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崇山

作品数:49 被引量:46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6篇病毒
  • 14篇基因特征
  • 13篇疫苗
  • 13篇麻疹
  • 13篇基因
  • 12篇基因型
  • 10篇基因特征分析
  • 10篇脊髓灰质炎
  • 9篇水痘
  • 9篇麻疹病
  • 9篇麻疹病毒
  • 8篇带状疱疹
  • 8篇带状疱疹病毒
  • 8篇疱疹
  • 7篇水痘-带状疱...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抗体
  • 5篇风疹
  • 5篇肠道

机构

  • 40篇上海市疾病预...
  • 22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上海市闵行区...
  • 4篇上海市虹口区...
  • 3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嘉定区...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吉林省疾病预...
  • 2篇上海市徐汇区...
  • 2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作者

  • 49篇李崇山
  • 20篇许文波
  • 16篇杨玉颖
  • 14篇陆菁
  • 14篇孙晓冬
  • 13篇胡家瑜
  • 13篇李智
  • 12篇李云逸
  • 10篇许松涛
  • 8篇刘敏勇
  • 8篇唐伟
  • 7篇王静
  • 7篇朱贞
  • 7篇毛乃颖
  • 6篇丁晓光
  • 6篇张燕
  • 6篇汤素文
  • 5篇杨建萍
  • 5篇张曦
  • 5篇任佳

传媒

  • 9篇中国疫苗和免...
  • 8篇病毒学报
  • 5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上海预防医学
  • 4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2014年上海市污水中人类肠道病毒的基因型分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和嘉定区污水处理厂中人类肠道病毒(HEV)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其基因分型。方法 于2013—2014年,选取闵行和嘉定区两所污水处理厂入水口作为采样点,每月24—28日采集污水标本1份,每份1 L,共48份。经阴离子膜吸附的方法浓缩,再用牛肉汤洗脱,取上清液并接种RD、HEp-2和L2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HEV 249株,其中非脊髓灰质炎病毒(NPEV)185株,脊髓灰质炎病毒(PV)64株(均为疫苗相关株)。通过RT-PCR鉴定基因型,采用Bioedit 7.0.0对VP1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使用MEGA 5.0软件,通过邻位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优势株及病毒传播链。结果 185株NPEV中178株鉴定出基因型,包括:柯萨奇B组病毒(CVB)2、3、5基因型,埃可病毒(ECHO)1、3、6、7、11、13、19、20、24、25、30基因型,柯萨奇A组病毒(CVA)4基因型。CVB5和ECHO6是在NPEV分离株中比例较高的两个基因型,分别占33.5%(56株)和24.9%(43株)。闵行区污水水样中HEV分离株主要集中在4—9月份,其中优势株ECHO6主要分布在2013下半年和2014上半年采集水样中,优势株CVB5主要在2013—2014年散在分布。嘉定的ECHO6和CVB5两个优势株的流行趋势与闵行区的基本一致。2013—2014年CVB5形成C6和C8基因亚型2个传播链,而与国外毒株有较大的差异;ECHO6形成C3、C6和D9基因亚型3个传播链,而D9基因亚型在上海属于优势基因亚型,在国内外有一定地域性的传播。结论 2013—2014年上海市污水中的分离到的PV均为疫苗株。HEV优势株为CVB5和ECHO6,其中ECHO6在2013下半年和2014上半年较为流行,CVB5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流行。CVB5和ECHO6存在多条传播链的共同流行现象。
李云逸陆菁王秀芝杨玉颖费洁张莉萍李智李崇山左勇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感染环境监测
上海市宝山区2~7岁儿童的水痘抗体水平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为水痘疫情的控制提供免疫预防的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已种和未种水痘疫苗的2~7岁儿童共455名采集手指末梢血后进行抗体水平测定并进行比较;对已种疫苗儿童进行不同制品、接种年限的比较。结果未种疫苗儿童体内抗体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已种儿童体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未种儿童2岁~和4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439和3.050,均P<0.01)。接种国产、进口疫苗的儿童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接种年限的延长,儿童体内抗体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9,P<0.05),阳性率从接种后1年的78.10%下降到接种后3年的66.06%和接种后5年的65.12%,而接种后3和5年的抗体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61,P>0.05)。结论接种水痘疫苗后可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国产和进口疫苗效果相当;接种疫苗3年后抗体水平明显下降,建议在首剂接种3年后加强1剂,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杨佳平李明珠李晓军李崇山徐慧清朱奇
关键词:水痘抗体水平免疫效果免疫策略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变异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Ⅱ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为我国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使用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型内鉴定的检测结果,从2000-2001年AFP病例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中选取有聚集性的5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贵州省3株、山东省2株),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贵州省3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但与SabinⅢ型病毒发生重组,重组区域在3A区(nt5343-5353);与疫苗株相比,Ⅱ型区域变异10个碱基,其中VP1区变异4个,与SabinⅡ型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56%,氨基酸同源性99.34%;Ⅲ型区域变异9个碱基。山东省2株病毒全基因序列共享16个突变位点,没有发生重组,与SabinⅡ型株相比,VP1区分别变异7个和4个碱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2%和99.5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7%。上述5株病毒在重要的减毒位点nt481、nt2909均发生突变。此研究中5株病毒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传播链,但是共享nt481、nt2909、nt2992三个突变位点,这3个突变位点不在重组区域内,他们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影响病毒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脊灰疫苗病毒型间重组会增加病毒的毒力及传播力。
李崇山张勇叶绪芳王海岩王东艳祝双利朱晖安洪秋李杰严冬梅许松涛毛乃颖许文波
关键词:基因特征
ARIMA模型预测上海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采用ARIMA模型建立上海市手足口病发病预测模型。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对上海市2005-01/2010-06手足口病月发病率进行ARIMA模型建模拟合,并与实际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ARIMA(1,0,0)(0,1,0)12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既往时间段的发病序列,对2010-01/06的预测值符合上海市该病的发病率变动趋势。2011和2012年上海市手预测足口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5.32/10万和294.59/10万。结论 ARIMA模型能够较好模拟上海市手足口病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并对未来2年该病发病情况进行预测。
潘浩郑杨吴寰宇胡家瑜陶芳芳郑雅旭李崇山孙晓冬
关键词:手足口病ARI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
2017年上海市百日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2017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上海市的百日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上海市2017年的百日咳监测数据,包括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得的百日咳确诊病例的个案信息以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确诊病例以及监测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运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全市6家监测点医院共报告258例百日咳监测病例。发病高峰出现在8-9月;<18月龄占50.00%,≥20岁占41.47%;男女性别比为1∶1.28;上海市户籍与外地户籍比例为1∶1.29;全市75%的区有病例报告;5月龄至14岁的病例中50%以上的儿童已接种至少3剂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咳后吐、咳时青紫、鸡鸣回声等百日咳典型症状的占比较低,均<30%。有咳嗽症状的密切接触者中≥20岁成年人占71.88%。病例的鼻咽拭子PCR检测阳性率为30.50%;血清PT-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1.07%。结论2017年上海市通过建立百日咳监测点医院大幅提高了监测敏感性。监测病例中百日咳典型症状出现占比较低、有免疫史的占比较高,建议调整百日咳诊断标准中百日咳疑似病例的病例定义,并逐步规范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
任佳胡家瑜王静李智李崇山黄卓英郭翔杨建萍孙晓冬
关键词: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上海市2010—2020年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水平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了解2010—2020年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变化趋势。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上海市10828名未患麻疹、风疹和流腮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分为0~7月龄、8~11月龄、1~2、3~4、5~6、7~9、10~14、15~19、20~29、30~39、40~49、50岁及以上12个年龄组。采集血清样本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0828名对象年龄M(Q1,Q3)为8岁(9月龄,20岁);男性占48.34%(5234/10828),女性占50.92%(5514/10828),性别信息不详者占0.74%(80/10828);MMR免疫史不详者占27.03%(2927/10828)。10828名对象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76.78%、64.46%和64.29%,各年份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麻疹)=1049.50,P<0.001;χ^(2)_(风疹)=1103.11,P<0.001;χ^(2)_(流腮)=782.59,P<0.001)。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GMC分别为541.45 mIU/ml、31.76 IU/ml和133.73 U/ml,各年份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血清IgG抗体GM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麻疹=180.74,P<0.001;F风疹=189.95,P<0.001;F_(流腮)=122.40,P<0.001)。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高于风疹和流腮病毒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9,P<0.001)。结论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病毒IgG抗体水平较高,风疹和流腮病毒IgG抗体水平略低。
杨玉颖汤素文唐伟范佳磊李智杨佳炜任佳李崇山
关键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
GM(1,1)灰色模型和ARIMA模型在上海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预测应用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1
2011年
目的分别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和灰色模型GM(1,1)(grey model,GM(1,1))对上海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进行预测,并比较两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2005-2008年上海市手足口病的月发病率和年发病率分别建立ARIMA模型和GM(1,1)模型,并使用2009年的实际年发病率验证两种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选取相对误差最小的模型预测2011-2012年的发病率。结果 针对手足口病发病率建立的GM(1,1)模型和ARIMA模型,2005-2008年的拟合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1.06%和10.54%;对2009年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9.30%和6.51%。采用ARIMA模型对2011年和2012年的年发病率预测为255.32/10万和294.59/10万。结论 ARIMA模型对上海市手足口病的预测效果要优于灰色模型GM(1,1),对解决时间序列类型的发病率等资料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预测结果对该病的防治具有科学意义。
潘浩胡家瑜吴寰宇陶芳芳孙晓冬郑雅旭李崇山郑杨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上海市2018年D8基因型麻疹病毒病例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2018年D8基因型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上海市2018年麻疹病例;对病原学标本进行MV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上海市鉴定发现7例D8基因型MV病例,其中3月发病2例、10-12月5例;6月龄1例、25-31岁6例;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2例、免疫史不详5例。7例病例属于3起聚集性疫情:在出疹前7-21d有泰国旅行史2例;有日本旅行史2例及其密切接触感染1例;无外出旅行史1例及其密切接触感染1例。该7株D8基因型MV与本市2016年输入性D8基因型MV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99.3%、98.0%-98.6%;与2015-2018年其他国家D8基因型MV的同源性为99.34%-100%。结论2018年上海市发现的D8基因型MV病例为输入病例或输入相关病例。建议继续做好MCV接种工作,并开展高质量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
李智崔晓娴任佳李崇山沈妍琼唐伟费怡杨天钱晓华杨彦基李晓军朱奇张莉萍陈泓泓胡家瑜孙晓冬
关键词:麻疹麻疹病毒流行病学病原学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变异株基因特征分析
本文研究了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为我国OPV/IPV使用策略、维持我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全球脊髓灰质炎的最终消灭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PCR-RFLP和ELISA法对2000~2002年AFP病例分...
李崇山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基因特征
文献传递
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快速鉴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野毒株/疫苗株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适用于鉴别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方法。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水痘患者的水疱液并进行病毒分离,抽提阳性分离物和部分阳性水疱液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以荧光素Cy5.5标记检测探针5端,相应的锚定探针在3端用FAM羧基荧光索标记,再从研究对象基因组DNA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特异引物扩增ORF62基因中301碱基对(basepair,bp)片段,将其与特异探针杂交后,引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过罗氏LightCycler实时PCR仪描绘扩增的目标DNA片段的熔解曲线,根据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峰值对待测标本进行鉴别。最后,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方法验证杂交探针结合熔解曲线鉴别野毒株/疫苗株的准确性。结果VZVOka疫苗株的扩增产物与检测探针的Tm为52.47℃,而水痘原始临床标本/临床分离株与检测探针的Tm在57.33℃~60.50℃。通过检测DNA扩增产物与VzVORF62探针Tm的差异可以明确鉴别VZV野毒株和疫苗株。利用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的方法对水痘原始临床标本及分离株进行野毒株/疫苗株的鉴别结果与传统的RFLP方法进行鉴别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杂交探针技术结合熔解曲线操作简便省时,不易交叉污染;获得的病毒野毒株/疫苗株特征性强,适用于VZV野毒株/疫苗株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快速鉴别诊断。
王静刘景壹杨玉颖应颖吴强松陆菁李崇山孙晓冬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熔解曲线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