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卫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教委高校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水肿
  • 6篇淋巴
  • 4篇淋巴水肿
  • 3篇外科
  • 3篇筋膜
  • 2篇动物
  • 2篇肢体
  • 2篇肢体淋巴水肿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淋巴管
  • 2篇免疫
  • 2篇筋膜蒂
  • 1篇带瓣
  • 1篇岛状
  • 1篇岛状瓣
  • 1篇蒂皮瓣

机构

  • 14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2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苏州医学院

作者

  • 16篇曹卫刚
  • 8篇张涤生
  • 7篇李圣利
  • 4篇程开祥
  • 4篇王善良
  • 3篇孙沣
  • 3篇干季良
  • 3篇黄文义
  • 2篇王炜
  • 1篇张如鸿
  • 1篇张学光
  • 1篇蔡仁祥
  • 1篇陈守正
  • 1篇陈永珍
  • 1篇殷初阳
  • 1篇阮晨曦
  • 1篇刘宁飞
  • 1篇杨川
  • 1篇董佳生
  • 1篇谢峰

传媒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4
  • 1篇199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腿后外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瓣修复足部缺损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腿后外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瓣在同侧足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以小腿外踝及跟腱之间踝关节血管网向上穿支血管及筋膜为蒂 ,形成上达窝下方、前后达小腿内外侧中线的小腿后外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 ,修复同侧足跟及足背等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结果 应用 6例 ,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 2例分别为 5岁及 6岁的患儿。结论 该法具有操作简单 ,供瓣面积大 ,血运安全可靠 ,不牺牲主要血管等优点 ,对于小腿中下部、足跟、内外踝及足背部等处较大软组织深度缺损的修复 ,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曹卫刚李圣利王善良张群杨川王炜
关键词:小腿筋膜蒂逆行足部缺损外踝
带瓣膜的静脉移植代替淋巴管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被引量:43
2000年
目的 探讨带瓣膜的静脉移植手术对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9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 ,进行了移植下肢大隐静脉及其属支桥接代替淋巴管 ,远端与上肢淋巴管吻合 ,近端与颈外静脉或者头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消退显著 ,表现为 :周径减小和体积缩小 ,5例优良 ,3例良好 ,1例改善 ;随访 3~ 2 1个月 ,疗效稳定。结论 带瓣膜的静脉移植代替淋巴管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显著治疗作用 。
李圣利陈守正王善良曹卫刚王炜张涤生
关键词:淋巴水肿乳腺癌静脉移植淋巴管
实验性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构建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模拟临床肿瘤根治术后放疗患者的淋巴水肿形成过程,建立并观察一种改良的肢体淋巴水肿动物模型。方法应用传统的淋巴结根治与60钴照射相结合,制作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术后观察解剖形态、体积变化,并行淋巴核素造影、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动物死亡率为7.8%,在成活动物中模型成功率达100%,产生相应的组织形态变化及淋巴造影表现,其水肿形成规律与临床患者相似;兔后肢淋巴解剖与人较接近,大淋巴管直径约为0.6-0.9 mm。结论该模型成功率高,成本较低,便于观察;由于淋巴管口径较粗,尤其适用于显微淋巴外科的研究。
孙沣曹卫刚李圣利黄卫平张涤生
关键词:肿瘤动物模型显微外科
微波烘疗调节肢体慢性淋巴水肿免疫的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研究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在淋巴水肿患者中的作用特点及微波烘疗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聚合物 (APAAP)和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 (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2 7例慢性肢体淋巴水肿患者微波烘疗前后全身及局部浸润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检测。结果 淋巴水肿患者有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 ,以及 CD4+ / CD8+ 比例的降低和真皮层血管周围 T淋巴细胞浸润 ;经两个疗程的微波烘疗后 ,CD4+ T淋巴细胞上升 ,CD4+ / CD8+ 比例恢复正常 ,真皮层小血管周围 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消退。结论 微波烘疗可调节慢性肢体淋巴水肿患者全身及局部免疫失衡。
曹卫刚张涤生干季良
关键词:淋巴水肿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闪烁造影在肢体淋巴水肿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周剑国曹卫刚
关键词:肢体淋巴水肿淋巴显影
丝虫性淋巴水肿及有关免疫学研究进展
1998年
本文阐述了慢性淋巴丝虫病中无症状微丝蚴携带者(MF)和临床慢性象皮肿病人(CP)对寄生虫抗原的不同免疫应答特点。从全身和局部组织两方面对丝虫感染后临床表现与机体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曹卫刚
关键词:丝虫性淋巴水肿免疫应答T细胞亚群
吻合浅深淋巴管治疗下肢淋巴水肿被引量:5
1994年
对13例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浅、深淋巴管吻合术治疗,术后2周及随访6个月时,患肢消肿率分别为57.1±18.5%和47.3±22.9%。认为浅、深淋巴管吻合保留了淋巴管一淋巴管吻合后组织同源、吻合口不易堵塞的优点.同时又不需移植自身淋巴管及静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易被患者所接受。
曹卫刚黄文义傅凯丁程开祥王善良张涤生
关键词:淋巴水肿下肢
腹部血管筋膜蒂皮瓣一期阴茎再造被引量:1
1997年
应用带腹壁浅动脉筋膜蒂的腹部皮瓣为26例外伤、肿瘤所致阴茎缺损患者及先天性小阴茎者行一期阴茎再造,均获成功,效果优良。此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再造阴茎大小造中,颜色同受区匹配,手术可一期完成;缺点是再造阴茎感觉恢复较慢。
曹卫刚程开祥张如鸿周苏黄文义张涤生
关键词:阴茎缺损阴茎再造
微波调节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纤维化机理的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微波烘疗对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应用 ABC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患肢皮肤组织 TGF-β和 、 型前胶原 m RNA及多肽含量变化。 结果 烘疗前 TGF-β1 多肽位于表皮棘层、颗粒层细胞 ,真皮及皮下组织中见大量 、 型胶原纤维并有 TGF-β和 、 型前胶原 m RNA表达增加 ;烘疗后表皮细胞 TGF-β1 阳性染色变浅 , 、 型前胶原纤维变细 ,TGF-β和 、 型前胶原 m RNA表达降低。 结论 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纤维化发生 ,与相关基因TGF-β的过量表达导致 、 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和沉积有关 ,微波烘疗可以抑制 TGF-β基因表达及多肽的合成 ,通过减少 、 型前胶原 m
曹卫刚张涤生干季良
关键词:纤维化原位杂交
原发性肢体淋巴水肿组织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肢体淋巴水肿发生、发展过程中部分可能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方法选择单侧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分别于患肢与健肢对称部位取皮肤和皮下组织样本,抽提RNA,制备探针;选用H40s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和洗涤;ScanArray4000扫描芯片,GenePixPro3.0软件分析扫描结果;最后在Medline数据库中查询阳性基因的功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4096种基因中,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肢与健肢存在基因表达差异;所检测的4对临床标本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为27条(0.66%);该27条基因与原发性肢体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可能存在相关性。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能够筛选出在原发性肢体淋巴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个基因表达调控的改变。
孙沣李圣利刘宁飞曹卫刚阮晨曦张涤生
关键词:基因表达发病机制基因芯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