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希龄

作品数:13 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准噶尔盆地
  • 3篇油气
  • 2篇岩性
  • 2篇岩性特征
  • 2篇油气藏
  • 2篇早古生代
  • 2篇山岩
  • 2篇气藏
  • 2篇陆壳
  • 2篇卡拉麦里山
  • 2篇火山
  • 2篇火山岩
  • 2篇火山岩建造
  • 2篇古生代
  • 1篇地壳
  • 1篇地壳构造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7篇新疆石油管理...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13篇彭希龄
  • 3篇赖世新
  • 3篇刘朝荣
  • 3篇袁文贤
  • 3篇胡斌
  • 2篇梁狄刚
  • 1篇王汇彤
  • 1篇孙永革
  • 1篇陈建平
  • 1篇刘楼军
  • 1篇张朝军
  • 1篇王绪龙
  • 1篇王惠
  • 1篇倪云燕
  • 1篇杨海波
  • 1篇赵喆
  • 1篇戴弹申
  • 1篇景爱萍
  • 1篇邓春萍
  • 1篇杨文华

传媒

  • 6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含油盆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8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0
  • 1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质疑被引量:6
2007年
文章认为车排子隆起和陆梁到莫索湾的带状剥蚀区都不应当包括在车莫隆起的范围之内,车莫古隆起的主体全在凹陷和斜坡区中,至今地震资料仍做不出隆起形态的构造图。用以证明有背斜构造形态的资料,取自于近邻的马桥凸起西端的剖面,一切均与马桥凸起的构造特征无异,而与车莫古隆起的特征不符,不能作为其代表和佐证。用未作时深转换的压缩地震剖面做古构造研究是不准确的,有时会出现误导。古剥蚀区是内陆盆地靠近边部的下凹弧形侵蚀基准面对呈大面积平缓倾斜的岩基岩层的剥蚀结果,与构造隆起作用无关。因而,剥蚀区不是隆起构造的反映,也无控制油气分布的作用。唯剥蚀区内的不整合地层封闭中,向上倾尖灭的那一部分有捕集油气的功能,具有远景。
彭希龄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控油作用
卡拉麦里山南麓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岩性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南麓复背斜南、北两翼,搞清松喀尔苏组的岩性特征及其与上下层位的接触关系,可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资料。东部双井子地区为陆相粗碎屑岩,与下伏的塔木岗组呈不整合接触;西部(老鹰沟东—五彩湾)为大套火山岩建造夹沉积岩。西部松喀尔苏组可分为下(C1sa,以火山岩为主)、上(C1sb,以沉积岩为主)2个亚组,2个亚组间呈整合接触。原五彩湾、尖山沟—沙丘河地区划为巴塔玛依内山组的地层应属松喀尔苏组下亚组。
袁文贤刘朝荣彭希龄赖世新胡斌王惠杨建林
关键词:陆相碎屑岩火山岩建造
吉尔格勒河两岸侏罗系上部不整合层位的确定被引量:1
2008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吉尔格勒河两岸侏罗系上部明显有不整合,曾被正确地确定为上侏罗统齐古组的底界。但现今的主流划分方案却将其定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之底界,而且头屯河组与齐古组不可再分。经近3年的反复考察、研究认为,目前的主流划分方案是错误的。现已查明,不整合面确实位于齐古组底部与头屯河组上部的杂色条带状地层之间。纠正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划分中存在了近20年的混乱状态。
彭希龄袁文贤刘朝荣赖世新胡斌
关键词:侏罗系不整合面层位
准噶尔盆地早古生代陆壳存在的证据
彭希龄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大陆型地壳地壳地壳构造早寒武世
卡拉麦里山南麓巴塔玛依内山组岩性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巴塔玛依内山组在卡拉麦里山(早期称克拉美丽山)南麓分布于双井子地区和火烧山北地区,是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双井子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出露层序多而厚度大,可分为3个大的喷发旋回,8个岩性段,向南、北出露层序少且厚度小。火烧山北地区老山沟出露层序较全,厚度也较大,向西到五彩湾层序逐渐减少,厚度也相应减薄,在白碱沟巴塔玛依内山组底界应向南移约1 500 m.与下伏地层以超覆不整合接触为主。研究其岩性特征与厚度变化对滴西—五彩湾—沙帐—大井地区井下地层划分及油藏评价有重要意义。
袁文贤刘朝荣彭希龄赖世新胡斌杨文华景爱萍
关键词:卡拉麦里山火山岩建造
遥感技术直接探测烃类微渗漏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6
1990年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已有较长的历史,以往大都采用遥感图象的构造-地貌分析方法,寻找可能的油气储集构造。80年代以来,开始探索应用遥感技术探测油气藏烃类微渗漏的方法,从而实现直接寻找油气藏的存在。这是当今遥感应用研究的前沿,本文为国内第一次系统试验研究的成果报道。
朱振海王文彦彭希龄
关键词:遥感技术烃类渗漏地物波谱
新疆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和特点被引量:14
1998年
论述了新疆丰富多采的各种新构造,以及它们的表现特点和分布规律。在中亚早更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中,已夷平的老褶皱山系复活再造是控制新疆第四纪地质发展的主导因素,盖层褶皱也有强烈的表现。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后幕和余幕中,基底降升和盖层变形还相当普遍。目前在山前拗陷的前缘还在高速沉降。个别地段或许有裂谷化可能。
彭希龄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
准噶尔盆地早古生代陆壳存在的证据被引量:45
1994年
根据:准噶尔盆地分布最广的上古生界火山碎屑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都证明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火山岛弧区:准噶尔北部的奥陶系为陆棚台地相碳酸盐岩,志留系中也发现类似的灰岩巨型滑塌体,表明海盆的基底为稳定陆块;东准噶尔发现了19亿年的古老混合岩: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盆地一直处于陆盆发育阶段,因而得出结论,准噶尔地区早古生代为大陆地壳而非大洋地壳。
彭希龄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早古生代陆壳
论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被引量:1
1989年
准噶尔盆地东部是一个新含油气区。主力生油层为上二叠统、油气分布受晚古生代拗陷的控制。被隆起分开的北部大井拗陷和南部昌吉拗陷东段,表现为两个独立的含油气单元,类似于两个独立的合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的方式各不相同。 北部大井拗陷为自生自储型含油拗陷,平地泉组(P_(2p))是唯一的自生自储自盖的含工业性油气的地层单元。拗陷中心就是生油中心。在生油中心内,中等隆起幅度的共成熟型背斜,是最有利的含油圈闭。岩性因素亦不可忽视,属典型的构造—岩性油藏。油水界面参差不齐,而压力系统一致。 南部昌吉拗陷东段则属他生他储型含油拗陷,含油地层单元多,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很复杂。二叠系生油层的平面厚度变化大,且进入成熟门限的时间先后不一;其中缺乏孔隙性砂层,排烃不畅,油气运移难受大;主要生油中心仅限于山前的狭长地带,早燕山运动以后,回返隆升成剥蚀区,失去了油源区的意义。中生界煤系在拗陷西部也可生油。从北三台南坡至阜康断裂下盘,油气来自山前生油中心,形成于白垩纪前,以残余油藏的稠油为主,部分为迟到油气。吉木萨尔凹陷内的重粘油,来自凹陷內低—未成熟的生油岩。北三台北断鼻的油气来自阜康凹陷北部的二叠系,是经二次运移的异地油,保存好,不是残余油藏。北三台西坡的油气以低密。
彭希龄
关键词:油气藏准噶尔盆地拗陷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生成与分布规律——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史被引量:64
2015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5套可能的烃源岩,并在很多构造圈闭发现了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油气。长期以来对该地区有效烃源岩及所发现油气的来源存在很大争议。通过对南缘地区24条地面剖面及28口探井烃源岩岩心系统采样分析研究认为,不仅二叠系与侏罗系是南缘地区重要的烃源岩,三叠系是可能的烃源岩,白垩系与古近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烃源岩。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很高、类型好,以I、II型有机质为主;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变化大,且类型较差,以II、III型有机质为主;白垩系和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但有机质类型好,以I、II型有机质为主。5套烃源岩目前成熟度差异较大,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高、过成熟阶段,白垩系烃源岩处于未成熟—高成熟阶段,古近系烃源岩处于未成熟—成熟演化阶段。5套烃源岩大量生烃时期明显不同:中二叠统烃源岩主要在晚侏罗世—古近纪,侏罗系在晚白垩世—新近纪;白垩系从始新世延续现今,在上新世初达到生油高峰;古近系中新世末期进入生油门限开始生油,目前仍未达生油高峰。白垩系在南缘中部地区为有效生烃源岩,古近系在南缘西部地区是有效的生油源岩。
陈建平王绪龙邓春萍赵喆倪云燕孙永革杨海波王汇彤梁狄刚朱如凯彭希龄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