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少平
- 作品数:40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初步观察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 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8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斑0.8~2.0mm,照射时间60s,能量80~300mW,对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 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结果。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者6眼,占33%;无变化者12眼,占67%。自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者16眼,眼底检查病变减轻者10眼。13眼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其中8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明显消退、渗漏减轻。结论: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哈少平宫传勋杨巧玲武淑玲徐维刚顾青
- 关键词:温热疗法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 25眼(2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眼底、视野、术后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眼(20例)术后平均眼压(11.42±2.14)mmHg,眼压在6~21 mmHg者23眼,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2.0%;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5眼(60.0%),术后功能性滤过泡24眼(96.0%),6眼(24.0%)发生浅前房,1眼出现(4.0%)前房出血,2眼(8.0%)脉络膜脱离,眼底及视野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从而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 雒文娟哈少平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
-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36例(3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范文燕杨巧玲哈少平
-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生物羊膜
- 兔眼小梁切除术中植入改良型双层羊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改良型双层羊膜植入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日本大耳兔18只36眼,术中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右眼巩膜瓣层间植入生物羊膜(单层)为单层羊膜组,左眼术中将生物羊膜折叠后双层包裹巩膜瓣(上皮面背对巩膜瓣)为双层羊膜组,观察2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兔眼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维持时间、前房深度等指标。结果术后第7天单层羊膜组眼压为(8.36±1.56)mmHg(1kPa=7.5mmHg),双层羊膜组眼压为(6.74±1.16)mmHg,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4天单层羊膜组眼压为(10.27±2.42)mmHg,双层羊膜组眼压为(7.97±1.48)mmHg,2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第7天、第14天双层羊膜组眼压控制较单层羊膜组更理想。术后第30天双层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61.1%,明显高于单层羊膜组的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型双层羊膜植入方法较单层植入方法在不改变手术方式、不增加手术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 杨伟哈少平景金霞
-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羊膜
-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影响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结束时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抑制滤过通道瘢痕化的作用。方法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60例(60眼),最终完成随访12个月患者40例(40眼),其中研究组21例(21眼)、对照组19例(19眼)。分别观察术后1周、1、3、6及12个月时眼压、滤过泡高度、范围、充血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眼压更低(P<0.05)。术后1、3、6、12个月研究组滤过泡垂直高度(H)及术后1周、6、12个月研究组滤过泡水平范围(E)均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18例(86%),对照组则为15例(79%),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结膜伤口漏、角膜上皮损伤、前房出血、浅前房、滤过道内口阻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前房炎症、眼内炎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结束时手术部位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可以联合抑制滤过通道瘢痕化,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段敏哈少平何利东何利东李春花
-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泡
-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89眼)青光眼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部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的梯形巩膜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拆缝线。球结膜切口连续紧密缝合。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眼内组织反应与并发症。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调整缝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后第一天前房形成良好74只眼,术后巩膜瓣缝线松解时间5-30天,平均11天,缝线松解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60例患者术后随访眼压3-18mmHg,平均(9.1±2.75)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呈现血管少、弥散而微隆起的功能性结膜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减少前房形成迟缓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小梁切除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哈少平张小隆杨巧玲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调整缝线
- 兔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与干扰素α-2b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评价羊膜与干扰素α-2b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纤维增殖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日本大耳兔30只(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2组右眼(30眼,为羊膜组)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层间植入生物羊膜,组A左眼(15眼,为干扰素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组B左眼(15眼,为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3d、5d、7d、14d、30d、60d观察各组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维持时间、前房深度等指标,并于术后3d、7d、14d、30d、60d分别处死2组各3只动物,摘除眼球作病理切片,观察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等情况。结果术后7d,羊膜组眼压为(9.95±2.15)mmHg(1kPa=7.5mmHg),对照组眼压为(12.27±1.95)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素组眼压为(10.14±2.27)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羊膜组与对照组、干扰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组滤过泡形态均以Ⅱ型为主;术后5d、7d、14d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占有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羊膜组早期炎症反应重于其他2组,术后3d光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于羊膜植入区;术后7d电镜下可见滤过通道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干扰素组术后早期光镜和电镜下仅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和干扰素α-2b均能降低眼压和延长滤过泡保留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生物羊膜作用优于干扰素α-2b,但是植入陈旧生物羊膜手术区炎症反应重,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杨伟哈少平宋萍景金霞
-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羊膜干扰素Α-2B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造影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比分析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底造影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98例119只眼及PCV患者61例68只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结果 119只渗出型AMD患眼中,眼底彩照和FFA显示21只眼为经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占17.6%;29眼为微小经典型CNV,占24.4%;69眼诊断为隐匿型CNV,占58%;6只眼CNV与PCV共存,占5%。68只PCV眼中,54只眼荧光素眼底ICGA显示有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膨隆灶,占79.4%;14只眼见多个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但无明显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与之相连,占20.6%。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在疑似PCV的患者中,有90例行ICGA,确诊PCV 61例,占67.8%;PCV约占渗出性AMD的36.36%。结论渗出型AMD与PCV不同的ICGA表现,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王利明哈少平
-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色素性青光眼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14只眼色素性青光眼患者,在经过局部降眼压治疗后,眼压仍不能有效地控制,住院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评估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2例14只眼色素性青光眼患者,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下降为(8.02±5.17)mm Hg、(13.62±3.21)mm Hg、(12.89±2.96)mm Hg、(13.02±1.85)mm Hg、(13.27±2.08)mm Hg;术后1例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余与术前视力保持不变;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色素性青光眼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范文燕朱艳哈少平
- 关键词:色素性青光眼
-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因为快速、非接触、分辨率高等优点在眼科应用广泛,对眼前节形态学包括角膜厚度、前房角结构、虹膜形态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就前节OCT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景金霞哈少平范文燕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