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性冠状动脉痉挛时的病理生理及形态学变化
- 1993年
- 本文通过经冠脉内给麦角新碱(0.22mg/kg)诱发健康犬(11只)冠脉痉挛,观察冠脉痉挛前后的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血浆血管紧张素Ⅰ和Ⅱ、心房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肺和心肌的病理改变,发现冠脉痉挛后最先表现为心电图异常,以后分别为血流动力学和心室壁运动异常,造成急性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建立了冠脉痉挛致急性左室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并且发现血管紧张素Ⅰ和Ⅱ、心房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急性左室功能改变有关,在急性左室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中,肺血管及组织改变起着重要作用。
- 刘朝中江一清施华强王文清姚克纯贾广兴
- 关键词:冠状血管痉挛病理生理形态学
- 巯甲丙脯酸对冠状动脉痉挛时血小板功能的改善作用
- 1993年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发现导致第一代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巯甲丙脯酸(Captopril)的问世,分子式为,这是近十年来心血管治疗上的重大进展之一,已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的治疗上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果。但其对冠脉痉挛时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仍有待探讨,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1.
- 王文清江一清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功能巯甲丙脯酸心绞痛
- 夹层主动瘤破裂1例
- 1989年
- 患者,男,54岁。因心前区剧痛1h入院。既往偶有高血压,心电图正常。安静情况下突感心前区剧痛向后背部放散,面白冷汗。心电图示“TV_2>RV_2,室性早搏”。白细胞、血沉,GPT,血钾等均正常。查体:痛苦貌,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血压17.3/9.33kPa(130/70mmHg),颈静脉充盈,主动脉瓣区可闻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率90/min,肺底少量湿罗音,肝大1指,有压痛。用硝酸甘油、杜冷丁、罂栗碱均无效。3h后主动脉瓣区闻舒张期杂音。
- 江一清那顺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硝酸甘油静滴防治实验性冠脉痉挛所致血栓形成、心肌梗塞
- 1992年
- 本研究以硝酸甘油静滴防治实验性CAS诱发的CATH-AMI。结果:治疗组与CAS组比较,平均主动脉压(MAP)、肺毛嵌压(PCWP)、外周阻力(SVR)均显著下降(P<0.01~0.001);血小板聚集堆和血栓素B_2(TXB_2)显著下降(P<0.05);动脉血氧和心排出量(CO)显著增加;心电图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全部好转。病理研究证实与痉挛组比较冠脉痉挛心肌缺血显著减轻,心肌线粒体含钙颗粒消失。为临床防治AMI提出新途径。
- 江一清郄晓红施华强那顺刘清珍马复先贾广兴卢顺庆
- 关键词:硝酸甘油血栓形成CATHAMI心肌线粒体
- 犬左右冠脉痉挛时血管活性肽水平的变化
- 1995年
- 本文采用选择性冠脉内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脉痉挛,观察30只犬(含对照组15只)的左右冠脉分别痉挛后30min和60min时血浆内皮素(ET),P物质(SP)和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AngⅡ)含量的变化,发现冠脉痉挛后左冠和右冠痉挛组的ET含量明显高于痉挛前及对照组,左右冠脉痉挛组间无明显差别;SP水平明显高于痉挛前和对照组,并且右冠痉挛组高于左冠痉挛组;AngⅠ、AngⅡ含量变化与ET类似,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作者认为ET、SP、和AngⅠ、AngⅡ在CAS(冠脉痉挛)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SP含量变化可能参与了RCAS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ET含量的变化可能影响AngⅠ,AngⅡ水平的变化。
- 刘朝中黄从春江一清王文清贾广兴
- 关键词:冠状血管痉挛血管紧张素血管活性肽
- 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对比观察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 ,观察比索洛尔 (n =1 1 5)每日 2 5~ 7 5mg或加双氢克尿噻 1 2 5mg,美托洛尔 (n =1 0 5)每日 50~ 1 50mg或加双氢克尿噻 1 2 5mg治疗 6周和 8周的有效率。 结果 两组治疗第 2周开始平均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和心率 (H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 <0 0 1 ) ;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和HR持续平稳下降 ,治疗后 2~ 8周血压下降值比索洛尔组为 1 1 0 / 8 6~ 2 1 6/ 1 6 2mmHg ,美托洛尔组为 1 1 0 / 8 8~ 1 6 7/ 1 4 9mmHg ;HR下降值前组为5 1~ 8 9次 /分 ,后组为 4 8~ 7 3次 /分 ;服药第 8周比索洛尔组降低SBP优于美托洛尔组 (P <0 0 1 ) ,其它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 6周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4 3 %和 79 0 % (P >0 0 5) ;8周加双氢克尿噻总有效率分别为 91 3 %和 81 0 % (P <0 0 5) ,比索洛尔加利尿剂可组提高降压疗效 7%。动态血压监测 (ABPM)显示比索洛尔降低夜间SBP优于美托洛尔 (P <0 0 1 ) ;比索洛尔T/P比值 >50 %。结论 比索洛尔是一种有效、高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的长效降压药 ,副作用轻微 ,耐受性好。联合应用小?
- 石湘芸赵勇谢晋湘刘丽芳刘力生杨虎生王淑玉顼志敏孙宁玲郭静萱江一清龚兰生蔡乃绳倪幼方麦炜颐伍卫
- 关键词:高血压比索洛尔美托洛尔
- 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术后再心绞痛的防治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采用Griintzig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术(PTCA)35例,气囊内平均压力709.3±222.9kPa,扩张时间135±92s,扩张1—5次。而后行血液肝素化24—48h,非肝素化4周,硝酸甘油静脉点滴3周。术前用扩张血管药至术后1年。术后半年、1年各再发心绞痛2例。笔者经验认为,PTCA后再发心绞痛的预防应从减少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和促进修复着手;术后连续静滴肝素、硝酸甘油和其他扩张冠状动脉、抗凝、降脂药物有益于再发心绞痛的预防。
- 刘朝中江一清毛树森王文清黄从春
- 关键词: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PTCA
- 全文增补中
- 正常冠脉心绞痛心肌梗塞20例报告被引量:1
- 1994年
- 临床上大部分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对于正常冠脉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者是否诊断冠心病仍有争论。为此本文对20例这类患者的病因进行初步探讨。
- 刘朝中江一清李路平王文清黄丛春
-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塞冠状动脉
- PTCA后再心绞痛的临床防治
- 1994年
- 本文对35例心绞痛患者在PTCA后进行了药物预防复发的临床研究。35例中共扩张病变46处,其中左前降支(LAD)23处、左旋支(LCX)10处、右冠脉(RCA)13处。狭窄程度100%者8处,99%者11处,90%者23处,80%者4处。其中属A型病变11处、B型病变21处、C型病变14处、术后(1)肝素化(凝血时间>30分)治疗24~48小时,非肝素化(100mg/日)4周,(2)硝酸甘油静滴(15~30mg/日)3周,(3)口服心痛定、消心痛、潘生丁、阿斯匹林、多烯康1年以上。随访13.4±10.5个月中,2例在半年内发作心绞痛,2例在1年后发作心绞痛经调整药物后症状均控制,未复查冠脉造影,心绞痛复发为11%,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
- 刘朝中江一清毛树森王文清黄从春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心绞痛肝素硝酸甘油
-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血管活性肽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与血管活性肽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 42例 UAP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后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神经肽 Y (NPY)及 P物质 (SP)的变化 ,并和 2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当心绞痛发作时 ,UAP患者血浆 ET,NPY,SP均较前明显升高 (P<0 .0 5 ) ,CGRP含量下降 ;随着心绞痛的缓解 ,血浆 CGRP开始升高 ,ET,NPY和 SP均于 3 d后恢复至发作前水平。结论 :U AP的发生与血管活性肽的变化密切相关 。
- 王文清刘朝中谈维洁孙晓丽黄从春毛树森江一清
- 关键词:心绞痛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