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晶
- 作品数:41 被引量:50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农业企业数字化与绿色生产:来自种植业的证据被引量:3
- 2024年
- 农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但关于农业企业数字化促进绿色化的机制剖析和情景分析方面,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空间。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阐明农企数字化水平对其绿色生产决策的影响逻辑和内在机制,并使用293家广东省种植类农企的一手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农企数字化水平显著促进了其绿色生产程度;其中,组织一体化发挥了机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法人代表的社会地位较高或文化程度较高、企业经营年限较长、土地租期较长或得到农业补贴的情况下,农企数字化水平促进绿色生产程度的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现实启示在于,政府要继续为农企数字化提供激励性制度环境、稳定地权以促进农地长期流转期限、提升农企管理人员的教育水平,使得农企数字化创新为农业绿色生产带来更大活力,助力实现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 钟文晶李丹
- 关键词:数字化种植业
- 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被引量:3
- 2016年
- 文章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创业创新教育与实践的问卷调查,研究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教学—实践—落地—市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打造吸引农业行业创新创业资源聚集的大农业创业生态圈。
- 曾璇钟文晶
- 关键词: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
- 产权强度、资源禀赋与征地满意度--来自全国被征地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
- 产权强度各维度和农户资源禀赋对农地征收的满意度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农户问卷调查,采用Order 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农地产权强度是影响征地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农地排他能力表现为国家强制界定,排他权...
- 李尚蒲罗必良钟文晶
- 关键词:交易权处置权资源禀赋
- 农户为什么成为农地产权的主体——基于产权理论的历史考察被引量:5
- 2015年
- 在中国,农户在农地产权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合理性。本文从社会演化、法律规制、心理建构与农业特性四个维度,分析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生成机理、发生机制与制度效率。文章强调,深化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认识,对于农地制度变革与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钟文晶罗必良
- 关键词:农户产权主体农地制度
- 禀赋效应、认知幻觉与交易费用--来自广东省农地流转的农户问卷调查
- 本文依照'禀赋效应——认知幻觉——交易费用'的概念模型,并通过一个修正的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以期揭示幻觉认知引发的交易费用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1)未转出农地农户的认知幻觉明显高于有转出行为的农户;(2)具有禀...
- 钟文晶罗必良
- 关键词:农地流转禀赋效应交易费用
-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被引量:3
- 2006年
- 韩云金蔡君荣钟文晶张日新
-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支部高校党建工作学生党员
-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被引量:6
- 2006年
- 钟文晶韩云金马安勤蔡君荣
- 关键词:党员
- 互联网使用与南方稻农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信息搜寻和社会互动的双重视角
- 2024年
-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和国际局势剧烈变化,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挑战,加强耕地保护迫在眉睫。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成为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的重要途径。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社会互动理论,揭示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并不是“万能药”:农户的在线农业信息搜寻显著促进了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但是在线社会互动削弱了在线农业信息搜寻的积极效应;且由于存在“回声室效应”,如果稻农是“非意见领袖”,则上述削弱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保护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启示。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农业技术信息的网络治理,以继续促进农户“自下而上”的农业信息获取对技术采纳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保护性技术的采纳是“科学性”和“本地性”相融合的过程,应进一步鼓励农技研发的本地化并提高农户的数字素养增强其数字信息甄别能力,以克服互联网和社会网络双重互动对技术采纳带来的消极影响。
- 钟文晶王美茹佩沚
- 关键词: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社会互动
- “农业共营制”:理论逻辑、实践价值与拓展空间——基于崇州实践的思考被引量:26
- 2014年
- 基于在四川省崇州市召开的"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实践研讨会"达成的共识,文章围绕崇州市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所形成的"农业共营制"进行了讨论,指出"农业共营制"实现了社会化服务的规模经济,使中国农业分享到了分工经济的好处。支撑"农业共营制"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服务超市的实质是产权交易装置、企业家能力交易装置和服务交易装置,其引入扩大了分工交易空间,降低了农业分工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文章认为,"农业共营制"制度创新对突破中国农业原有的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为中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鉴于此,有必要对"农业共营制"进行进一步总结,以期获得一个适用条件清晰、步骤明确、过程可控的成熟模式,方便其他地区借鉴和复制。
- 谢琳钟文晶罗必良
- 关键词:农业经营方式社会化服务规模经济分工经济
- 数字赋能:助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基于全国农户微观数据的考察被引量:10
- 2023年
-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能否有效助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尚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互联网信息技术助推小农户数字赋能的内在机理,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年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有效促进了小农户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土地经营的规模化以及对农业的生产性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赋能在大规模农户、中老年农户、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户组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文章强调,应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户的数字素养,持续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支持性作用;与此同时,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缩小群体间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促进有利于小农户的包容性的现代农业发展。
- 钟文晶李丹罗必良
-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小农户现代农业