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甲基苯丙胺在水溶液中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3年
- 本次设计研究了甲基苯丙胺在纯甲醇及9+1水溶液中的分子荧光光谱,得到发生溶剂化作用的的规律,并采用密度泛函计算验证了谱图的变化实质,得出了不同浓度、不同种类溶液中冰毒分子存在时所构成的团簇构型。比较了单溶剂体系和双溶剂体系对冰毒分子的影响效果,发现冰毒中N是与甲醇分子优先发生了力的作用,水则与甲醇作用,从而使混合溶剂的微观结构比单溶剂时趋于稳定的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团簇分子的荧光强度和稳定性,说明了溶剂对冰毒的水溶性特性的影响。
- 苏昀吴晓静权俊杰于亚鹏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分子荧光
- 赝势优化与光谱法研究镧在甲醇溶液中的团簇构型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TPSS方法研究了LaCl3/甲醇溶液的微观结构。计算方法中补充了镧离子的全电子基组,从而使赝势处理更加精确、快速,对C、H、O原子采用了6-31G基组并添加极化和弥散函数。理论计算得出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团簇构型,其结果表明当溶剂化数n=5时,团簇结构最为稳定。通过对体系荧光光谱分析可以看出,加入氯化镧后,镧与甲醇形成了新的团簇分子,且比单纯的甲醇分子团簇结构更稳定,分子内部原子O—H的振动频率降低,新产生具有荧光属性的物质的发射谱峰波长增大,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 吴晓静权俊杰于亚鹏沈丽欢
- 关键词:密度泛函重元素
- 团簇分子[Zn-(CH_3CH_2OH)_n]^(2+)的荧光光谱研究及理论光谱验证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荧光光谱实验和理论计算对金属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微团簇结构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实验发现在275~330 nm范围存在较强的乙醇分子荧光峰,当加入盐离子(Zn^(2+))后该处荧光强度逐渐变弱,说明盐的加入对乙醇体系的荧光效率产生了影响,破坏了原有乙醇分子之间的作用,使得其刚性结构发生改变,荧光效率降低,同时Zn^(2+)与乙醇分子通过溶剂化作用形成了新的微团簇,在350~380 nm之间出现了新峰。通过对团簇结构[Zn-(H_2O)_n]^(2+)(n=1~3)进行优化比较,得到了相对精确及运算成本较低的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并应用于Zn^(2+)在乙醇溶液中团簇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体系的第一溶剂化层存在着n=1~6的微团簇分子,且最多为6。比较理论计算荧光光谱与实验荧光光谱,进一步说明了Zn^(2+)与乙醇形成了新的微团簇及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 吴晓静蒋卫国于亚鹏余学会程龙玖
- 关键词:溶剂化密度泛函
- 光谱和理论方法对多电子元素溶剂化影响的研究
-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溶剂化现象是溶液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不仅涉及到工农业生产,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生物体内,尤其在生物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稀土因其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日益受到关注。量子化学方法常...
- 于亚鹏
- 关键词:溶剂化相对论效应量子化学光谱分析
- 文献传递
- La(Ⅲ)-乙醇溶液微团簇理论和光谱研究
- 2015年
- 利用分子光谱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改进的TPSSTPSS泛函方法对C、H、O原子用6-31G基组并添加极化和弥散函数,对La原子选用Def2-SV(P)赝势基组,研究La3+/乙醇溶液微团簇构型。优化计算La3+在水溶液中的溶剂化结构,得出气相中的优化结果可以近似代替液相结果的结论;理论优化计算La3+/乙醇溶液可能存在的结构构型的结果表明,溶剂化数n=6时结构最稳定。采用荧光光谱和核磁共振实验对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La3+的加入使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在高浓度时生成的团簇构型比较稳定,且随着溶剂化数目的增加,O—H键长增大,La3+使其附近的质子产生强大的屏蔽效应,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溶剂化数n=6时绝对误差最小,最稳定,与理论计算结论相吻合。
- 吴晓静于亚鹏蒋卫国权俊杰王小英
- 关键词:密度泛函屏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