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青龙

作品数:72 被引量:277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5篇棉花
  • 21篇盐碱
  • 20篇滨海盐碱
  • 19篇盐碱地
  • 19篇碱地
  • 19篇滨海盐碱地
  • 15篇套作
  • 15篇麦棉
  • 15篇麦棉套作
  • 15篇棉套
  • 14篇小麦
  • 11篇套作模式
  • 11篇土壤
  • 11篇棉田
  • 10篇性状
  • 9篇轮作
  • 7篇植株
  • 6篇耕层
  • 5篇氮磷钾
  • 5篇植株性状

机构

  • 72篇河北省农林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遵化市农业畜...
  • 1篇邢台市气象局

作者

  • 72篇梁青龙
  • 71篇张谦
  • 71篇冯国艺
  • 70篇王树林
  • 67篇王燕
  • 66篇祁虹
  • 59篇林永增
  • 32篇雷晓鹏
  • 14篇杜海英
  • 9篇董明
  • 4篇李智峰
  • 4篇王国平
  • 3篇刘旭
  • 1篇李耀发
  • 1篇葛朝红
  • 1篇赵贵元
  • 1篇刘彦霞
  • 1篇王永强
  • 1篇王志忠
  • 1篇韩拴海

传媒

  • 9篇天津农业科学
  • 8篇山西农业大学...
  • 5篇山东农业科学
  • 5篇河北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农药
  • 4篇Agricu...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棉花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棉花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12篇2017
  • 21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小麦品种在麦棉套作模式中的边行优势及产量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在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以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边行与内行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性状,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边行优势特性,筛选适宜麦棉套作模式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邢麦4号边行优势明显,小麦产量达到6 919.0 kg/hm2,是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中的优选品种。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关键词:麦棉套作小麦品种边行优势
集约利用资源 提高土地产出——十八大代表的观点与反馈
2012年
党的十八大代表河北省棉花研究所所长张香云在十八大分组讨论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时提出了鲜明的观点: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刘彦霞葛朝红王维莲韩拴海梁青龙
关键词:集约利用利用效率
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防治棉蚜的减量增效作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添加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和杀虫剂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喷雾试验,测定增效剂的适宜用量,对比分析杀虫剂田间常规用量减少10%、20%、3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的防效。【结果】0.15%Fieldor Max EC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宜用量为450.0~675.0 mL/hm^(2);杀虫剂减量后配施增效剂对棉蚜防效增加或相当,药后1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5.5%~81.4%和62.2%~78.5%,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3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8.4%~85.2%和63.5%~79.6%,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7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59.2%~78.5%和56.5%~71.1%,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增效剂0.15%Fieldor Max EC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推荐使用量为450~675 mL/hm^(2);减少吡虫啉和噻虫嗪用量10%~2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利用增效剂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和提高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张谦王燕黄山松董明冯国艺王永强刘旭梁青龙林永增祁虹王树林
关键词:棉蚜增效剂吡虫啉噻虫嗪
滨海地区不同棉花品种植株与光合性状及产量对盐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在滨海盐碱地通过不同盐碱程度下种植不同棉花品种植株生长发育、光合性状及产量构成评价,探讨挖掘品种耐盐性提高滨海盐碱地产量的可能途径以及栽培策略。[方法]在中度(3.0~4.0g·kg-1)和重度盐碱棉田(4.0~6.0g·kg-1),选用杂交棉、早熟棉和中熟棉各4个品种,调查出苗率,植株性状、光合生理性状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结果]除产量形成期杂交棉和早熟棉产品器官数,3种特性品种出苗率、植株光合生理性状和产量中度均优于重度盐碱棉田。早熟棉较杂交棉植株性状生育早期高6.2%~19.7%,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高5.5%~18.2%,叶面积高43.1%~57.1%;产量形成期株高和果枝数低0.4%~5.1%,产品器官数低12.6%~30.4%,光合生理性状低2.6%~18.7%,中熟棉较早熟棉的植株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均明显较低。皮棉产量中度盐碱棉田中熟棉最高(>1 000kg·hm-2),重度盐碱棉田早熟棉最高(≈1 000kg·hm-2)。[结论]杂交棉应采取措施增加出苗率并加强前期管理;中熟棉应并运用水肥等措施促进其尽早开花成铃。
冯国艺张谦祁虹雷晓鹏王树林梁青龙林永增
关键词:棉花滨海盐碱地植株性状光合生理
麦棉套作模式下起垄种植对棉花苗期土壤光温水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麦棉套作下,于棉花预留行设置起垄与平作两种种植模式,以单作春棉为对照,研究其对棉行土壤温度、水分、光照变化规律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起垄能提高棉行光照强度,增进光照时间,提高5 cm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水分,促进棉花早发早熟,提升棉花霜前花率8.3个百分点,籽棉产量提高15.0%,皮棉产量提高14.7%。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关键词:麦棉套作起垄土壤温度
麦棉套作模式下起垄种植对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系)生育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选用5个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系),研究了棉花预留行起垄种植对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系)的促早作用。结果表明,起垄种植增加了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系)的株高与果枝数,对单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纤维品质均有提高作用,棉花霜前花率5个品种(系)平均提高了11.4个百分点,皮棉产量增加了20.5 kg·hm^(-2)。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关键词:麦棉套作起垄棉花品种
氮磷钾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明粮棉轮作模式下玉米经济合理施肥量,以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按照N、P_2O_5、K_2O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用量在0~225kg·hm^(-2)之间时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增加,N225达到10 382kg·hm^(-2),氮用量超过225kg·hm^(-2)后产量下降,生物量与经济系数变化规律相似;秸秆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持续升高,N300处理达到0.680%,显著高于N0、N75与N150,但与N225差异不显著,秸秆氮携出量变化规律相似;籽粒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后降,以N225最高达到1.224%,氮携出量变化规律相似,N225达到127.1kg·hm^(-2)。施磷对玉米产量、生物量与经济系数无显著影响;但随施磷量增加,秸秆与籽粒中P含量均先升后降,秸秆中以P_225最高达到0.187%,籽粒中以P150最高达到0.582%,均显著高于对照;秸秆中P_2O_5携出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籽粒中P_2O_5携出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钾增加玉米籽粒产量,K75、K150、K_225与K300分别较K0增加10.8%、12.0%、13.3%、13.4%,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变化规律相似,经济系数则变化不大;秸秆K含量与K_2O携出量均随施钾量增加先升后降,以K_225最高,分别达到2.352%与217.4kg·hm^(-2),籽粒K含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籽粒K_2O携出量对照显著低于各施钾处理,但不同钾肥用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率结果,玉米季肥料适宜用量为N 225kg·hm^(-2),K_2O 75kg·hm^(-2),免施磷肥。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关键词:氮磷钾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
冀东滨海盐碱地机采模式下播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播期对冀东滨海盐碱棉田机采棉模式下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致性的适宜播期和收获方式。【方法】采用大田试验,2017年前茬均为棉花,以杂交棉冀杂2号和常规棉石抗126为供试品种,设计4月15日(B1)、4月25日(B2)、5月5日(B3)3个播期水平,在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这6个日期进行收获。【结果】冀杂2号5月5日播种皮棉产量接近1 400 kg·hm^(-2);石抗126则为4月25日播种产量水平最高。不同播期产量主要在9月形成,均占75%以上。纤维品质9月优于10月;冀杂2号随播期推迟而提高,石抗126表现为第2播期(4月25日)较优。冀杂2号第3播期(5月5日)9月棉纤维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指数差异较小;石抗126第2播期9月20日之前纤维品质指标优化明显,且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指数一致性较高。【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冀东滨海盐碱地机采棉模式下杂交棉冀杂2号适宜5月5日左右播种,9月底收获1次;常规棉石抗126则应在4月25日左右播种,9月下旬收获1次。
冯国艺王树林祁虹张谦雷晓鹏王燕梁青龙林永增
关键词:棉花滨海盐碱地播期纤维品质
棉-粮-油菜宽带轮作提升作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
2024年
棉-粮-油菜宽带轮作种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农田资源,但种植体系内不同作物光能资源利用特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在田间设置棉花单作(对照)、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对照)和棉花-小麦-玉米-油菜宽带轮作(以下简称“宽带轮作”) 3种种植模式,测定棉花、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重以及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光能截获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棉花单作比较,棉花宽带轮作单位面积产量和地上部干物重分别显著增加15.20%和10.35%。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比较,玉米和小麦宽带轮作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显著增加21.61%和11.53%,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增加6.17%。7月16日(盛花期)至9月13日(吐絮期),棉花宽带轮作叶面积指数比棉花单作显著增加7.21%~12.76%, 7月24日(盛花期)和8月4日(盛铃期),棉花宽带轮作光能截获率比棉花单作分别显著降低3.59%和3.24%。玉米和小麦宽带轮作的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和光能截获率未发生显著变化。与棉花单作、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比较,棉花宽带轮作和玉米宽带轮作的全生育期光能截获量分别显著降低3.14%和显著增加0.76%,小麦宽带轮作的全生育期光能截获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棉花、玉米和小麦的光能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18.81%、6.76%和14.10%。本试验条件下,边行优势和轮作效应同时发挥作用增加了棉花、玉米和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棉花和玉米的地上部干物质重,改善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进而提升棉花、玉米和小麦的光能利用率。该研究明确了棉-粮-油菜宽带轮作对作物产量和冠层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董明张谦王燕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赵贵元
关键词:光能利用
麦棉套作模式下差量播种对小麦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通过调整小麦边行与内行播种量,探索防止小麦倒伏与增产的新途径。[方法]于2016-2017年在曲周试验站开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边行播种量,设225kg·hm^(-2)(B1)与300kg·hm^(-2)(B2)两个水平,副因素为内行播种量,设150kg·hm^(-2)(T1)、225kg·hm^(-2)(T2)、300kg·hm^(-2)(T3)3个水平;调查小麦秸秆直径、断裂拉力、倒伏率等抗倒性能指标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结果]随播量增加,边行与内行小麦主茎基部第二节间直径与断裂强度下降,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呈上升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边行与内行相互影响显著,内行播量增加对边行小麦生长存在负效应,边行播量增加同样抑制内行小麦生长。综合来看,当边行播量在300kg·hm^(-2),内行播量在150kg·hm^(-2)时小麦平均产量最高,内行倒伏率接近最低。[结论]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采用增加边行播量,降低内行播量的差量播种方式,有利于防止小麦倒伏,提高小麦产量。
王树林王国平王燕张谦冯国艺雷晓鹏梁青龙
关键词:麦棉套作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