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存

张存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脊髓
  • 4篇椎板
  • 4篇骨折
  • 4篇关节
  • 4篇成形术
  • 3篇压缩骨折
  • 3篇肉瘤
  • 3篇疏松性
  • 3篇髓型
  • 3篇椎体
  • 3篇椎体成形
  • 3篇椎体成形术
  • 3篇椎体压缩
  • 3篇椎体压缩骨折
  • 3篇经皮椎体成形
  • 3篇经皮椎体成形...
  • 3篇颈椎
  • 3篇颈椎病
  • 3篇脊髓型
  • 3篇脊髓型颈椎病

机构

  • 16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衡水市第四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张存
  • 12篇苗洁
  • 7篇李晓东
  • 6篇李冠军
  • 5篇刘炳智
  • 3篇李健斐
  • 2篇李艳宝
  • 2篇陈伟
  • 2篇任志鑫
  • 1篇江丽强
  • 1篇刘文波
  • 1篇李青山
  • 1篇魏萌
  • 1篇刘法敬
  • 1篇张英民
  • 1篇张凯
  • 1篇杨光
  • 1篇王丽
  • 1篇师艳艳
  • 1篇王丽红

传媒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膝多糖调控转移相关蛋白1/核因子-κB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破坏的影响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牛膝多糖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破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A组、牛膝多糖组及低表达转移相关蛋白1(MTA1)组,每组10只。肉眼观察大鼠踝关节变化,进行关节炎评分。HE染色与番红O-固绿染色检测大鼠滑膜炎症、骨侵蚀和软骨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滑膜组织MTA1、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MTA1、NF-κ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滑膜组织MTA1、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组大鼠踝关节增粗,关节炎评分增加且在21 d后显著升高,踝关节滑膜增生,滑膜炎症评分、骨侵蚀评分和软骨损伤评分升高,滑膜组织MTA1、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增加(均P<0.05)。与RA组比较,牛膝多糖组大鼠踝关节变小,关节炎评分降低,踝关节滑膜厚度减少,滑膜炎症评分、骨侵蚀评分和软骨损伤评分降低,滑膜组织MTA1、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减少(均P<0.05)。与RA组比较,低表达MTA1组大鼠滑膜组织MTA1、NF-κB蛋白表达减少,骨侵蚀评分减少(均P<0.05)。结论:牛膝多糖可通过下调MTA1/NF-κB通路改善RA大鼠踝关节破坏。
康聪杨光王芳王丽夏男男张存
关键词:牛膝多糖核因子-ΚB关节破坏
PVP治疗胸腰椎OVCF术后VAS评分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VAS评分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科行PVP治疗的205例OVCF患者,根据术后24 h的VAS评分分为VAS评分下降≥5分组、VAS评分下降<5分组,统计患者年龄、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应用止痛药物、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相关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风险阈值。结果VAS评分下降≥5分者(A组)175例,VAS评分下降<5分者(B组)30例,A组与B组相比,患者年龄大、骨折时间短、术前VAS评分高、应用止痛药物级别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应用止痛药物是PVP术后VAS评分<5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逐级风险阈值计算,年龄<65岁、骨折时间>1周、术前VAS评分<7分、未应用止痛药物是PVP术后VAS评分下降<5分的高风险阈值。结论PVP术后VAS评分下降程度与患者年龄、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应用止痛药物级别有关;选择年龄≥70岁、骨折时间<1周、术前VAS评分≥7分、应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疼痛不缓解的患者行PVP治疗,术后VAS评分下降更大,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袁宇飞李青山张存李冠军任志鑫李艳宝李晓东刘炳智李健斐苗洁
关键词:腰痛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夜间痛、抑郁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探索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arthroplasty, TKA)对伴随夜间痛或抑郁症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初次TKA手术的195名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伴随夜间痛、抑郁症将患者分为夜间痛组(A组)、无夜间痛组(B组),抑郁症组(C组)、无抑郁症组(D组),研究了各组术前、术后6周、3月、1年患者的夜间痛发病率、疼痛程度、抑郁症发病率;术前、术后1年各组膝关节功能状态、生活质量。使用VAS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评估抑郁程度,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简明健康量表(12-item short form survey, SF-12)评估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表明术前患者膝关节夜间痛的发生率为63.6%,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7.9%。术前A组WOMAC,SF-12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组WOMAC, SF-12评分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终末期KOA患者夜间痛、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伴随较差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TKA可以改善上述不适。
颜珍珍袁宇飞张存李冠军刘婷婷李媛媛谢洋苗洁
关键词:夜间痛抑郁症全膝关节置换术
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在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T-OLF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组(25例),根据黄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与椎板的毗邻关系,在椎板后方进行区域划分后,采用椎板分区减压、逐节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B组(21例),采用椎板分层薄化法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及局部后凸角变化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A组神经功能改善率(72.2±14.8)%,B组为(73.1±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脑脊液漏发生率12.00%与B组的2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可减少椎管内侵袭性操作,硬膜撕裂的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高,内固定植入有利于术后胸椎稳定性更好维持。
张存苗洁聂佳佳李晓东刘炳智田金辉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症胸椎
药根碱通过下调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
2025年
目的探讨药根碱对骨肉瘤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药根碱对骨肉瘤作用靶点,GSEA富集分析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表达与骨肉瘤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检测药根碱不同剂量(0、2、4、8、16μmol/L)作用下骨肉瘤细胞MG63、U2OS细胞活性,选取后续功能试验药根碱剂量,CCK-8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G63、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检测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MP9蛋白表达;建立裸鼠骨肉瘤皮下移植模型,测算各组肿瘤组织质量、体积,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药根碱对骨肉瘤细胞MABO蛋白表达影响;采用shRNA干扰MAOB表达,并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包括MAOB在内药根碱对骨肉瘤作用靶点10个,GSEA富集分析表明MAOB与骨肉瘤预后情况(P<0.05)及生存期相关(log-rankP<0.05);MG63、U2OS细胞存活能力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而降低,当药根碱剂量为8μmol/L时,骨肉瘤细胞存活能力降低约50%,故选择8μmol/L进行后续功能实验;体外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药根碱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降低(P<0.05),侵袭和迁移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Ki67、MMP2、MMP9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体内实验显示,药根碱组裸鼠皮下瘤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皮下瘤质量和体积均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药根碱在体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骨肉瘤细胞MAOB表达(P<0.05)。与shNC组比较,敲低MAOB组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P<0.05);转染过表达MAOB载体可逆转药根碱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AOB表达水平与骨肉瘤预后和生存相关,MAOB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肿瘤转移;药根碱通过抑制MAOB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李霄雯赵洁江丽强张开贾海栋张存
关键词:药根碱骨肉瘤单胺氧化酶B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应用
2023年
为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皮下瘀斑、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术后7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Rasmussen评分、膝关节ROM、切口红肿、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和针刺伤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具有一定优势。
张存袁宇飞李冠军刘文波刘婷婷颜珍珍李媛媛谢洋苗洁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外科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倒刺线缝合关节囊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为评价在加速康复理念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倒刺线缝合关节囊较可吸收线的优势,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其中倒刺线组41例、可吸收线组44例,比较两组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倒刺线组关节囊缝合时间、总缝合时间与可吸收线组相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35);倒刺线组皮下缝合时间、皮肤缝合时间与可吸收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P=0.740);倒刺线组切口皮下血肿率低于可吸收线组,倒刺线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可吸收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倒刺线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可吸收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1);术后3月和末次随访两组KSS(Knee Society score)(膝关节协会评分)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刺线缝合关节囊手术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良好,有利于加速康复,推荐使用。
袁宇飞张存李冠军任志鑫李艳宝李晓东刘炳智苗洁
关键词:加速康复关节囊
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T-OLF患者接受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有25例获得完整随访,黄韧带骨化2个节段者4例、3个节段13例、4个节段6例、5个节段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局部后凸角。结果手术时间(207.4±39.6)min,出血量(685.8±176.4)mL,随访时间15~40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局部后凸畸形。术前ASIA脊髓损害分级:A级1例、B级11例、C级9例、D级4例;术后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7例、E级9例,手术前后比较,Z=-4.056,P<0.01。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5.6±1.7)、(7.8±2.2)、(9.5±2.8)分,Cobb角分别为17.6°±3.9°、15.0°±3.4°、15.6°±3.6°,不同时间点JOA评分、Cobb角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2%±14.8%。术中共4例(16.0%)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取人工硬膜覆盖并严密缝合筋膜层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可减少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椎管内侵袭性操作,硬膜撕裂的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高,且术后胸椎稳定性维持好。
张存苗洁李晓东刘炳智曹俊明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症
颈椎板切除宽度与C_5神经根麻痹的关系及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颈后路不同椎板切除宽度与C_5神经根麻痹的关系及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测量椎板切除宽度为14.5~23.6mm,以中位数19.0mm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A组(14.5mm≤椎板切除宽度<19.0mm)和B组(19.0mm≤椎板切除宽度≤23.6mm),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指数变化及C_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维持至末次随访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C_5水平脊髓漂移距离为(2.8±0.4)mm,B组为(3.4±0.6)mm,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A组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3%(2/38),明显低于B组的21.1%(8/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板有限切除内固定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恢复颈椎序列,解除脊髓压迫并限制脊髓过度漂移,从而降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张存苗洁李晓东刘炳智陈伟刘法敬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全椎板减压内固定
熊果酸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的影响
2019年
研究熊果酸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熊果酸(40、20、10μg/mL)和顺铂(40μg/mL)干预对数生长期人骨肉瘤MG-63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值抑制率。结果 经熊果酸干预48h能够显著提高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结论 熊果酸具有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的作用。
陈伟魏萌张存王丽红师艳艳
关键词:熊果酸骨肉瘤MG-63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