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蒂逆行掌背动脉骨瓣的解剖观察及其治疗近节指骨坏死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腕背动脉相关解剖学特点以及带蒂逆行掌背动脉骨瓣治疗近节指骨坏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6年5月,观察5例新鲜腕部标本(成年男性4例、女性1例)腕背动脉弓与掌背动脉的关系;收集因外伤后手指近节指骨骨坏死13例13指,其中合并慢性骨髓炎3例(3指).本组骨缺损位于示指2指,中指3指,环指8指,骨缺损1.2 cm×0.5 cm×0.8 cm~3.0 cm×0.8 cm×0.8 cm;损伤到骨瓣移位治疗之间的平均时间为135(95~201)d.掌骨瓣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5指,以第3掌背动脉为蒂8指,切取掌骨瓣1.1 cm×0.6 cm×0.5 cm~3.1 cm×0.9 cm×0.7 cm,动脉蒂3.5~4.7 cm,平均4.0 cm;4指行近侧指骨间关节融合.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手指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程度.结果解剖观察到腕背部的腕中动脉弓和腕远动脉弓之间有交通动脉,与腕远动脉弓形成一个"Y"形结构.本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8~52个月,平均47个月,所有患者骨愈合,平均时间为12(8~20)周,未见骨吸收;骨瓣移植的手指术前掌指关节活动度平均为48°(5°~87°),术后平均为58°(17°~88°).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术前平均为15°(0°~38°),术后平均为25°(0°~54°).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受区(0~4.0 cm,平均2.0 cm)和供区(0~3.0 cm,平均1.0 cm)仅报告轻微疼痛.结论切取掌背动脉骨瓣应熟悉骨瓣周围的解剖结构.采用带蒂逆行掌背动脉骨瓣治疗近节指骨坏死骨缺损,可提供充分的血供,有利于骨愈合.
- 杨晓亮邵新中张旭许娅莉
- 关键词:掌骨
- 小切口膝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 2007年
- 俞汝霞李光辉张旭
- 关键词:韧带微创性
- 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最佳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我们采用带缝匠肌骨膜瓣移植治疗股骨中上段骨不连,采用股骨内侧髁骨膜瓣移植治疗股骨下段骨不连,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骨膜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结果临床应用15例,经6个月~3年2个月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带肌蒂、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下肢骨不连,疗效可靠,简便易行.
- 俞汝霞李成林温术民高佺张旭罗春华
- 关键词:骨膜瓣骨不连下肢骨不连肌骨膜瓣带肌蒂带旋髂深血管股骨下段
- 肌腱—骨复合组织移植治疗拇指陈旧性锤状指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肌腱—骨复合组织移植治疗夹板固定失败后的拇指陈旧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1月, 对12例拇指锤状指经夹板固定失败后采用切取部分桡侧腕短伸肌腱及其止点即肌腱—骨复合组织移植治疗.结果 本组12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影像学显示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5周.拇指指间关节伸直平均达4°,伤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无锤状指畸形发生. 结论 肌腱—骨复合组织移植为保守处理失败的拇指陈旧性锤状指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朱宏伟张旭李彦闯董杰
- 关键词:拇指锤状指
- 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治疗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40例为实验组,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以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不吻合kite皮瓣桡神经。所有患者均记录指腹感觉恢复功能和术后皮瓣周围外观及有无神经瘤形成。结果 1实验组seddon感觉评定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拇指皮瓣外观良好,功能满意,色泽与周围肤色相近。3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瘤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强拇指指腹感觉,降低患者伤残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 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
- 关键词:掌背动脉桡神经
- 局部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探讨
- 目的:介绍采用拇指尺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创面.方法:外伤致拇指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8 ~ 46岁,平均年龄32岁;致伤原因:机器绞轧伤8例,切割伤7例,交通事故3例,烧烫伤瘢痕挛缩2例;...
- 闫梦洋张旭温术民朱宏伟孙建新盛全锋王羡辉
- 关键词:外科皮瓣拇指软组织缺损
- 增龄双足鼠退变性腰椎侧凸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4年
- 我们通过对双足鼠模型人工干预诱导其椎间盘的不对称性退变,在增龄过程中制备退变性腰椎侧凸模型。一、对象与方法1.方法:1个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清洁级),采用传统肩肱关节处离断肱骨制备双足鼠。此后根据双足鼠的生长每天对其食物和饮用水的高度进行调节,促使鼠双足直立。将双足鼠饲养至4个月龄后参照文献[1]方法,随机针刺双足鼠L4-L5、L5-L6、L6~S1-侧椎间盘,术后饲养同术前。
- 郭旭朝丁文元申勇杨大龙马雷路宽白智龙王海莹张旭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鼠模型增龄过程双足雌性SD大鼠
- 单开门椎板成形微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微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门诊复查颈椎X线、CT、MRI,测量椎管前后径指数,开门角度,评估椎管扩大率,采用JOA评分观察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钛板组: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4±1.7),末次随访时为(13.6±2.2),改善率为60.5%。传统组: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5±1.5),末次随访时为(11.6±2.0),改善率为5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颈椎微钛板固定可有效维持术后开门角度,预防"再关门"出现,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 董志辉丁文元申勇杨大龙王辉路宽郭旭朝王海莹白智龙张旭
- 关键词:微钛板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 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新致病基因的发现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新的致病基因。方法对患有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样全外显子测序,与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6名成员的MYH3基因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异体NM_002470.3:外显子24:C.3044_3047,该变异导致氨基酸残基E1015和D1016被一串VNLF取代。结论该项研究增加了MYH3突变的变异谱,为新的致病基因。
- 李洪杰于晓飞白延彬周彤周彤张旭张旭
- 关键词:基因外显子
- 单蒂双叶岛状皮瓣在拇指再植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双叶岛状皮瓣在拇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4月-2011年10月,对16例拇指于掌指关节平面完全离断,并伴有软组织缺损者,采用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双叶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结果16指断指再植成活13指,坏死3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双叶岛状皮瓣是修复再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 朱宏伟张旭闫梦阳孙川于咏琳
- 关键词:拇指再植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