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吐尔洪江·吐逊

作品数:43 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5篇包虫
  • 15篇包虫病
  • 15篇虫病
  • 9篇切除
  • 9篇细胞
  • 9篇棘球蚴
  • 8篇手术
  • 7篇泡型
  • 7篇泡型包虫病
  • 7篇腹腔
  • 7篇肝脏
  • 6篇自体
  • 6篇囊型包虫病
  • 6篇棘球蚴病
  • 6篇腹腔镜
  • 6篇肝泡型包虫病
  • 5篇肝移植
  • 4篇术后
  • 4篇切除术
  • 4篇疗效

机构

  • 41篇新疆医科大学...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2篇吐尔洪江·吐...
  • 25篇温浩
  • 13篇赵晋明
  • 13篇李涛
  • 9篇林仁勇
  • 7篇邵英梅
  • 6篇李玉鹏
  • 5篇吐尔干艾力·...
  • 5篇张金辉
  • 5篇单骄宇
  • 5篇姚刚
  • 4篇张志
  • 4篇周成明
  • 4篇邰沁文
  • 3篇李亮
  • 3篇马海长
  • 3篇张雪
  • 3篇曹峻
  • 3篇王俊华
  • 3篇张皓

传媒

  • 6篇中国病原生物...
  • 5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腹腔镜下肝脏手术用牵拉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腹腔镜下肝脏手术用牵拉器,包括外管,外管内连接有内螺纹,外管的底端插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上连接有外螺纹,外螺纹连接内螺纹,活动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上连接有手柄,活动杆的...
吐尔洪江·吐逊阿米娜·艾尔肯李涛吴警曾齐
文献传递
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口服阿苯达唑[10mg/(kg·d)]。术后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6月。对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包虫病复发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WHO包虫病非正式工作小组包虫病分型,21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包虫为CE1型。其中8例患者囊肿位于肝Ⅱ~Ⅲ段,13例患者囊肿位于肝Ⅳ-Ⅵ段。囊肿直径为3~12cm,平均直径为7cm。手术时间为(76±23)min,术中出血量为(110±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d。术中无输血、中转开腹患者。术后1例患者出现少量胆汁漏并于术后10d自行痊愈。所有患者随访1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安全、可行,近、远期疗效好。
米尔夏提·阿不都热西提吐尔洪江·吐逊邰沁文张金辉赵晋明旁後周成明温浩
关键词:肝囊型包虫病腹腔镜检查
新的挑战与机遇--自体肝移植治疗61例肝泡型包虫病10年临床实践
前言:两个世纪以来,肝脏解剖和肝再生的神秘“面纱”不断被揭开。随着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广泛接受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肝脏外科医生驾驭肝脏的能力亦不断提升。当肿瘤累及肝静脉-腔静脉汇合区、肝后下腔静脉伴或不伴有第一肝门Gli...
吐尔干艾力·阿吉邵英梅赵晋明李涛排组拉·沙拉依阿当冉博将铁明张瑞青吐尔洪江·吐逊何翼彪温浩
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及表型特点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形态及其细胞表型特点。方法囊型包虫病患者组(cystic echinococcosis,CE)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healthy donor,HD)15例,采外周血(肝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贴壁培养,施加重组细胞因子培养6d,诱导成DC,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CD86、HLA-DR、CD1a、CD80的表达情况。结果与HD组比较,CE组PBMC诱导的DC表面的树突状突起较少,且细胞表面的CD86、HLA-DR、CD1a、CD80表达降低(P<0.05)。结论CE组患者PBMC诱导的DC形态不典型,表面分子的表达降低,细胞活力降低,对T细胞的刺激能力减弱。
刘弓伯邵英梅单骄宇吐尔洪江·吐逊张雪阿尔孜古丽·吐逊张志蒋铁民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囊型包虫病细胞表型
细粒棘球蚴抗原B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抗原B(AgB)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IL-17+T细胞(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Ficoll法分离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PBMC并接种于24孔培养板,分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抗原B(2mg/L)实验组和高剂量抗原B实验组(5mg/L)进行培养。分别在培养96、120和144h后取样,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液中Th17细胞的阳性表达率。所得结果采用两组配对t检验。结果Th17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存低剂量和高剂量抗原B干预培养96h后分别为0.433±50.115和0.500±0.265,较阴性对照组1.067±0.473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20h和144h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粒棘球蚴抗原B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它可能与细粒棘球蚴所致免疫逃避机制有关。
金一帮周洋王俊华吐尔洪江·吐逊张雪温浩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抗原B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
多房棘球蚴感染对胶原蛋白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幼(E.m)感染所致的免疫应答偏倚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CI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建立雌性C57小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CIA组)、多房棘球蚴感染模型(E.m组)和多房棘球蚴感染后类风湿性关节炎诱导模型(E.m+CIA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足爪组织、外周血及脾脏细胞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及转录因子水平,实验设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比较法(M-W法);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外周血及脾脏细胞中IL-17A、IL-1β、IFN-γ水平在E.m+CIA组18.93(14.90-20.53)pg/ml、18.93(14.90-20.53)pg/ml,4.18(1.79-4.45)pg/ml、4.182(1.794-4.446)pg/ml,14.79(0.64-29.38)pg/ml、14.79(0.64-29.38)pg/ml,显著低于CIA组16.47(15.41-19.46)pg/ml、16.47(15.41-19.46)pg/ml,161.60(125.40-222.20)pg/ml、367.2(240.4-550.3)pg/ml,29.89(19.93-58.95)pg/ml、29.89(19.93-58.95)pg/ml(P〈0.05或P〈0.01);E.m+CIA组IL-4、IL-6等抗炎相关因子水平11.68(11.00-12.85)pg/ml、11.68(11.00-12.85)pg/ml,450.40(292.80-697.50)pg/ml、450.40(292.80-645.60)pg/ml,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小鼠足爪中IL-17A及RORrt mRNA相对表达量在E.m+CIA组13.29(5.38-18.93),1.07(0.78-6.99)较其他组降低。结论 E.m感染诱导的Th2优势应答可使CIA不能有效启动致病性Th1免疫应答,抑制CIA小鼠过度的Th17应答,从而减轻RA炎症损伤。
吐尔洪江·吐逊沙地克·阿帕尔马海长李玉鹏张皓李涛赵晋明温浩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辅助性T细胞免疫应答
成人胆管囊性扩张症的外科诊治
2011年
目前大多数成人胆管囊性扩张症(adult choledochal cyst,ACC)均能获得根治性的治疗.然而,由于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缺乏认识导致误诊、误治及致患者接受多次手术仍较常见.为此,特将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03-2008年收治的68例ACC回顾分析如下.
玉苏甫·依米提吐尔洪江·吐逊排祖拉温浩
关键词:胆管囊性扩张症外科诊治成人多次手术根治性ACC
MyD88和IL-23在肝囊型包虫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分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IL-23在肝囊型包虫病(CE)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MyD88和IL-23在CE中参与免疫逃避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40例CE组织、CE旁组织及正常人肝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yD88、IL-23在CE、CE旁组织及正常人肝组织的表达,应用Image-Proplus6.0软件半定量分析MyD88、IL-2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CE患者与正常人血清MyD88、IL-23表达水平。结果:MyD88、IL-23在CE组织中的表达高于CE旁组织(P<0.05);CE旁组织高于正常人肝组织(P<0.05)。CE患者血清中MyD88表达低于正常人(P>0.05),IL-23表达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MyD88、IL-23在CE组织中高表达;提示MyD88、IL-23可能参与CE免疫耐受。
陈骏吐尔洪江·吐逊沙地克江·阿帕尔艾买提·亚森赵培吉江多斯·帕依孜吾拉温浩
关键词:囊型包虫病髓样分化因子88IL-23免疫耐受
阿苯达唑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及GATA3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服用阿苯达唑15例,纳入药物组;肝泡型包虫病首治患者14例,纳入肝泡型包虫病组;健康志愿者26例,纳入健康志愿者组.药物组患者口服片剂阿苯达唑10 mg/(kg ·d),用药时间为(2.5±2.3)年.所有受试者在入组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同时运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浆IFN-γ、IL-5的表达.正态分布数据以(x)±s表示,偏态分布数据以M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两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结果 药物组、肝泡型包虫病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 mRNA中位值分别为0.117、0.114、0.09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34,P>0.05);药物组、肝泡型包虫病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TA3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分别为0.006、0.007、0.02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96,P<0.05);药物组、健康志愿者组和肝泡型包虫病组受试者T-bet与GATA3的比值(T-bet/GATA3)中位值分别为25.618、8.235、4.3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P<0.05).药物组、肝泡型包虫病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受试者血浆IFN-γ表达水平分别为(367±252) μg/L、(305±52) μg/L、(326±122) μg/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P>0.05);药物组、肝泡型包虫病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受试者血浆IL-5表达水平分别为(40±8)μg/L、(52±39) μg/L、(41±6)μg/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5,P>0.05);药物组、健康志愿者组和肝泡型包虫病组受试者IFN-γ与IL-5�
马海长吐尔洪江·吐逊张恒张雪刘清杨乐林仁勇温浩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免疫逃避
不同保温方法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IL-2、IL-6、IL-10的影响
邵丽吐尔洪江·吐逊贾风菊颜巧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