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铎
- 作品数:88 被引量:28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lncRNA在胶质瘤放化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恶性胶质瘤5年存活率仅5%[1~6]。目前,新诊断的胶质瘤治疗常规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而胶质瘤的耐药性和对放疗敏感性的不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与胶质瘤放化疗关系密切。本文就lncRNA在胶质瘤放化疗中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操(综述)陈铎
- 关键词:胶质瘤长链非编码RNA化疗放疗
-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69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9例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CT、MRI检查。结果:经药物、高压氧、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轻微外伤即可引发该病、颅内合并伤少及预后良好为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 魏翔泰曲圣涛陈铎吕涛
- 无白血病症状的椎管内髓系肉瘤二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患者1女性,22岁,因突发胸背疼痛7d,双下肢麻木无力5d,于2007年8月3日入院。既往无发热、感染、出血病史。查体:全身未见明显出血点,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Ⅲ-Ⅳ^-级,双侧跟膝腱反射亢进,剑突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深感觉存在,巴氏征阴性,T4-6棘突有压痛;血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腰椎MRI显示:T4-6水平椎管内硬膜外梭形肿块,向前压迫脊髓,T1W、T2W均为等信号,增强明显均匀强化。临床诊断:椎管内硬膜外占位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 尹强陈建军陈铎魏翔泰关俊宏
- 关键词:髓系肉瘤白血病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血液常规检查胸背疼痛
-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附21例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颅内血肿的诊断方法和显微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均经3D-CTA检查确诊并急诊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夹闭术后随访3~18个月,死亡1例,重残1例,中残2例,其余17例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对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并颅内血肿病人应及早确诊并积极采取显微手术治疗。
- 关俊宏张绪新陈铎吕涛
-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 46例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手术入路,影响全切除的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颅咽管瘤手术病例4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下丘脑功能障碍、尿崩症。分别采用经翼点20例(43.5%)、经额下12例(26.1%)、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3例(6.5%),经前额纵裂入路5例(10.9%),经额叶皮层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2例(4.3%)、翼点联合侧脑室室间孔入路4例(8.6%)切除肿瘤。结果:全切除+次全切除31例(67.4%)、大部切除15例(32.6%),围手术期死亡1例(2.2%)。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及癫痫。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者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术中对下丘脑及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术后并发症积极防治是影响颅咽管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 陈铎董欣明关俊宏王成林
- 关键词:颅咽管瘤外科治疗预后
- 肿瘤的基因治疗前期研究:反转录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抗C_6胶质瘤效应
- 2005年
- 目的:探讨反转录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对C6胶质瘤的抗瘤效应,从而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将重组TNF-α反转录病毒载体PLJ+TNF转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ELISA法检测该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体外增殖能力;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右股内侧接种转基因2×106C6细胞,对照组同法同部位接种未转基因C6细胞,常规饲养5周,每周测量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皮下肿瘤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6胶质瘤细胞与C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基因前后TNF-α分泌情况:1×106个C6细胞体外培养24h每毫升上清液分泌TNF-α(2.42±0.76)U;1×106个C6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24h每毫升上清液分泌TNF-α(17.53±2.31)U,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动态TNF-α检测显示:转基因C6细胞能稳定地表达高水平的TNF-α;大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5周后,实验组3只未见肿瘤生长,其余肿瘤直径为(1.5±0.3)cm,对照组肿瘤直径为(2.4±0.2)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NF-α基因转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能持续分泌高水平的TNF-α,对大鼠C6胶质瘤皮下肿瘤具有明显的抗瘤效应。
- 关俊宏杨涌杰陈铎王成林任常山陈红隋承光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基因肿瘤坏死因子
-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及手术治疗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价值和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3D-CTA确诊的颅内多发动脉瘤临床资料,36例采用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18例,双侧翼点或翼点+前纵裂入路动脉瘤颈夹闭术6例;二期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3例;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4例;单纯血管内栓塞术5例。手术夹闭动脉瘤颈64个,血管内栓塞14个,11个动脉瘤未予处理。结果39例共发现动脉瘤89个,其中2个动脉瘤30例,3个动脉瘤7例,4个动脉瘤2例;31例术后复查3D-CTA,其中30例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或完全栓塞,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全术后一个月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次开颅手术夹闭,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7年,按GOS预后分级,良好29例,轻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均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未处理。结论3D-CTA可靠、快捷、安全,可作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 关俊宏吕涛陈铎喻博魏翔泰曲圣涛潘蔚然于宏伟刘云会
-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术手术治疗
- PDGF mRNA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壁增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 2009年
-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mRN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动脉壁中的动态表达。方法建立兔枕大池二次注血SAH动物模型,利用光电镜观察各实验组血管壁的结构,RT-PCR方法检测血管壁中PDGFmRNA的表达。结果SAH组血管壁发生结构性改变;SAH 3 d组基底动脉中PDGF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SAH 7 d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AH后脑血管痉挛并非单纯的功能性血管平滑肌收缩,同时伴有血管壁的器质性病理性增殖改变。在SAH后早期PDGF mRNA转录增高,而在后期转录下降。
- 吕涛陈铎魏翔泰关俊宏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三维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诊治中的价值(附348例报告)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全部行3D-CTA检查,其中阴性病例再行DSA检查,对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345例经3D-CTA检查阳性中检出动脉瘤365个,75例阴性病例中DSA证实仅有3例漏诊。348例动脉瘤患者共检测出动脉瘤368个,术中见动脉瘤位置及瘤体、瘤颈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与术前3D-CTA显示一致。术后病人3D-CTA随访,与术前比较,动脉瘤均夹闭完全、确实。结论3D-CTA是一种方便、可靠、快捷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治的首选影像检查,并且在术中及术后复查随访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俊宏张绪新陈铎于宏伟杨涌杰潘蔚然吕涛魏翔泰
-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影像学检查
- 系统化护理在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与情绪状态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及研究系统化护理在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与情绪状态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诊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护理,观察组则以系统化护理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8周时的生存状态与情绪状态分别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量表)、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moodstates,POMS量表)及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WHOQOL-100量表、POMS量表及PAN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护理后1、2、8周时观察组的WHOQOL-100量表、POMS量表及PANAS量表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间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在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与情绪状态中的效果较好,对于患者以较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奠定了基础。
- 白璐陈铎
-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