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虎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1年6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患儿134例。所有病例均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X线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手术切口长度平均2.15 cm,平均手术时间为50 min。13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1~3年),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周,术后平均6个月取出内固定。有2例患儿出现钉尾带来的软组织激惹及滑囊形成,取出内固定后消失。末次随访时患侧肢体长度较健侧平均过度生长0.75 cm,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功能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5例患儿前臂旋转功能较健侧轻度受限,未见成角畸形。结论对完全移位的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预后好,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周连军孙建华刘爱春范秋生孙爱新张新虎刘斌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髓内弹性髓内针切开复位
-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通过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比较,分析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治疗O’Brien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31例O’BrienⅢ型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18例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闭合复位组),13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切开复位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两组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5年。闭合复位组2例发生伸直受限;切开复位组6例发生屈、伸或旋前功能受限。末次随访时,闭合复位组肘关节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除旋后活动度与健侧相似(P>0.05)外,屈、伸、旋前活动度均小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功能根据Metaizeau等的标准评定,闭合复位组获优16例,良2例;切开复位组获优4例,良4例,一般3例,差2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5,P=0.001)。X线片复查示,术后内固定物取出前两组骨折均解剖复位;取出后切开复位组4例发生骨折再移位,闭合复位组无骨折再移位。随访期间均无桡骨头骺缺血性坏死改变。结论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治疗O’Brien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允许术后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孙建华张新虎周连军范秋生刘斌
- 关键词:桡骨颈骨折弹性髓内针切开复位闭合复位
-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直及内固定物取出术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孙建华张新虎张庆胜刘玉民
- 关键词: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物取出肘关节僵直骨折术后肱骨髁髁间
- 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比较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钢板及弹性钉治疗的疗效。阐述弹性钉治疗儿童骨折的优点。方法自2004年7月~2011年6月治疗4~11岁的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288例,行非手术治疗者56例。钢板治疗者98例。弹性钉治疗者134例,比较非手术与弹性钉治疗骨折、钢板与弹性钉治疗骨折的疗效情况。结果非手术组与弹性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肢体长度及关节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成角畸形及骨折再移位方面非手术组高于弹性钉组。钢板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高于弹性钉组。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结论对完全移位的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钉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预后好的优点,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周连军孙建华刘爱春范秋生孙爱新张新虎刘斌
- 关键词:儿童骨折固定术弹性髓内钉
- 锁骨钩钢板与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锁骨钩钢板与张力带钢丝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该型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17例,张力带钢丝治疗13例。结果:按Karlsson分类标准,锁骨钩钢板组均无钢板螺钉松动,优12例,良5例,差0例。张力带钢丝组1例术后5周出现克氏针部分拔出,1例术后4周钢丝断裂,优6例,良4例,差3例。结论:锁骨钩钢板较张力带钢丝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在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较优。
- 张新虎孙建华张宁焦永倩刘玉民林永胜牛洪峰尚红涛
- 克氏针提拉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 2008年
- 张新虎孙建华张宁林永胜尚洪涛李煜刘玉民刘斌王泉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随访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O'Brien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23例O'BrienⅢ型桡骨颈骨折。结果 23例获随访平均1.5年。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功能根据Metaizau标准评定:优21例,良2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O'Brien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
- 孙建华刘斌周连军范秋生张新虎
- 关键词:骨折弹性髓内钉切开复位闭合复位
- 侧开与前开式骨水泥注入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比较被引量:8
- 2020年
- 背景:有研究显示与传统的前开口注入器相比,侧开口注入器可改善椎体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充盈模式,引导水泥流向内侧,降低渗漏风险,同时增加骨水泥注入量。目的:探讨采用侧开式注入器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防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114例采用侧开式注入器进行双侧椎弓根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106例采用标准前开式注入器进行双侧椎弓根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术后拍摄X射线和CT扫描评估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和术后3d及6个月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椎体压缩率评估。研究获得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31214841X)。结果与结论:①2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早期并发症,疼痛均有所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②侧开式注入器组骨水泥注射量大于前开式注入器组(P<0.05);③两组术后3 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侧开式注入器组130个椎体中2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6.15%),前开式注入器组120个椎体中3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30%),侧开式注入器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前开式注入器组(P<0.05);⑤两组术后3 d、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组间椎体压缩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采用侧开式或前开式注入器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侧开式注入器可优化骨水泥注入模式,降低渗漏及渗入椎体周围血管的潜在风险,同时可通过调整骨水泥注入方向达到较为满意的骨水泥弥漫效果。
- 庞巨涛陈洪刘斌张伟孙建华周连军张新虎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骨水泥渗漏
- 肩锁钩板联合动力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随访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采用肩锁钩板联合动力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TossyHI型肩锁关节脱位行肩锁钩板内固定联合动力修复治疗。结果63例获随访4—34个月,取出内固定后2例发生半脱位,无全脱位及肩锁关节炎发生。内固定取出前肩关节评分为(84.82±2.2s)分,内固定取出后肩关节评分为(95.17±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锁钩板联合动力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牢固、远期效果确切,但肩锁钩板长期存留影响肩关节功能,取出后功能明显改善。
- 孙建华张新虎刘斌周连军范秋生董桂贤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肩锁钩板
- 联合注入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组(术中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椎体稳定性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活动能力(LAS评分)、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趋于平稳趋势,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比较,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能明显改善OVCF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 李文哲张新虎陈景环彭超孙建华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人工骨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