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 作品数:23 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Nintedanib抗腹膜纤维化作用与机制
- 目的 Nintedanib作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已获准在临床上治疗非特发性肺纤维化,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nintedanib具有抗肾脏纤维化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nintedanib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
- 刘峰
- 关键词:腹膜纤维化酪氨酸激酶受体SRC转分化
- 内科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初步探索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索内科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方法:在2010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开展新的培训模式,创新和实践规范化培训制度,明确培训目标和学习任务,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制定完备的教学计划,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结果: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培训制度得到完善,培训手段进一步丰富,带教医师带教意识明显增强,住院医师培训质量明显提高,为其在以后的医疗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刘峰王奕陈迟顾晓波贾新颜徐晓云刘菲严海东
- 关键词:住院医师内科学
- 框架式教学在肾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级医院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医院对医学生培养要求也不断提高。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师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不断探究新形势下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将框架式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及PBL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该科的临床教学模式,旨在最终培养出"能看病,看好病"的明日医师。
- 张颖莹李晓珺刘峰刘娜江薇王奕王俊齐华林
- PPAR基因多态性和CK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 刘峰严海东余晨张新天齐华林江薇张瑞青王俊李雪竹
- 本研究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参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选取慢性肾脏病(CKD)患者91例和正常对照者149例,通过检测生化指标和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基因多态性PPARΓ等位基因
- 尿毒症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和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2)和未感染组(n=74)。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感染组病原菌特点,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白细胞(WBC)水平,对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2例(30.19%),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82.22%,革兰阴性菌7株占15.56%,真菌1株占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留置导管时间≥4 d、住院时间≥4 d及HBP、NGAL、WBC水平偏高是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HBP、NGAL、WBC在尿毒症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革兰阳性菌是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高龄、伴有糖尿病、留置导管时间≥4 d、住院时间≥4 d及HBP、NGAL、WBC水平偏高等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 施晓玲徐太静梁炜炜韩丽君申洁刘峰
- 关键词:尿毒症导管相关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 上海市浦东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在上海浦东新区随机抽取/〉45岁居民20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测尿白蛋白/肌酐、尿常规、血清肌酐、葡萄糖和血脂,并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1905名(82.1%)居民入选,白蛋白尿检出234例,标化患病率为12.0%(95%CI:0.105~0.135);eGFR〈60ml·min~^-1.73m^-2者36例,标化患病率为1.9%(95%CI:0.172—0.213);按慢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诊断标准,CKD患者共240例,标化患病率为12.6%(95%C1:0.112~0.14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272)、高血糖(OR=1.233)、年龄(OR:1.043)、高胆固醇(OR=1.187)、高尿酸(OR=1.003)是中老年人群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海浦东社区中老年人群CKD的患病率较高,应积极开展CKD的早期筛查,干预高危人群以延缓CKD的进展,避免终末期肾病的发生。
- 王奕曲晓璐王新华朱爱国余晨张新天张瑞青熊重祥刘峰王俊张颖莹严海东
- 关键词:肾病患病率
- 新型腹膜透析液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中性pH、低葡萄糖降解产物(GDP)腹膜透析液(NpHLGDPPDF)在腹膜透析(PD)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Meta分析评价NpHLGDPPDF对P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在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内进行相关的检索.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16项研究共计1 546例患者入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PDF相比,NpHLGDPPDF维持高水平的尿量(WMD 131 ml,95%CI 64~ 197);随访时间延长,有延缓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的趋势(12月、18月及>24月的SMD分别为-0.01 ml/min、0.12 ml/min、0.21 ml/min);未能降低PD患者全因死亡率、技术失败率;有降低腹膜炎发生的趋势(RR 0.84,95%CI 0.67~1.05).Meta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样本数的增大,NpHLGDPPDF组的腹膜炎发生率下降(β=-0.006,P=0.01);亚组分析显示,亚裔患者(RR0.67,95% CI 0.50~0.90)及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RR 0.57,95% CI0.33~0.99)可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结论:NpHLGDPPDF能维持高水平尿量,但未能延缓GFR下降和改善临床预后.
- 王奕江薇刘峰王俊张颖莹马姝琛严海东庄守纲齐华林
- 关键词:腹膜透析生物相容性随机对照研究预后残余肾功能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ro12Al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ro12Al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选取CKD患者178例(CKD组)和正常体检健康对照者271例(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PPARγPro12Ala基因突变,测定研究对象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尿白蛋白/尿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空腹血糖(FBG)、血脂、肾小球滤过率、颈动脉斑块(CAP)数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临床指标。结果 CKD组与对照组患者Pro12Pro、Pro12Al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ro、Al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与蛋白尿组CKD患者Pro12Ala基因型、Al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 2~5期与CKD 1期患者Pro12Ala基因型、Al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12Pro基因型CKD患者与Pro12Ala基因型患者BMI、FBG、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ro12Pro基因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AP数量和CIMT均高于Pro12Ala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Pro12Ala基因多态性与蛋白尿、血脂异常、血管硬化等CKD危险因素有相关性。Ala等位基因可能减少CKD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成为CKD的保护基因。
- 刘峰张颖莹齐华林张新天王俊江薇庄守纲王奕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基因多态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上海浦东新区45岁以上中老年社区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 王奕王俊张颖莹严海东余晨曲晓露王新华朱爱国张新天张瑞青刘峰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剂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剂量对急性肾衰竭(AR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检索策略,在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内进行相关的检索.比较标准剂量和低剂量CRRT对ARF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分析.应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处理预后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 6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与低剂量比较,标准剂量CRRT未能降低病死率(RR0.87,95%CI 0.70~1.07,P=0.19)和联合终点事件(死亡和依赖透析)的发生率(RR0.87,95%CI 0.69~1.09,P=0.21),但有增加依赖透析率的趋势(RR 1.43,95%CI 0.94~2.18,P=0.09).由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亚组分析显示,实际治疗剂量达标(标准剂量>35 ml·kg^-1-min^-1)、治疗模式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为主(置换液量大于透析液量)、非脓毒症为ARF主要原因(脓毒血症发病率<50%)的研究中,经标准剂量CRRT后病死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 尽管标准剂量CRRT未能降低ARF患者的病死率、依赖透析率和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但可改善实际治疗剂量达标、治疗模式以CVVH为主及非脓毒症ARF患者的存活率.
- 齐华林刘峰王俊余晨严海东
- 关键词:肾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