1的表达,促进NOX2、NOX4表达,活性氧产生增多,活化线粒体凋亡途径,激活caspase酶,诱导HK-2细胞凋亡。高糖的肾小管毒性部分是渗透压的影响。miRNA-148b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病理损伤的发生,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新的治疗靶点。
- 杨莹范秋灵李露露汪旭文思徐莉
-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
- 胶囊内镜检查对11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2012年8月11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疾病诊断率和安全性。结果 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97例,检出率88.2%。其病因包括:小肠血管畸形71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5例,间质瘤4例,克罗恩病5例,蛔虫症7例,息肉3例,憩室3例,淋巴瘤1例。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未发生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是小肠出血的安全、有效、舒适的检查手段,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有着特殊优势。
- 周环张惠晶矫太伟汪旭王轶淳孙明军
- 关键词:胶囊内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 胃镜下取出长约30cm的上消化道异物1例
- 2011年
- 1病历摘要
女,30岁。自诉吞服异物近10 a,自觉腹部不适,近日就诊于基层医院,发现胃内异物,来诊。内镜下见胃内有一长管状异物(输液器管),直径约0.4 cm,长约30 cm,色黑,其近端位于胃底部,远端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两端游离。在胃窦处用异物钳钳夹异物向外牵拉,因十二指肠球降部弯曲,异物与肠壁摩擦力较大,
- 周环汪旭孙明军
- 关键词:胃镜检查
- 68例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内镜下腺管开口类型与病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染色内镜下LST腺管开口类型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对应关系,评估内镜下判定LST腺管开口类型对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所有68例病例均应用染色内镜技术检出LST,后进行内镜下LST切除,同时回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LST发生在直肠的28例,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5例,升结肠9例,盲肠8例。病理分型和内镜肉眼所见对比分析,24例腺瘤型LST中,肉眼所见颗粒均一型占70.83%,结节混合型8.33%,平坦隆起型20.83%,假凹陷型为0%;37例绒毛管状腺瘤中肉眼见结节混合型占54.05%,颗粒均一型占43.24%,平坦隆起型2.7%,凹陷状为0%;7例黏膜内癌中颗粒均一型为28.57%,结节混合型71.43%,平坦隆起型和假凹陷型为0。内镜肉眼所见颗粒均一型的腺管开口分型依次为ⅢL型占45.71%,Ⅳ型占37.14%,ⅤI型占5.71%,结节混合型以Ⅳ为主占59.26%,平坦隆起型以ⅢL型为主83.33%。内镜下病理分型腺瘤型的LST中腺管开口类型以ⅢL型为主占87.5%,绒毛管状腺瘤型的腺管开口以Ⅳ为主占72.97%,黏膜内癌以ⅤI型开口为主占71.43%。结论:LST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腺管开口类型和病变的组织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尤其是腺管开口VI型具有较高的癌变率。判定LST腺管开口类型对指导内镜下的病理活检部位和数量,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汪旭谢莹周环刘东屏孙明军
- 关键词:内镜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