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作品数:14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回龙观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刺激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视觉刺激的脑区激活的差异。方法:对10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名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视觉信息处理过程的检查,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采用组块设计,以翻转棋盘格为视觉信息输入,以"十"型为对照,比较两组脑区激活区域的差异。结果:两组在中枢视觉区都有激活。但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视觉刺激时左侧顶下小叶激活增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刺激后,左侧顶下小叶的异常激活,可能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偿性,是其视觉信息加工受损的影像学证据。 刘琳 董问天 裴新龙 阎浩 袁慧书 谢敬霞 杨甫德 张岱关键词:视觉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 基于象素形态测量法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应用基于象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精神分裂症大脑白质结构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①分组:精神分裂症组为10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北京回龙观医院2005-04/2006-03收治,符合ICD-10、DSM-Ⅳ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的患者;健康对照组是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精神分裂症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0名。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检测方法和参数:采用西门子1.5TSonataMRI成像系统,对所有受试者行全脑扫描,解剖图像采用T1加权序列矢状成像(MPRAGE),共采集96层。TR=1900ms,TE=3.93ms,flip15°,FOV=220mm×220mm,图像分辨率0.43mm×0.43mm×1.70mm。③数据处理:在SPM5平台上,使用VBM5工具箱进行技术进行处理。采用MNI的标准脑图谱配准,配准后图像分辨率2mm×2mm×2mm;采用HMRF算法进行组织分割,目标是测量白质密度,故未经体积调制;用12mm半高全宽高斯核对脑白质密度图进行平滑;然后采用SPM的组分析方法,对两组进行成组t检验,t>3.61,P<0.001(未校正)、相连象素大于20个的信号变化脑区视为有差异脑区。结果:20名受试者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精神分裂症组密度低于对照组的区域有双侧颞下回、双侧额下回、双侧梭状回、左侧海马旁回、左侧胼胝体、左侧丘脑、左侧顶下叶、左侧楔前叶、右侧额中回、右侧颞中回,没有发现精神分裂症组白质密度高于对照组的区域。结论:①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缺陷部位广泛。结合同一研究对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提示左侧丘脑和双侧梭状回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关系。②基于象素的形态测量学的方法有快速和全自动的特点,具有不受分析人员主观影响等优点。 董问天 刘琳 裴新龙 袁慧书 谢敬霞 阎浩 张岱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脑白质 丘脑 康复工程 应用IBASPM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磁共振影像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基于SPM的个体脑结构分析法(IBASPM)分析精神分裂症大脑结构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nata1.5T MRI成像系统,对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例匹配的健康人行全脑扫描,获取高分辨率T1图像。经IBASPM分析获得各区体积值,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枕叶上部和左侧中央旁小叶体积小于对照组,而脑脊液的体积多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IBASPM具有自动化的特点,节约人力,在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影像研究方面前景广阔。 董问天 刘琳 裴新龙 袁慧书 谢敬霞 阎浩 张岱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枕叶 脑脊液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Stroop效应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Stroop效应的行为学及脑区激活的特点。方法采用慢速事件-相关设计的Stroop-like任务,任务范式包括一致状态(CC)和不一致状态(IC)两种试验,对26例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患者组)和17名与患者组的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进行fMRI检查。使用统计参数激活图(SPM2)及功能影像分析(AFNI)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在CC下,对照组的反应时间[(610.9±69.1)ms]短于患者组[(665.0±85.5)ms;P<0.05];在IC下,对照组的反应时间[(711.5±84.8)ms]虽短于患者组[(757.7±130.9)m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的反应时间均长于CC(P<0.01)。两组脑激活图均未观察到IC较CC增加激活的脑区。(2)患者组表现为多个脑区的局部一致性下降,主要分布于右侧岛叶、额下回、颞下回,以及左侧扣带回前部、山顶(小脑)和额中回。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学存在明显的Stroop效应,而脑区激活却未见Stroop效应。 刘琳 阎浩 王菲 孙治国 王希林 张鸿燕 丛中 洪楠 杨甫德 张岱关键词:注意力 STROOP任务 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区情绪识别的近红外成像研究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存在基础认知和社会认知损害,尤其是社会认知损害是目前研究热点.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是社会认知的核心成分,其损害可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 朱小林 刘琳 范宏振 范丰梅 郝飞 谭淑平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歌曲治疗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症状改善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音乐治疗中的歌曲治疗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及临床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3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歌曲组与对照组2:1的比例随机分组,歌曲组(n=89)接受常规精神科治疗合并歌曲治疗12周,对照组(... 尹誉霏 童永胜 李静雯 张娱 刘琳 崔勇 谭云龙关键词:音乐治疗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歌曲治疗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歌曲治疗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3例,按治疗组:对照组=2: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辅助"歌曲治疗技术",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歌曲治疗技术对PANSS测评的阴性症状(β=-0.259,P<0.001)有显著性降低作用,对PANSS总分(β=-0.112,P=0.057)有边缘性的降低作用;歌曲治疗技术对RBANS测评的认知功能(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言语功能、注意和延迟记忆)没有显著的改变作用(P>0.05)。结论:歌曲治疗技术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尤其是药物治疗难以改善的阴性症状;3个月的歌曲治疗技术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没有显著性的改善作用,其有待进一步研究认证。 李妲 尹誉霏 刘琳 李静雯 张娱 崔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音乐治疗 阴性症状 强化节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影响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记忆存在明显损害,通常表现为工作记忆水平下降,但内隐记忆则相对完好。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记忆主要依靠内隐学习能力,因此,是否可以通过系统的节奏训练,利用患者相对完好的内隐学习能力,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尹誉霏 刘琳 汪毅 李伟 赵欢 王云辉 范宏振 崔勇 卞清涛 谭淑平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 内隐学习 外显记忆 文献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区情绪识别过程脑血氧变化的研究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存在基础认知和社会认知损害,尤其是社会认知损害是目前研究热点。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是社会认知的核心成分,其损害可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 朱小林 刘琳 范宏振 范丰梅 郝飞 谭淑平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心理理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亲属的脑结构非对称性异常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脑结构非对称性与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患者来自不同家族的一级亲属和正常对照三组各19人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脑结构成像。使用统计学参数图软件SPM2计算全脑灰质结构非对称性指数,并比较三组人群非对称性指数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相比,颞上回、后扣带回、小脑、顶叶、基底节的结构非对称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亲属和正常对照相比,颞上回和顶叶的结构非对称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和一级亲属相比,小脑、顶叶、基底节的非对称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颞上回和顶叶的结构非对称性降低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指标,而后扣带回、小脑、基底节的结构非对称性降低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病状态有关。 杨磊 韩雪 程章 曹庆久 赖云耀 王煦 杜波 任翠玉 刘琳 张涛 原岩波 栗克清 洪楠 于欣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一级亲属 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