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昉昊

作品数:35 被引量:242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盆地
  • 10篇油气
  • 10篇成藏
  • 9篇凹陷
  • 8篇西湖凹陷
  • 8篇储层
  • 7篇油气成藏
  • 6篇致密砂岩
  • 6篇砂岩
  • 5篇勘探
  • 5篇包裹体
  • 4篇东海盆地
  • 4篇孔隙
  • 4篇海盆
  • 4篇海盆地
  • 3篇灯影组
  • 3篇岩石
  • 3篇页岩
  • 3篇页岩气
  • 3篇运动控制

机构

  • 35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35篇徐昉昊
  • 24篇徐国盛
  • 12篇袁海锋
  • 5篇梁家驹
  • 4篇彭博
  • 4篇赵明霞
  • 4篇李曦
  • 4篇陈彦梅
  • 3篇马若龙
  • 3篇刘金水
  • 3篇李振明
  • 3篇刘勇
  • 3篇刘勇
  • 2篇罗健
  • 2篇章顺利
  • 2篇钱劲
  • 1篇徐志星
  • 1篇李长志
  • 1篇唐大海
  • 1篇谢兵

传媒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5
  • 8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古近系花港组致密砂岩储集层控制因素被引量:26
2020年
采用岩石薄片鉴定、锆石U-Pb测年、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致密砂岩储集层开展了岩石学特征、成岩环境演变以及储集层发育控制因素的综合研究。研究发现,中央反转构造带花港组砂岩物性整体较差,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高,碎屑颗粒粗,杂基、高岭石、胶结物含量低;有机酸和大气淡水所形成的酸性成岩环境对次生孔隙的形成意义重大;花港组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受控于沉积物源、沉积相带、成岩环境演变及异常高压。沉积物源及优势沉积相使得花港组砂岩具有良好的原始物性,是后期相对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先决条件,异常高压对花港组储集层物性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对原生孔隙的保护。纵向上,成岩环境演变差异性导致了花港组相对优质储集层集中分布于酸性成岩环境中;横向上,中北部相对优质储集层集中分布于异常高压发育的花港组下段,中南部集中分布于埋藏相对较浅的花港组上段。
徐昉昊徐国盛刘勇张武崔恒远王亦然
关键词: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沉积物源沉积相带成岩环境
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低孔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本论文在岩心、薄片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结合实验分析测试数据和资料,分构造带研究了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低孔渗储层沉积背景、岩石学特征、储层成岩作用以及储层物性特征,并总结了沉积相、岩石颗粒组构特征以及成...
徐昉昊
关键词:东海盆地西湖凹陷
文献传递
一种井场油基钻井液岩屑热解结果的校正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场油基钻井液岩屑热解结果的校正方法,对油基钻井液进行岩石热解测试,得到从初始温度到起始温度的热解率a;对未被油基钻井液污染的岩屑进行岩石热解测试,得到从初始温度到起始温度的热解率b;将a和b的差值c的最大...
梁浩然徐昉昊徐国盛彭宇温华华史玉玲
文献传递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灰岩潜山储层岩溶识别及发育模式
2024年
涠西南凹陷灰岩潜山勘探程度低,剩余资源勘探潜力大,二号断裂带周缘已发现多个潜山油田或含油构造,显示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文综合运用钻井、录井、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二号断裂带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岩溶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构造演化与沉积背景综合分析了X构造岩溶储层的演化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二号断裂带X构造古潜山岩性主要为灰岩类、灰质白云岩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孔隙度在0.01%~35.88%之间变化,但平均值偏低,仅为4.30%;以X-1井为例,X构造表生岩溶储层自上而下划分为表层风化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水平潜流带岩溶缝/洞发育最优,为优质储层发育带;X构造裂缝-溶洞型灰岩潜山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岩相、古地貌及后期构造运动三者控制。岩相决定了溶蚀作用的发育程度,构造运动使地层抬升产生差异化剥蚀以及形成大量的裂缝,为后期岩溶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渗流空间。古地貌控制了潜水面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岩溶的发育位置,岩溶斜坡高部位受到的岩溶作用最强。综合3个控制因素建立了“岩性筑基-裂缝拓容-岩溶改造”的三元耦合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发育模式。
谢兵徐昉昊范彩伟满勇江凡徐国盛张喜淳李安然
关键词: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岩溶作用
一种基于储层厚度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层厚度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属于页岩气勘探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对待评价页岩气储层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地层特征进行确定;S2、对待评价页岩气储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确定;S3、确定待评价页岩...
李安然徐昉昊倪奇徐国盛方立羽龚鑫
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流体充注和油气成藏被引量:21
2018年
基于钻井岩心与薄片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激光拉曼成分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对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储集层孔、洞、缝充填矿物序列进行厘定,恢复储集层流体充注序列和油气运聚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共经历了5期流体充注,其中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中白垩世这3期流体充注与油气相关。早—中白垩世是气藏成藏的关键时期,为晚期沉淀的石英矿物中的气相甲烷包裹体所记录,甲烷包裹体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该期天然气充注时间为(125.8±8.2)Ma。宿主石英矿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及87Sr/86Sr值分析显示,石英矿物沉淀的流体源为大气淡水经过长期演化浓缩而形成的地层水,并非深部或外源流体的侵入,反映龙王庙组天然气成藏关键时期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有利于龙王庙组大型天然气藏的形成。
徐昉昊徐昉昊徐国盛袁海锋
关键词:四川盆地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
一种致密砂岩低阻储层含气性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低阻储层含气性评价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方法:S1、对待评价地区储层的地层进行划分;S2、对待评价地区储层的沉积微相进行划分;S3、确定待评价地区储层的砂岩的岩石类型、岩...
李安然徐昉昊梁浩然徐国盛张喜淳宋钰佳方立羽龚鑫
川中地区营山构造须家河组第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川中地区营山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二段气藏的前期研究与勘探实际有一定出入,勘探成功率仅为32%,需要解决地质认识上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提高天然气勘探成效。作者分析了须二段气藏的生储、保存及圈闭条件,认为其成藏条件优越;利用Easy Ro化学动力学模型重建了烃源岩热演化史,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ESR测龄再现其成藏过程,认为营山构造须二段天然气经历了3个成藏期:晚侏罗世烃类流体初次向储层充注,中-晚白垩世大规模向储层充注,晚白垩世以来构造隆升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须二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天然气的富集,构造起伏控制气水分异,裂缝的发育控制储层的渗流机理和产能的高低,断层的封闭性控制南北天然气差异聚集。
王霄徐昉昊车国琼王家树李正勇
关键词:须二段成藏期次成藏主控因素
一种岩心的孔隙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心的孔隙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涉及岩石孔隙度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有:高温高压调节器,通过在岩心检测辅助组件和孔隙度动态检测组件配合下,将磁性流体粒子注入待测试的岩心样品中,并利用矩阵式永磁铁组提供基本...
徐昉昊徐国盛梁浩然袁海锋李安然龚鑫梁家驹马若龙
川中安平店-高石梯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流体充注特征及油气成藏过程被引量:24
2014年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时代老、埋藏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藏历史。岩芯观察和显微薄片观察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经历了六期流体充注,分别是第一世代沥青→第二世代白云石→第三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四世代粗晶-巨晶白云石→第五世代沥青→第六世代方解石/石英,每期矿物中对应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记录了震旦系从早期形成的古油藏被破坏→古油气藏再形成→油裂解气和古气藏形成→水溶气形成→现今气藏形成的成藏事件和完整的成藏过程。第二世代-第四世代矿物形成于深埋过程中,是古油气藏形成期的产物,矿物的Sr、C、O稳定同位素表明向震旦系灯影组充注的流体主要是外源流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流动运移的特征;第六世代矿物所记录的水溶气的形成,也是震旦系最重要的成藏事件;现今的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主要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导致的水溶气脱溶聚集以及油气藏调整和改造的结果。
袁海锋刘勇徐昉昊王国芝徐国盛
关键词:油气成藏震旦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