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崔尚斌

崔尚斌

作品数:28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4篇腰椎
  • 6篇疗效
  • 6篇颈椎
  • 5篇胸椎
  • 5篇椎弓
  • 4篇胸腰椎
  • 4篇融合术
  • 4篇手术
  • 4篇退变
  • 4篇椎骨
  • 4篇内固定
  • 4篇节段
  • 4篇脊髓
  • 4篇脊柱
  • 4篇骨折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腰椎骨折
  • 3篇椎弓根
  • 3篇椎管
  • 3篇椎间盘

机构

  • 2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刘少喻
  • 28篇崔尚斌
  • 24篇魏富鑫
  • 21篇王乐
  • 12篇黄阳亮
  • 9篇钟锐
  • 9篇龙厚清
  • 8篇梁春祥
  • 4篇孙海兴
  • 4篇韩国伟
  • 4篇梁子建
  • 2篇刘希哲
  • 2篇苏培强
  • 2篇邹学农
  • 2篇于滨生
  • 2篇李浩淼
  • 2篇周治宇
  • 2篇潘鹤海
  • 2篇潘希敏
  • 2篇韩凯

传媒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治疗L5椎弓峡部裂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应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治疗L5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科采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8.2±3.2岁(25~32岁),术前平均病程为16.3±5.7个月(7~24个月)。峡部裂节段均位于L5。术后3个月、1年时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行X线、CT等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L5/S1椎间活动度变化及椎间不稳发生率变化情况,并评价患者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0±24.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15ml。平均随访18.5±5.0个月(12~24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3±2.5分,ODI为(67.0±15.1)%;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3.0±1.2分和(17.2±4.5)%,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时分别为1.0±0.6分和(9.1±5.3)%,较术后3个月时进一步改善(P<0.05)。术前L5/S1间隙活动度为13.1°±2.1°,存在腰椎不稳或小于Ⅰ度滑脱者共15例(83.3%,15/18);术后1年时分别为9.3°±1.6°和2例(11.1%,2/18),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随访患者峡部裂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治疗L5椎弓峡部裂具有创伤小、对神经干扰少、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提高椎间稳定性的优点。
崔尚斌刘少喻苏培强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FACE
CBT螺钉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腰椎内固定方法之一,但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固定效果不甚理想。为克服这一不足,Santoni等学者提出皮质骨钉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技术,该文就其概念、技术特点、钉道特征和螺钉定位方法、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赵恩斯刘少喻魏富鑫黄阳亮王乐崔尚斌钟锐韩凯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Smiley face rod固定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
目的 探讨使用smiley face rod固定系统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科采用smiley face rod椎弓根钉固定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18例,术前...
崔尚斌刘少喻苏培强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中诱发电位消失2例报告
2017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引起的颈脊髓压迫症状。研究证实约有25%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伴有后纵韧带骨化。其症状是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有较高的致残率。无论是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都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崔尚斌刘少喻邓耀龙陈裕光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诱发电位脊髓压迫症状后路手术异位骨化四肢瘫痪
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病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估对老年颈椎病患者(≥60岁)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6月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并获〉3年随访的63例老年患者资料,其中男43例,女20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67.78岁。评估所有患者手术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之后每半年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根据患者年龄段(低龄,≥60且〈70岁,n=49;高龄,≥70岁,n=14)和术前病程时间(〉1年,n=21;≤1年,n=42)对部分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所有患者JOA评分和NDI均有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45±3.87)分恢复到术后(13.85±3.73)分,NDI由术前(25.52±4.13)%恢复到术后(13.14±3.24)%。术后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和术后轴性症状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5%。低龄老年患者和高龄老年患者的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患者恢复时间(10.21±2.46)个月高于低龄老年患者(7.92±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程〈1年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52.13±9.45)%,优于病程≥1年患者的(43.1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的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老年颈椎病患者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可靠。
王乐刘少喻魏富鑫崔尚斌龙厚清韩国伟黄阳亮张旭华
关键词:颈椎椎管颈椎病椎管狭窄椎板切除术
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B型胸腰椎骨折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2年10月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B1.1型13例,B1.2型11例,B2.2型11例,B3.1型2例,B3.2型2例,B3.3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术式。通过测量骨折伤椎压缩率、伤椎上、下节段Cobb角评价影像学效果,并通过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5ml,平均随访47.5个月(24~82个月)。术后1周伤椎上、下节段Cobb角从术前平均20.1°降低至术后平均6.2°,伤椎压缩率从术前平均38.9%降至术后平均10.1%(P均〈0.05),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6.9°,伤椎压缩率平均10.8%,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VAS由术前平均8.6分下降至2.4分(P〈0.05)。术后37例(93%)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改善(P〈0.05),3例(8%)未获得改善,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者。结论经伤椎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丢失减少等优点,可用于B型胸腰椎骨折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崔尚斌魏富鑫刘少喻梁春祥龙厚清黄阳亮王乐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髓挥鞭样损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髓挥鞭样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0月手术治疗颈髓挥鞭样损伤并获随访的4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51.0±12.0)岁(28~7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0例,跌倒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合并有后纵韧带骨化。手术包括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36例,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5例。根据患者年龄、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手术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121.9min;术中出血量30~500ml,平均177.8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110个月,平均59.4个月。术后JOA评分平均14.7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平均改善率为77.8%。非老年组和老年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79.6±18.8)%:(73.5±22.8)%]和优良率(90%: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OA评分不同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晚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JOA评分改善率[(84.6±13.3)%:(75.4±24.0)%]更为明显,手术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双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髓挥鞭样损伤效果可靠,高龄者也有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但术前损伤严重或晚期手术者预后较差。
王乐刘少喻梁春祥龙厚清韩国伟魏富鑫黄阳亮崔尚斌
关键词:脊髓损伤颈椎挥鞭样损伤
单、双运动单元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比较单运动单元与双运动单元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及不完全爆裂骨折(AO分型为A1型和A3型)的疗效,探讨单运动单元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A1型和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41例。按随机数字法将两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运动单元固定组和双运动单元固定组,A1型组分别为35例和26例,A3型组分别为41例和39例。通过腰功能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2000分级标准评估临床结果;通过测量术前、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骨折椎楔变指数、骨折节段矢状指数评估影像学结果。终末评估时间设为术后18个月。结果14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单运动单元固定组平均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双运动单元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A1型组,单运动单元固定组与双运动单元固定组椎体楔变矫正指数与终末随访矫正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A3型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失败率大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运动单元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部分A1及A3型胸腰椎骨折,可取得与双运动单元固定相近甚至更佳的疗效,且有出血少、用时短等优点;对于A3.2型胸腰椎骨折,因其失败率较高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魏富鑫崔尚斌李广胜刘希哲梁春祥刘少喻龙厚清李浩淼于滨生黄阳亮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脊柱融合术
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同定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2年6月共收治12例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8~63岁.平均37.5±18.7岁。术前单纯表现为颈肩痛3例、头晕1例,余均存在脊髓损伤症状。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3±2.1分;颈髓延髓角108°~121°,平均108.9°±8.1°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7-28d,平均14.7±8.1d。当齿状突满意复位后,维持牵引3~5d,行后路枕颈复位同定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颈托外同定3个月。结果:齿状突均有较好的复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8个月,平均43.0±19.6个月.固定满意并坚固融合,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JOA评分为8~17分,平均15.1±1.6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8.2%。末次随访颈髓延髓角为125°-141°,平均133.3°±9.3°,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按Epstein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可l例。结论: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同定融合是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魏富鑫刘少喻王乐梁春祥龙厚清孙海兴崔尚斌潘鹤海黄阳亮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寰枢椎脱位颅骨牵引枕颈融合
单侧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椎间融合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08 年2 月至2016 年2 月采用后路单侧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2 ...
崔尚斌魏富鑫刘少喻王乐赵恩斯何达成
关键词: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单侧椎弓根螺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